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5)
- 2023(16241)
- 2022(13047)
- 2021(11645)
- 2020(9387)
- 2019(20680)
- 2018(20120)
- 2017(38234)
- 2016(20525)
- 2015(22488)
- 2014(22035)
- 2013(21964)
- 2012(20455)
- 2011(18444)
- 2010(18875)
- 2009(17678)
- 2008(17673)
- 2007(16347)
- 2006(14800)
- 2005(13582)
- 学科
- 济(97984)
- 经济(97880)
- 业(92527)
- 企(74168)
- 企业(74168)
- 管理(71009)
- 农(47487)
- 业经(35314)
- 方法(32272)
- 农业(32124)
- 中国(29403)
- 财(26489)
- 地方(26353)
- 数学(23777)
- 数学方法(23615)
- 技术(22283)
- 制(19791)
- 务(18749)
- 财务(18727)
- 财务管理(18707)
- 企业财务(17737)
- 策(16503)
- 和(16377)
- 贸(16019)
- 发(16006)
- 贸易(15998)
- 理论(15631)
- 易(15482)
- 银(15381)
- 划(15374)
- 机构
- 学院(298515)
- 大学(289173)
- 济(130384)
- 经济(127951)
- 管理(121020)
- 理学(103103)
- 理学院(102032)
- 管理学(100875)
- 研究(100435)
- 管理学院(100280)
- 中国(80310)
- 京(61044)
- 农(59732)
- 财(58084)
- 科学(57717)
- 所(49565)
- 江(48972)
- 中心(47152)
- 农业(45231)
- 财经(45091)
- 业大(44690)
- 研究所(44214)
- 经(40777)
- 州(38522)
- 范(38455)
- 师范(38157)
- 北京(38153)
- 经济学(38011)
- 院(36041)
- 经济管理(34665)
- 基金
- 项目(193550)
- 科学(155940)
- 研究(148739)
- 基金(139817)
- 家(119846)
- 国家(118611)
- 科学基金(104170)
- 社会(98780)
- 社会科(93536)
- 社会科学(93517)
- 省(79549)
- 基金项目(74176)
- 教育(65300)
- 划(63656)
- 自然(62847)
- 自然科(61446)
- 自然科学(61435)
- 编号(61281)
- 自然科学基金(60382)
- 资助(53546)
- 发(48434)
- 成果(48173)
- 创(46108)
- 重点(43043)
- 部(42273)
- 创新(42164)
- 业(41909)
- 课题(41661)
- 国家社会(41207)
- 发展(40147)
- 期刊
- 济(159995)
- 经济(159995)
- 研究(89301)
- 中国(68744)
- 农(62010)
- 管理(48622)
- 财(45842)
- 农业(41872)
- 科学(40831)
- 学报(38961)
- 业经(33166)
- 教育(32459)
- 融(32432)
- 金融(32432)
- 大学(31161)
- 学学(29370)
- 技术(28616)
- 经济研究(23055)
- 业(22594)
- 财经(21980)
- 问题(21044)
- 经(19118)
- 技术经济(17947)
- 世界(15914)
- 科技(15627)
- 商业(15501)
- 农村(15200)
- 村(15200)
- 农业经济(14940)
- 现代(14787)
共检索到470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淑雯 王莎 尹梦瑜 朱帅红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而创新产生高适应性农业供应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还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此,文章以农业供应链创新协同的视角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区域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现代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转型、构建农业物流生态圈、创新农业供应链模式、深化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建议,以赋能两者关联性更强,整体协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娟
[目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探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状和区域差异,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013—2022年全省和区域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基尼系数法测算县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而从全省、区域和市域层面分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变化。[结果] (1)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以2018年为临界点表现为先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2013—2018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提升期,绿色发展、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提升速度最快;2018—2022年为缓慢增长期,绿色发展和生产效率在波动中略有提升,结构调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子系统中以绿色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水平指数较高,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指数偏低;各子系统增长幅度和波动程度相差较大。(3)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以晋南地区发展相对较好,晋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晋东南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差异始终较大,并有增加趋势;晋中、晋北和晋南3大地区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并均有缩小趋势,尤以晋南地区缩小趋势最明显(4)地级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忻州市,其次是吕梁市和朔州市,其他地级市内部差异性较低,运城市最低;从变化幅度来看,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于区域内差异,4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 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仍较低,城乡差距大,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升有限,农业高质量发展正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阶段;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中以农业效率水平贡献率最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未来凭借其“小杂粮王国”的农业资源优势,山西省农业转型升级潜力较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富新梅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乡村治理智慧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农业信息集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当前,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和乡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头良好,农业绿色生产数字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区域、代际层面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产业数字化内部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数字化开发特色性不足,乡村治理的技术逻辑和乡土逻辑存在冲突。为此,分析总结英国、日本和以色列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经验,提出我国应从政策适宜性、解决区域和代际数字鸿沟、拓宽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产业广度、强化数字乡村治理协同性等方面提升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苏豫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农村金融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本文通过对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分析后发现:数字金融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农业供应链融资体系完善及突破金融成本约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供需效率、供给对接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加强数字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推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惠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资源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数字经济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力量,通过数字经济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构筑覆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农业新形态。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 高质量发展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郑希雅
探索更具适用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企业在国家新发展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数字技术与创新要素的有效协同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要素在格力电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构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攀科
本文基于物流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及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基础。物流技术创新会通过区域内、外渠道的内驱和外溢两大机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总体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物流业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比较而言,物流流通加工环节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因此政府急需制定有利于物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紧紧围绕物流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的创新,不断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晓茹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位列第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杰 王薇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红 陈云贤 常远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立足于中观经济学的区域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生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新”与“质”的蜕变,是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区域资源生成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资源生成领域的“三类资源”能催生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资源生成领域的“三个层面”可以突破关键技术、保证基本民生、推动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资源生成领域的供给侧“三驾马车”从要素供给、环境供给、市场供给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成为区域资源生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超前引领作用,以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会武 赵祚翔 马金秋
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000—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稳步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创新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收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