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8)
- 2023(17600)
- 2022(14097)
- 2021(13007)
- 2020(10877)
- 2019(24741)
- 2018(24316)
- 2017(46198)
- 2016(24451)
- 2015(27331)
- 2014(26816)
- 2013(26336)
- 2012(23699)
- 2011(21028)
- 2010(20743)
- 2009(19289)
- 2008(19111)
- 2007(16356)
- 2006(14344)
- 2005(13039)
- 学科
- 济(112010)
- 经济(111892)
- 业(95616)
- 企(85314)
- 企业(85314)
- 管理(84610)
- 方法(50654)
- 数学(41370)
- 数学方法(40959)
- 财(34938)
- 业经(34887)
- 农(33513)
- 中国(30333)
- 贸(27218)
- 贸易(27205)
- 易(26488)
- 务(24281)
- 财务(24247)
- 财务管理(24214)
- 制(23514)
- 农业(23492)
- 企业财务(22849)
- 技术(19882)
- 体(18066)
- 理论(17913)
- 地方(17866)
- 策(17796)
- 和(17782)
- 划(17594)
- 银(16601)
- 机构
- 学院(346442)
- 大学(343088)
- 济(160380)
- 经济(157935)
- 管理(142742)
- 理学(123207)
- 理学院(122100)
- 管理学(120596)
- 管理学院(119906)
- 研究(111814)
- 中国(89246)
- 财(73309)
- 京(70399)
- 科学(60438)
- 财经(58358)
- 经(53376)
- 所(52706)
- 中心(51208)
- 农(50315)
- 经济学(50170)
- 江(49987)
- 研究所(47359)
- 经济学院(45351)
- 业大(45051)
- 北京(44013)
- 财经大学(43328)
- 院(40775)
- 范(40765)
- 师范(40397)
- 商学(40019)
- 基金
- 项目(229965)
- 科学(185994)
- 研究(173276)
- 基金(172722)
- 家(147894)
- 国家(146684)
- 科学基金(129594)
- 社会(116363)
- 社会科(110741)
- 社会科学(110716)
- 基金项目(90448)
- 省(86926)
- 自然(80389)
- 教育(78861)
- 自然科(78661)
- 自然科学(78645)
- 自然科学基金(77347)
- 划(72497)
- 资助(69439)
- 编号(68332)
- 成果(53937)
- 部(52940)
- 重点(51081)
- 创(50901)
- 国家社会(50232)
- 发(49941)
- 创新(46974)
- 教育部(46853)
- 人文(46018)
- 课题(45668)
- 期刊
- 济(173204)
- 经济(173204)
- 研究(103890)
- 中国(63872)
- 财(60067)
- 管理(57355)
- 农(45895)
- 科学(44278)
- 学报(42305)
- 大学(34922)
- 学学(32915)
- 技术(32795)
- 融(32308)
- 金融(32308)
- 农业(31772)
- 教育(30702)
- 财经(29641)
- 经济研究(29000)
- 业经(28887)
- 经(25777)
- 问题(23589)
- 贸(23448)
- 国际(20494)
- 业(19876)
- 技术经济(19579)
- 世界(18979)
- 商业(16689)
- 统计(16539)
- 现代(16446)
- 财会(16321)
共检索到51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为 龚思豪 李锡涛
数字企业驱动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能够深化供给侧效率变革与需求侧动力变革,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型、实现贸易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本文将中间品与消费者双重搜寻匹配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从中间品成本下降和需求结构转变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数字企业驱动对外贸易方式转型的理论机理,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理论预测及其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与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数字接近度的增加驱动了本地中间品占比和内需占比的双重提升,从而显著促进了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的持续增加,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型。此外,本文基于动态分解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型进行了分解,发现数字企业能够通过“企业内效应”与“企业间效应”决定的集约边际提高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而非通过进入退出驱动的扩展边际。本文从数字企业赋能的视角为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提供了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明霞 徐秋晨
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高级化、复杂化和中间化的发展趋势,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不断攀升,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与此同时,对外贸易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跨国品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应当采取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生态建构、提高中国制造产品附加值,完善对外贸易合作体系、消除对外贸易合作壁垒,建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消费和出口同向互动等措施,积极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对外贸易 贸易壁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慧敏
中国对外贸易微观主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反映出了现有的中国对外贸易微观主体结构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缺乏整体的竞争优势。重新审视中国对外贸易微观主体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战略架构,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微观主体结构,对于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是非常重要的。以组织生态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经济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等为代表的当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对于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微观主体结构完善的必然性、重要性、有效性以及可能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企业组织结构理论 对外贸易 微观主体结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红蕾 胡鑫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适应更为开放的贸易规则和标准的一种尝试。其效应如何,值得检验和探讨。以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自贸区为例,利用2001-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DID模型实证分析自贸区成立对于贸易流量和贸易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沪粤津闽自贸区设立对贸易进口和出口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应,从贸易方式来看,自贸区的成立对一般贸易进口和出口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对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则是负向抑制效应,为此自贸区政策未能明显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而随着自贸区内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其对于一般贸易进口和出口的正效应逐渐增强,促进自贸区内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使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加。为更好发挥出自贸区的贸易效应,促进贸易流量增加和贸易方式转型,应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大力发展新型贸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智杰
由于网络技术的脱颖而出,拓宽了国际贸易的交易平台,使得这项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展,从沿海到内陆,从科研到生产,从政府到企业,传统的流通方式正逐步与网络交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也在深入,其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如何研判、归纳,探索在经济调整新形势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倪何永乐 熊燕
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出发,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通过构建地区层面的中间品关税指标和企业层面的劳动错配指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优化作用,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厚劳动市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异质性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配置不足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均起到了拉动作用,并且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影响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朝南
扩大内需是我国稳定经济促进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探讨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内在机制,利用制造业的微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7-2011年不同行业对外贸易水平与异质性劳动力能力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实现与生产率相匹配的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扩大内需,盲目扩大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则不利于扩大内需;同时中等及中低等能力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具有高异质性劳动能力的劳动力非充分就业阻碍了内需的扩大。
关键词:
异质性 对外贸易结构 扩大内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政文 马弘
本文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异质性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本文分析了一般均衡中中间品关税下降对个体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渠道,以及市场结构的异质性影响。中间品关税下降一方面降低了个体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其成本加成提高;另一方面降低了行业整体的平均成本,增强了个体企业面临的竞争,使得其成本加成下降。在集中度越高的市场中,中间品关税的降低使得进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增加越多。本文使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分析了2000-2007年我国中间品关税降低在不同市场结构的行业中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异质性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回归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与模型预测一致。这一发现对于讨论贸易自由化对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和福利改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秋晨
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变革,全球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贸易实现逆势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后疫情时代必须厘清数字经济变革下数字贸易的内在机理、演绎逻辑,明晰其发展趋势及中国因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要素资源供给迭代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正在倒逼江西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要着力破解江西对外贸易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瓶颈,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夯实新型基础设施;聚焦数字服务发展重点领域,创新数字贸易发展新模式;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打造数字贸易产业新生态;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措施,切实推进江西出口品牌数字化,提升江西对外贸易话语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贸易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贸易不平衡 要素密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贤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到1994年底,我国的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累计已达20.6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200万。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尤其显著。这种影响除了表现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外,还表现在对我国贸易方式和贸易差额的影响上。本文将对这些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从中引申出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卜海
中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结构失衡、贸易增值率不高等问题,亟须转型升级。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的调整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债务危机可能再起波澜、国际商品市场持续动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等将对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发展产生影响。加快东部地区外贸的转型发展,必须在科学认识外贸增长速度和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和不断提高外贸增值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玉宗
一、关于处理好两个转变的关 实现对外贸易企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对外贸易企业的运作方式,必须依赖或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即处理好两个根本转变的相互关系。因为企业只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要素和主体,没有社会经济体制本身的法制框架的制约,企业是难以履行社会经济赋予的历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杭生 赵龙跃
评价与建议在评价部分,我尽量避免陷入关于经济改革目标的讨论,而认为改革就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去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较高的就业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减少社会成本。在建议部分,我将根据分阶段进行经济改革的方法,将其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长期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而留给未来的一代,由他们自己去做出抉择。中期目标(比如未来三年到五年)是我们能够考虑的,而短期任务是我们现在或将来一两年内所要做的。下面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1)外贸的组织结构;(2)外贸计划与限制;(3)外汇管理和外汇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露昭 贾倩
流通业将生产、消费两个环节衔接在了一起,流通业的发展情况的好坏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格局,而如何做到有效提升流通业的效率这一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公司数据,包括从2011年到2014年的流通业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和相关事实证据,分析了我国流通企业劳动效率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关系。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结合中介传播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中学"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可以通过出口贸易来实现,这种效果是通过提高经营绩效来完成。本文的研究指出了如何利用国际市场来提升劳动效率,为我国流通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流通企业 出口贸易 劳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