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1)
2023(12793)
2022(10171)
2021(8873)
2020(7192)
2019(15605)
2018(15221)
2017(28263)
2016(14756)
2015(15805)
2014(15110)
2013(14844)
2012(13887)
2011(12765)
2010(12831)
2009(11902)
2008(11269)
2007(10082)
2006(9097)
2005(7937)
作者
(44187)
(37097)
(36764)
(34674)
(23651)
(17669)
(16309)
(14334)
(14006)
(12775)
(12699)
(12012)
(11908)
(11456)
(11359)
(11240)
(10952)
(10664)
(10594)
(10382)
(9124)
(8916)
(8797)
(8507)
(8479)
(8157)
(7966)
(7836)
(7248)
(7193)
学科
(84479)
经济(84411)
管理(47707)
(43988)
(36431)
企业(36431)
方法(26661)
数学(23349)
数学方法(23222)
中国(22301)
地方(20976)
业经(18325)
技术(16311)
(15941)
(15434)
(14552)
地方经济(13516)
产业(12750)
技术管理(12260)
环境(11696)
(11629)
贸易(11620)
农业(11527)
(11490)
(11174)
(10621)
金融(10621)
(10548)
银行(10513)
信息(10506)
机构
大学(217672)
学院(217200)
(102792)
经济(100985)
管理(84812)
研究(77787)
理学(73639)
理学院(72784)
管理学(71814)
管理学院(71384)
中国(56797)
科学(46031)
(44728)
(42002)
(38060)
(36261)
研究所(34725)
中心(34411)
财经(34101)
经济学(33261)
业大(32537)
(32046)
(31134)
经济学院(29742)
农业(28420)
(28125)
北京(27661)
(26575)
师范(26235)
财经大学(25338)
基金
项目(150255)
科学(120521)
基金(111829)
研究(105438)
(99316)
国家(98516)
科学基金(85346)
社会(73534)
社会科(70044)
社会科学(70026)
基金项目(59714)
(58702)
自然(54155)
自然科(53053)
自然科学(53037)
自然科学基金(52134)
(49097)
教育(46135)
资助(42551)
编号(38615)
(37109)
重点(33840)
(33809)
创新(33798)
国家社会(32213)
(32032)
成果(29197)
科研(28036)
教育部(27796)
人文(27488)
期刊
(115076)
经济(115076)
研究(66428)
中国(41885)
学报(34624)
管理(33714)
科学(32535)
(31330)
(30994)
大学(26118)
学学(25069)
农业(20709)
经济研究(20481)
(18544)
金融(18544)
财经(17834)
技术(17615)
业经(16837)
问题(15931)
教育(15832)
(15646)
技术经济(13278)
科技(12249)
(11861)
商业(11138)
(10997)
(10796)
统计(10369)
现代(10324)
世界(9892)
共检索到323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书敬   董迪妮   赖晓冰  
数字创新究竟是加剧不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还是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数字红利”,从而缩小区域差距?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9年城市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这得益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驱动作用。传导路径表明,数字创新能够通过降低失业率和缩小外资依存度等中介渠道来促进就业、拉动内循环,最终助益于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调节机制显示,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强化了数字创新在缩小经济差距中的“数字红利”,但快速扩张的城市规模制约了“数字红利”的效能发挥。此外,数字创新与城市经济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会伴随时空差异发生显著变异。为此,政府需加大数字技术资金投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霖   韩伟健   田韦仑  
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数字红利和数字鸿沟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红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则显著扩大收入差距,数字经济总体上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红利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低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高的农村和西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数字鸿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高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低的农村和东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会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从而缩小收入差距,也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的机制扩大收入差距。本文结论表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既要稳妥释放数字红利,也要防范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失衡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钟廷勇  黄亦博  孙芳城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细分绿色创新类别后,数字普惠金融仅能显著促进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而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城市财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环境规制强度地区、内陆地区以及CEO无银行金融背景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金融监管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但随时间推移开始逐渐释放政策监管红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国强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亿武  孙文策  李丽莉  傅昌銮  
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信息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造成了城乡数字鸿沟。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演进,城乡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变化。智慧城市建设为城乡数字鸿沟树立了新坐标,即由原来的手机、电脑、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普惠金融等信息通讯技术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拓展至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鸿沟、改革鸿沟、治理鸿沟和公共服务鸿沟。城乡收入差距是观察城乡数字鸿沟效应的基本视角,基于中国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多期DID回归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创新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因素;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政府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构建“市—县—镇—村”联动机制,使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成果和经验能够扩散到乡村地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星星   阮俊杰   卞彩杏  
文章以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时绿色创新水平的Moran's I值呈现距离衰弱特征。(2)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范围内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本地绿色创新水平产生“数字红利”,但对其邻地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加剧了“数字鸿沟”,并且这种关系会伴随地理区位差异显著变化。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关系。(3)空间效应衰减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效应呈地理距离衰减态势,450 km处达到最大溢出衰减边界。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集聚在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的“倒U型”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聚焦人工智能与绿色创新双重视角,为推动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李瑶  吴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FII),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与受教育年限和家庭收入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群体的消费差距,形成“数字鸿沟”。“知识鸿沟”造成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形成的“工具排斥”是“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文  吴赢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金雨   周明生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鸿沟指数,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探讨由接入沟、使用沟和获益沟构成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区域和省际层面具有异质性。接入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变量,地区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缩小接入沟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可以显著改善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便利网络接入、加快发展高质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有效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栗传政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刘媛媛  俞立平  
当今世界正迈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理念已渗透到企业创新活动中。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协同创新的推进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间数字鸿沟的阻碍。从网络建设、网络环境、网络利用、网络人才4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定量测度了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战略目标、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5条途径影响高技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是管理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