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3)
2023(13416)
2022(10390)
2021(9119)
2020(7067)
2019(15975)
2018(15161)
2017(28790)
2016(14864)
2015(16329)
2014(16083)
2013(16003)
2012(15102)
2011(13887)
2010(14392)
2009(13662)
2008(12533)
2007(11311)
2006(10473)
2005(10052)
作者
(43979)
(36479)
(36122)
(34198)
(23233)
(17311)
(16441)
(14069)
(13904)
(13173)
(12498)
(12234)
(11674)
(11656)
(11314)
(11309)
(10653)
(10582)
(10529)
(10518)
(9355)
(8836)
(8783)
(8338)
(8334)
(8167)
(8120)
(8105)
(7634)
(7196)
学科
(67098)
经济(67042)
(40771)
管理(38484)
(29408)
企业(29408)
中国(28930)
(26450)
金融(26448)
(24553)
银行(24534)
(23949)
地方(23017)
业经(20544)
(20071)
方法(16731)
(16301)
(15682)
农业(14144)
数学(13996)
数学方法(13764)
(12596)
贸易(12578)
产业(12372)
(12182)
(12152)
(12029)
地方经济(11368)
中国金融(11197)
信息(10582)
机构
学院(208646)
大学(206215)
(86356)
经济(84177)
研究(78878)
管理(74086)
中国(66143)
理学(61295)
理学院(60551)
管理学(59468)
管理学院(59048)
科学(46540)
(45724)
(42350)
(40288)
中心(37271)
研究所(36031)
(35902)
(34408)
财经(31578)
北京(30064)
(29823)
师范(29505)
(29253)
(29036)
(28480)
业大(28429)
农业(27393)
经济学(26672)
(25494)
基金
项目(134621)
科学(104596)
研究(103508)
基金(93201)
(81371)
国家(80585)
科学基金(67736)
社会(65672)
社会科(62337)
社会科学(62319)
(54763)
基金项目(47602)
教育(45080)
(44990)
编号(43558)
自然(39177)
自然科(38248)
自然科学(38240)
自然科学基金(37502)
资助(37049)
成果(36991)
(36186)
课题(31170)
重点(30831)
发展(29548)
(29038)
(28679)
国家社会(27642)
(27583)
项目编号(27069)
期刊
(105979)
经济(105979)
研究(69157)
中国(53310)
(36683)
金融(36683)
(35190)
学报(32312)
(31508)
管理(29303)
科学(28709)
教育(27861)
大学(24886)
农业(23295)
学学(22752)
技术(18930)
业经(18583)
图书(17972)
经济研究(17445)
财经(15476)
书馆(13705)
图书馆(13705)
(13446)
问题(13054)
(12120)
(11478)
(11045)
论坛(11045)
国际(10729)
理论(10097)
共检索到353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高原   高雯琬   马九杰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在当前实践中集中表现为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对乡村社会生活的嵌入,这一嵌入过程促进了数字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相互关联。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多方数据且基于对乡村居民公共生活进行数字孪生的技术特性,具有削弱信息不对称、普及基础金融服务、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增加金融产品可及性与针对性的应用潜力。论文通过梳理乡村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的典型特征,以此为脉络结合供需视角研究数字化公共服务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并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反哺效应。研究认为,在适当的政策设计下,数字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有机融合,可以成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种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耿黎  
发展普惠金融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临“两高一低”等困境,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与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牵引、数据驱动”的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开始深度融合,标志着普惠金融进入发展新阶段。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国有大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打造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邮储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张正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展开理论探究,并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高素质人力资本、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交互,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公共服务供给可有力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且有10%~20%影响效能经由公共服务供给这一中介路径实现。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验证公共服务供给的中介传导路径,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婉嫕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并实证研判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探究可知,公共服务供给是数字普惠金融释放城乡协调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通过门槛检验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振水  
随着科技与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发展方向。论文分析了当前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指出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瓶颈制约,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本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振水  
随着科技与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发展方向。论文分析了当前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指出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瓶颈制约,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本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振水  
随着科技与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发展方向。论文分析了当前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指出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瓶颈制约,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本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晓丽  
<正>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需传统金融依赖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人海战术”,面对海量、分散、需求各异的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难以有效触达。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进而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立体式全息画像,建立主动授信模型,拓展线上渠道,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项圆心   李浩   王雪梅  
文章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益,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结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显著。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秀才  王佳  
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战略部署,紧紧把握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变化和数字技术创新趋势,充分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围绕"打造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重点从"渠道全面化、场景服务化、产品敏捷化、风控立体化、数据资产化"五个方面发力,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小坤   宋鹏鹤  
如何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数字技术的交易特征,解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衡量指标,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与实现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保险和数字支付作用显著,但数字信贷作用不显著;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通过进一步考虑商业银行竞争和数字化发展因素后,数字信贷的交互项作用效果正向显著。据此提出发挥数字金融作用、深化数字保险和数字支付并优化数字信贷作用环境,是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全面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明衡  
数字农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是指,金融服务供应商利用农业大数据,通过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微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在数字交换中实现双方商业可持续和农业大数据增值的过程。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广义的数字农业是农业全过程的数字化,是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农业形态。狭义的数字农业则聚焦农业产供销环节,旨在将互联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妍妍   高梦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既是实现均等化向可及性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宏观政策、基建水平以及微观服务等现实基础的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从发展公平、成本公平和起点公平层面不断加强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支持作用。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供需错位、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数字金融素养层次不齐等问题。基于此,应从普惠金融与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双向发力,优化政策设计和配套环境,系统提升普惠金融供给效能,对接引导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向可及转化,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事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