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5)
2023(12364)
2022(9553)
2021(8144)
2020(6450)
2019(14190)
2018(13786)
2017(26328)
2016(13563)
2015(14653)
2014(14321)
2013(14671)
2012(13496)
2011(11862)
2010(11980)
2009(11518)
2008(11632)
2007(10610)
2006(9264)
2005(8380)
作者
(38169)
(32089)
(31942)
(29873)
(20541)
(15073)
(14389)
(12245)
(12092)
(11452)
(10886)
(10835)
(10348)
(9830)
(9759)
(9657)
(9404)
(9260)
(9171)
(9151)
(7864)
(7681)
(7673)
(7330)
(7116)
(7104)
(7096)
(7034)
(6326)
(6119)
学科
(78643)
(75746)
经济(75669)
(72000)
企业(72000)
管理(60458)
方法(34952)
业经(31997)
(27345)
数学(27246)
数学方法(27152)
(25389)
农业(20662)
技术(19198)
(18806)
财务(18801)
财务管理(18783)
企业财务(17875)
中国(16945)
技术管理(13506)
(13425)
(13202)
(12850)
地方(12318)
理论(12134)
(12033)
产业(11923)
(11222)
贸易(11213)
经营(10913)
机构
学院(209951)
大学(203874)
(95803)
经济(94355)
管理(92578)
理学(80369)
理学院(79751)
管理学(79030)
管理学院(78612)
研究(57849)
中国(48217)
(44990)
(39916)
财经(36053)
(32853)
(31914)
(31087)
科学(30466)
经济学(29866)
中心(28000)
商学(27596)
商学院(27369)
经济学院(27320)
业大(26683)
财经大学(26573)
(25858)
经济管理(25242)
(25019)
北京(24232)
农业(24036)
基金
项目(137873)
科学(113132)
研究(105774)
基金(103633)
(87052)
国家(86202)
科学基金(78316)
社会(73515)
社会科(70058)
社会科学(70046)
(54887)
基金项目(54567)
自然(46976)
教育(46544)
自然科(46032)
自然科学(46025)
自然科学基金(45340)
(43153)
编号(41169)
资助(40228)
(35819)
(33871)
创新(32303)
成果(31728)
国家社会(31646)
(30852)
(30237)
重点(29407)
(29211)
人文(28336)
期刊
(106855)
经济(106855)
研究(59911)
管理(39533)
(38031)
中国(37482)
(31505)
科学(25170)
学报(23503)
农业(22079)
业经(21348)
(20449)
金融(20449)
技术(20143)
大学(19981)
财经(19000)
学学(18928)
经济研究(17000)
(16369)
教育(14580)
技术经济(14392)
问题(13703)
(13612)
商业(12095)
(11161)
现代(11061)
财会(10921)
科技(10701)
(10564)
统计(10418)
共检索到307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璐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激发乡村数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升乡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缩小城乡群体数字鸿沟。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离东   刘儒  
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直接赋能效应;金融创新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的传导效应,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为经济增长,最后为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佳慧   周斌   高振岗   林子禛  
文章测度企业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所要求的“财富积累”与“公平惠及”的双重影响,选择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2009—2022年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就企业数字创新与共同富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创新将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就其作用路径来看,企业数字创新的积极推进将提高自身劳动收入份额;就“共同”要求来看,企业进行数字创新之初可显著缩小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但伴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提升,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距反而会逐渐扩大,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规模企业和低科技化程度企业中;从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劳动收入份额差的变化来看,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效度将显著影响成员劳动收入,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两端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鹏   张勤  
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创新要素流动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路径。由门限效应检验可知,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中等水平时,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当公共服务均等化跨过门限值后,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鹏   朱小玲   姚清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探究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要素配置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受到城乡融合的单一门槛影响;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筱澍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测算区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新创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和创业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无论是富裕度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这种提升作用都存在。同时,相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和人力资本匮乏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中部、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平衡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度,提升其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效率,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珂凡   何文彬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减贫增收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文章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性、共享性、持续性三个维度测度共同富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星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激发创业活力,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结构中的互联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果更加突出;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伟  焦方义  
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民富裕度与共同度的影响强于农村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注重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作用,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底座;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拓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道路,落实多层次、有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璐璐  
数字政府的全面布局与纵深发展为城乡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数字政府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可有效驱动城乡共同富裕,且对共享子维度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共建和共富,这一结果在经历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要素市场化、产业数字化在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相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及高级城市而言,数字政府建设对东部地区、一般城市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涛   宋加山   所丹妮   黄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增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来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受到乡村创新双重门槛和乡村创业单一门槛的影响,当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处于更高的门槛区间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