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6)
- 2023(5308)
- 2022(3463)
- 2021(2673)
- 2020(1939)
- 2019(4197)
- 2018(4335)
- 2017(8384)
- 2016(4145)
- 2015(4796)
- 2014(4650)
- 2013(4671)
- 2012(4526)
- 2011(4082)
- 2010(4062)
- 2009(3704)
- 2008(3646)
- 2007(3352)
- 2006(3135)
- 2005(3011)
- 学科
- 济(20219)
- 经济(20205)
- 管理(17082)
- 业(13289)
- 企(12159)
- 企业(12159)
- 业经(10962)
- 信息(10800)
- 产业(9086)
- 总论(8950)
- 信息产业(8911)
- 银(7684)
- 银行(7682)
- 行(7410)
- 财(7269)
- 融(6936)
- 金融(6936)
- 方法(6683)
- 制(6571)
- 数学(5606)
- 数学方法(5549)
- 务(5484)
- 财务(5474)
- 财务管理(5457)
- 企业财务(5256)
- 中国(4984)
- 法(4073)
- 理论(4000)
- 体(3814)
- 体制(3611)
- 机构
- 大学(66144)
- 学院(63463)
- 管理(26107)
- 济(24856)
- 经济(24233)
- 理学(21042)
- 理学院(20874)
- 中国(20659)
- 管理学(20657)
- 管理学院(20523)
- 研究(19044)
- 财(15797)
- 京(13507)
- 财经(12158)
- 中心(11496)
- 经(11106)
- 科学(9903)
- 江(9555)
- 银(9521)
- 财经大学(9260)
- 融(9176)
- 银行(9063)
- 金融(9058)
- 人民(8849)
- 所(8807)
- 州(8587)
- 北京(8581)
- 行(8271)
- 经济学(8145)
- 国人(7954)
- 基金
- 项目(40925)
- 科学(32198)
- 研究(31553)
- 基金(30576)
- 家(26271)
- 国家(26085)
- 科学基金(22857)
- 社会(21167)
- 社会科(20218)
- 社会科学(20214)
- 基金项目(15211)
- 省(14106)
- 编号(13975)
- 自然(12968)
- 成果(12751)
- 自然科(12692)
- 自然科学(12691)
- 教育(12677)
- 自然科学基金(12505)
- 划(11986)
- 资助(11938)
- 项目编号(10454)
- 国家社会(9909)
- 一(8655)
- 部(8550)
- 制(8424)
- 重点(8416)
- 创(8029)
- 性(7909)
- 大学(7808)
共检索到105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瀚琰
自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试点数字人民币工作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法定货币数字化将对我国金融制度和结算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个人信息泄露的金融风险,例如:监管层的信息泄露与权力滥用风险、交易层的信息处理风险以及应用层的交易信息泄露及二次侵权之风险等。金融监管一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途径,能够有效弥补法律法规出现的供给制度不足。为此,应当及时在立法层面完善制度机制、采取先进的监管科技手段、改良知情同意规则等,最终为国家层面提供良好的制度借鉴与实践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仲劭
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运营阶段,用户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用户的授权同意被实质架空、指定运营机构过度收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存储个人信息。为此,应重点规范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具体而言,为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而处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需履行告知义务;获得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不是责任豁免的绝对事由,还应通过比例原则审查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范围是否正当、必要;应确立以敏感度为标准的个人信息分类管理制度,设置最低安全技术标准,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个人信息 可控匿名 告知同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剑虎 林平
本文基于一个二维Hotelling模型,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市场机制和法律规制的福利效果。研究表明,消费者隐私成本相对较低时,企业会补贴消费者以获取更多数据,而当隐私成本相对较高时,均衡转为非价格竞争主导,企业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服务;强制企业无条件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安排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相对严苛的“单独同意”法律条款虽然会增加保护消费者数据的厂商个数及其市场份额,但最终可能损害消费者福利。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市场机制 法律规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炜炫
数字人民币契合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宏观命题,在改变我国法定货币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法定货币权力与个人隐私的矛盾冲突。由于数字货币“数据留痕监管”的要求,加之商业银行作为个人信息收集者相对分散且尚无统一的收集标准,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挑战。对此,有必要构建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隐私数据监管制度。在监管主体上,强化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数据监管中的中心地位;在发行层上,明确数字人民币运作中隐私数据的处理规则,构建完善的原始数据查阅和脱敏数据申请制度,并执行数据最小化原则;在流通层上,统一规范商业银行的隐私政策条款,根据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规定商业银行收集个人隐私的范围。此外,在技术上,可以引入新兴隐私增强技术,提升央行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存知
为提高个人征信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以及对在不同业务范围活动的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实施分类监管征信业应坚持的原则与共识征信业是对个人信用信息依法进行产业化共享的行业。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应坚持三个原则: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存知
为提高个人征信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以及对在不同业务范围活动的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实施分类监管征信业应坚持的原则与共识征信业是对个人信用信息依法进行产业化共享的行业。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应坚持三个原则: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天白
作为铁路支付领域的先行者,以中铁银通卡为代表的铁路支付历经10年发展,现已覆盖30余条短途城际铁路,实现在铁路管理部门指定的区段内通过铁路车站自动检票机(闸机)直接刷卡乘车,充分体现了铁路客运服务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相结合的新方向。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货币发展的技术日益成熟,发展数字人民币在铁路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基于数字人民币在中铁银通卡上的首次应用设计方案,立足资金监管要求,通过对数字人民币架构模式、反洗钱制度及智能合约技术等多方面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中铁银通卡 资金监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谢一维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威胁。在读者个人信息收集、传播、使用、安全管理和二次开发上,都有可能使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太适应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读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了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读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屏障,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配套法律、罪名体系、监管机构和救济体系。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读者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峰
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推动下,优化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产具有来源丰富性、规模庞大性、覆盖广泛性等新的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资产保护的法律、技术和监管风险,威胁着个人信息安全。为此,应加强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探讨个人信息资产保护的有效模式,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由朱晓武和黄绍进编著,2020年9月出版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数据权益资产化与监管: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价值实现》一书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出了数据权益资产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为建构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资产保护模式提供了有效借鉴。书中分别了介绍了大数据战略背景及数字经济发展、个人信息治理的制度优势与不足、数据权益资产化的实现、数据权益的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权益资产化与监管技术、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重视。赋予个人信息法定权利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从个人信息权利的本质属性来看,个人信息权利不是财产权,而是人格权。但是,个人信息权利应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相区别,个人信息权利不应被隐私权所替代,也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不同,个人信息权利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只有如此,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才能够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权利 法律性质 人格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爱民
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国家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个人信息。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有"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说"等4种观点。我国应以人格权客体说为指导进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关键词:
信息化战略 个人信息 法律属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江延
数字货币目前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本文讨论的数字货币是指通过结合密码、计算机、大数据、网络以及编程等技术手段,发行具有类似传统法定货币职能和价值的数字货币。从数字货币的信用背书和发行方等特点看,目前数字货币可以分为有国家主权信用背书的法定央行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非法定数字货币两种。虽然当前关于数字货币的职能价值与潜在风险存在很多争议,但无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还是这几年如火如荼的比特币、以太币等非法定私人数字货币交易投资市场,都显示了数字货币具有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与长期发展前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秀娟 罗敏娜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征信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也带来了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行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现有征信行业的法律监管体制一方面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个人征信的互联网模式,另一方面存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故而亟待加快完善和构建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的法律监管体系,健全法律监管体制下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畅 梁潇
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在慈善领域的法律空白,但同时也将个人救助从慈善中剥离出来,使得个人救助特别是众筹模式下的个人救助成为了没有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的发展,一些公益众筹平台也纷纷出现,因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个人,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捐赠从而继续治疗并维持基本生活。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个人救助式众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这样的众筹活动中掺杂着不少虚构事实、夸大事实的骗捐现象,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将个人救助式众筹当作一种生财之道,消费大众的爱心和同情。通过明确个人救助式众筹的法律属性,阐明个人救助式众筹的合法性地位,从完善相关立法、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通力配合、加强善款使用监督等三方面着手,使个人救助式众筹能在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造福困难群众。
关键词:
个人救助 众筹 法律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