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3)
2023(15455)
2022(12653)
2021(11010)
2020(9342)
2019(20985)
2018(20554)
2017(39281)
2016(21092)
2015(23345)
2014(23445)
2013(23397)
2012(21627)
2011(19432)
2010(19666)
2009(18716)
2008(19078)
2007(17489)
2006(15337)
2005(13965)
作者
(63637)
(53263)
(53260)
(50364)
(33647)
(25555)
(24071)
(20680)
(19877)
(18900)
(17954)
(17864)
(17025)
(16816)
(16498)
(16490)
(16035)
(15766)
(15401)
(15190)
(13294)
(13096)
(12874)
(12067)
(12029)
(11862)
(11842)
(11836)
(10721)
(10515)
学科
(97766)
经济(97664)
(88499)
(79121)
企业(79121)
管理(77765)
方法(42401)
数学(33312)
数学方法(33023)
业经(32837)
(30316)
(28874)
中国(23723)
农业(21534)
技术(21455)
(20879)
财务(20848)
财务管理(20820)
企业财务(19697)
地方(18844)
(18568)
(18146)
(17510)
(17128)
贸易(17115)
(17024)
理论(16750)
环境(16733)
(16577)
(15249)
机构
学院(315343)
大学(311031)
(133029)
经济(130381)
管理(126847)
理学(108640)
理学院(107531)
管理学(105949)
管理学院(105365)
研究(103585)
中国(82012)
(65757)
科学(63944)
(61176)
(56209)
(52749)
(49559)
中心(48638)
财经(48407)
研究所(47744)
业大(47449)
农业(44323)
(43757)
北京(41287)
经济学(39810)
(39041)
(38187)
师范(37785)
(37716)
经济学院(36173)
基金
项目(208298)
科学(165886)
基金(152107)
研究(151614)
(132531)
国家(131417)
科学基金(114127)
社会(97994)
社会科(93071)
社会科学(93048)
(83508)
基金项目(80837)
自然(73461)
自然科(71730)
自然科学(71713)
自然科学基金(70486)
(68779)
教育(67236)
资助(60314)
编号(60151)
(48562)
成果(47350)
重点(47094)
(46169)
(44993)
创新(44592)
(43332)
国家社会(40984)
课题(40949)
科研(39933)
期刊
(149876)
经济(149876)
研究(88933)
中国(61610)
(51123)
管理(50762)
(50081)
学报(46533)
科学(44988)
大学(35107)
农业(34917)
学学(33191)
技术(29673)
(28344)
金融(28344)
教育(26922)
业经(26864)
财经(23752)
经济研究(23070)
(22102)
(20527)
问题(19625)
技术经济(19071)
科技(16295)
商业(15720)
(15532)
现代(15337)
统计(15292)
(15264)
资源(14761)
共检索到472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裴秋亚   李诚   张明喜  
文章以生态学理论和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框架为基础,从数字创业、数字公民、数字市场、数字基础设施治理4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应用协同度评价模型与融合速度特征的动量模型,对201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水平与动态变化趋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区域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协同水平总体较为薄弱,且区域间差异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度依次递减,中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层面看,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地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协同水平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随时间推移东西部地区差距有所减小,东中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从省域层面看,广东、四川两地数字创业生态系统静态水平与发展动能强劲,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省份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呈现良性进化的发展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玲斌  董正英  
通过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基于364份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生态学和创业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分析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与政府""创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效应均对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只有后两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的盈利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后两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大于对盈利绩效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杉  高阳  
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必须密切关注并理解相关的经济环境及影响其进化的组织,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协同反应,在商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相互作用结果的高度整合,最终形成健全的商业生态系统,和系统内的成员共同进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多  
创业活动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创业和自然界生物一样都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加入。当前创业生态系统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咨询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厘清创业生态系统不同视角的概念界定及内在组成要素。分析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具备区域性、网络性、多样性、竞合性、共生性、自我维持性和开放性这七大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宇婷  易加斌  俞澜天  
随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围绕关键数字技术突破以及数字化转型展开了合作。针对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对称依赖现象,本文基于不对称依赖视角,构建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市场机制与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下双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机理,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追随企业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2)数字领先企业机会成本收益对双方合作起消极影响;(3)适度的知识距离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4)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相对于市场机制更能有效规范合作双方行为,促进双方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玉娟  于丽英  
基于科技金融与生态概念相融合的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崭新视角,首先依据生态原理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其次建立评价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展开评价分析;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2009—2016年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空间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基本聚集在东部地区,东部与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差异最显著且该差异逐年递增;总体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且处于萧条区的省份多;未来可能会形成东部地区辐射扩散、中部地区稳步增长、西部地区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之帅  王章豹  
本文系统梳理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演进历程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探索创新育人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方面,将更加突出高校的主导地位、要素间的整体联动和生态系统运行的效果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凤兰  
以山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参照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乃至全球相比,山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承载力很弱。由于人工生态系统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的面积快速扩张,导致耕地面积下降,从而使得山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33.28亿元下降到2008年404.96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结果还表明,山西省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仍难以恢复,且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季洪芳  顾力刚  
本文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战略的关系,阐述了战略协同的内涵和目标,对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在研发战略和制造战略的协同进行了分析,为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建平  李景峰  梁嘉骅  李常洪  
本文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管理,认为当前主流管理学是在古典管理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产生的,已经不能适应后工业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提出基于企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企业管理研究纲领,分析了这一纲领的特点及其与古典管理研究纲领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生态链纵向协同策略和企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协同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柳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价值网络,各节点企业内和企业间的协同效果会影响整个系统网络的运营。本文基于价值链角度,分别从资源、管理、知识、资金和人员等方面分析商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问题,总结提出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效应、协同竞争效应和协同文化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方涛  
科技创业人才活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互为依存。科技创业人才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文章提出了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概念和定义,在理论上又对科技创业人才与创业生态系统影响关系进行了假设,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科技创业人才对创业支持环境、经济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服务环境的互动关系,为深入研究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坚  吉欢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Ⅴ对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CSSCI、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发表的关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和生态位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生态学特征以及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研究是未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