- 年份
- 2024(9824)
- 2023(13345)
- 2022(10421)
- 2021(9253)
- 2020(7021)
- 2019(15473)
- 2018(14709)
- 2017(26769)
- 2016(14240)
- 2015(15315)
- 2014(14703)
- 2013(14115)
- 2012(13506)
- 2011(12254)
- 2010(12459)
- 2009(11425)
- 2008(11063)
- 2007(10241)
- 2006(9273)
- 2005(8522)
- 学科
- 济(61937)
- 经济(61885)
- 业(46608)
- 管理(45310)
- 企(36900)
- 企业(36900)
- 中国(23305)
- 业经(20912)
- 农(20724)
- 地方(20190)
- 技术(18461)
- 农业(15030)
- 方法(14886)
- 技术管理(13072)
- 财(12953)
- 产业(12683)
- 银(12502)
- 银行(12486)
- 融(12248)
- 金融(12247)
- 行(12219)
- 发(12040)
- 制(11732)
- 数学(11514)
- 数学方法(11361)
- 地方经济(11054)
- 贸(10969)
- 贸易(10954)
- 易(10552)
- 信息(10508)
- 机构
- 学院(200115)
- 大学(195374)
- 济(81801)
- 经济(80019)
- 管理(76278)
- 研究(71189)
- 理学(64581)
- 理学院(63790)
- 管理学(62824)
- 管理学院(62420)
- 中国(54475)
- 京(41952)
- 科学(41498)
- 财(37602)
- 所(34609)
- 中心(32684)
- 江(32623)
- 农(31164)
- 研究所(30988)
- 范(29201)
- 师范(28936)
- 财经(28643)
- 北京(27034)
- 州(26901)
- 业大(26660)
- 院(26520)
- 经(25885)
- 经济学(24106)
- 农业(23675)
- 技术(23237)
- 基金
- 项目(131751)
- 科学(105772)
- 研究(103556)
- 基金(92410)
- 家(79602)
- 国家(78779)
- 科学基金(68642)
- 社会(67042)
- 社会科(63588)
- 社会科学(63579)
- 省(55293)
- 基金项目(48200)
- 教育(46991)
- 划(44767)
- 编号(42900)
- 自然(40053)
- 自然科(39186)
- 自然科学(39181)
- 自然科学基金(38492)
- 发(35256)
- 成果(35063)
- 资助(34203)
- 创(33925)
- 课题(31302)
- 创新(30607)
- 重点(29982)
- 发展(29016)
- 展(28478)
- 国家社会(27943)
- 部(27375)
共检索到323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君
数字创新以其特有的收敛性、自生长性、开放性等特征正在重塑新的发展格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剖析数字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微观层面,以企业为抓手,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基础,赋能过程、产品、服务、组织形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在中观层面,以产业为抓手,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宏观层面,改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硬环境与资源软环境,完善数字治理、消弭数字鸿沟,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性、发展均衡性、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公平性。从质量、效率、动力、结构四个维度考察数字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技术增值链不畅通、数据共享运用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产业供需结构失衡。最后,针对性地从这四个维度提出释放技术价值、推进数据机制、强化人才支撑、筑牢数字基础等破解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业态交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莉娟 谭福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职业院校助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探索质量新内涵与实践路径。基于对47所学校服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研究,从群体关切、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实现维度、创新逻辑五个方面归纳职业院校赋能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认识困境、规划困境、效能困境是阻碍职业院校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的主要约束,因此,应着眼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亲农型质量评价体系、点群式校地职教联盟、集团化县域产教综合体,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农村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带来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和重要发展趋势,形成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通过推动我国形成更宽领域、更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贸易格局,加速国际贸易领域供需双侧优化和相互匹配,全方位降低国际贸易的传统成本和扩大国际贸易的效益空间,催生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趋势深刻赋能国际贸易领域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现阶段,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国内的数字贸易发展中的新旧矛盾叠加困局,以及全球数字鸿沟与数字贸易治理摩擦所共同形成的现实挑战。鉴于此,文章从构建中国学术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力资本、加快数字技术同国内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协调深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等提出了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化 国际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张祝平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积淀,辽宁虽已基本具备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然而,仍旧存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尚需多元、创新成果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高、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度有待加强的现实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逐步构建农业科技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层级、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突破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康 张晶晶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可持续为导向引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出集群的特色优势,以主导龙头产业为中心聚焦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最大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集群的协同创新。针对现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质量效益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不健全,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协同创新度不高,地区分布差异大、区域协同联动力度不足等短板,一要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放眼全局因地制宜,掌握相对优势;二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配套机制;三要针对性地固链强链,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四要注重解放思想和畅通就业市场,扩大发展潜力空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戴红梅 查嫣媛
采用归纳演绎法提出了数字交通六大子系统观点,构建数字交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交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提高,对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系统间协调互动低、区域间异质性明显、部分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效益不理想等问题突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洲
智慧农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形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机械化生产、数据分析、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农业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的智能化运营,提升农业运营效率。但是我国智慧农业起步晚,目前在农业科技、数据运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通过政府、市场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去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困境,提出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智慧农业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所在,能够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恰性、推动个体与团队共成长。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团队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沟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字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基础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共同体协同机制不畅、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评价与激励不完善等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梦
数字经济借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优势,以经济双向增长、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加大、数字技术应用窄而不均、地区收入分配两极化现象突出、数字人才要素支撑力缺失等堵点存在,制约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此,面向“十四五”时期,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发挥“政府+产业”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脱虚向实”;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数字技术底座”;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先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循序渐进”;厚植数字人才竞争优势,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梦
数字经济借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优势,以经济双向增长、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加大、数字技术应用窄而不均、地区收入分配两极化现象突出、数字人才要素支撑力缺失等堵点存在,制约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此,面向“十四五”时期,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发挥“政府+产业”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脱虚向实”;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数字技术底座”;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先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循序渐进”;厚植数字人才竞争优势,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