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9)
- 2023(14210)
- 2022(11325)
- 2021(10067)
- 2020(7838)
- 2019(17380)
- 2018(16784)
- 2017(31885)
- 2016(17235)
- 2015(18825)
- 2014(18548)
- 2013(18316)
- 2012(17377)
- 2011(16068)
- 2010(16311)
- 2009(14872)
- 2008(14534)
- 2007(13110)
- 2006(11975)
- 2005(11017)
- 学科
- 济(77289)
- 经济(77213)
- 管理(48702)
- 业(48085)
- 企(36146)
- 企业(36146)
- 中国(25046)
- 方法(24681)
- 农(24075)
- 地方(21510)
- 数学(21415)
- 业经(21244)
- 数学方法(21185)
- 财(17543)
- 贸(16515)
- 农业(16508)
- 贸易(16503)
- 易(16022)
- 银(15189)
- 银行(15149)
- 行(14674)
- 制(14540)
- 融(14508)
- 金融(14508)
- 学(13525)
- 产业(13221)
- 发(12627)
- 环境(12470)
- 策(12299)
- 技术(12065)
- 机构
- 学院(248715)
- 大学(245617)
- 济(108099)
- 经济(105918)
- 研究(93394)
- 管理(93181)
- 理学(78992)
- 理学院(78055)
- 管理学(76868)
- 管理学院(76390)
- 中国(73119)
- 科学(55807)
- 京(52771)
- 财(49310)
- 农(48205)
- 所(47902)
- 研究所(43275)
- 中心(43071)
- 江(39144)
- 业大(38109)
- 农业(37737)
- 财经(37711)
- 经(34257)
- 北京(33787)
- 院(33652)
- 范(33427)
- 师范(33006)
- 经济学(32587)
- 州(31398)
- 省(29495)
- 基金
- 项目(163587)
- 科学(128877)
- 研究(118711)
- 基金(117928)
- 家(104375)
- 国家(103455)
- 科学基金(87676)
- 社会(77098)
- 社会科(73294)
- 社会科学(73277)
- 省(64363)
- 基金项目(61200)
- 自然(55294)
- 划(54520)
- 自然科(54039)
- 自然科学(54025)
- 自然科学基金(53067)
- 教育(52657)
- 编号(47367)
- 资助(47296)
- 发(41056)
- 成果(38581)
- 重点(37005)
- 部(35125)
- 创(34472)
- 课题(33615)
- 发展(32682)
- 国家社会(32365)
- 创新(32222)
- 展(32146)
- 期刊
- 济(125474)
- 经济(125474)
- 研究(78130)
- 中国(55174)
- 农(44903)
- 学报(40109)
- 科学(36774)
- 财(35477)
- 管理(35404)
- 融(32568)
- 金融(32568)
- 农业(30405)
- 大学(30031)
- 学学(28332)
- 教育(27054)
- 业经(22232)
- 经济研究(21267)
- 技术(20076)
- 财经(18237)
- 问题(16250)
- 业(15889)
- 经(15789)
- 贸(14311)
- 国际(13929)
- 商业(12565)
- 世界(12553)
- 技术经济(12119)
- 图书(12117)
- 科技(12045)
- 版(11398)
共检索到394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国平 丁一 李婉溶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也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和冲击。首先,发行数字人民币可减缓其他形式货币(或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加速M0向高阶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转化,冲击银行现金存款规模;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提升基础支付体系、扩大金融普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金融脱媒和狭义银行效应,造成竞争失序并冲击现行竞争格局;最后,数字人民币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但也会叠加和放大政策失误而产生危害。而且,数字人民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与约束。因此,需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在推动数字人民币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数字人民币各类运营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胜 张屹山
传统的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过短期约束或者长期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的,由于这种识别方法往往会引起"价格之谜"悖论,为保证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短期约束和符号约束(Uhlig,2005)方法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并对中国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给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影响的证据。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及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短期利率,均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久性升值,前者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但解释比例不超过50%,并且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产生超调现象。由于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汇率异常波动,我们认为央行适度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汇率动态 识别 符号约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立敏
数字经济的发展,令我国数字人民币进展加快。数字人民币直接关系到货币数字化的推进及支付体系数字化的转型、国家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对冲私人数字货币的影响、金融监管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及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发展数字人民币具有经济转型和制度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和应用场景、金融科技发展和竞争容错、高质量经济发展和超大贸易规模等机遇与优势;同时也面临市场、技术及体制约束,以及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完善货币及金融法律制度体系、数字人民币监管体系、数字人民币技术体系、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加强数字货币技术与规则和国际合作体系建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焦瑾璞
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人民币不得超过6000元,在边贸发达的地区和口岸,允许小额人民币进出境和用于贸易结算。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十二年之久的禁止国家货币出入境的局面。人民币境外市场迅速发展井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效果及影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安兵 金春雨
本文基于STAR模型和LT-TVP-VAR模型,从非对称性和时变性两个角度,实证考察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正向作用效果强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负向作用效果。相比正向产出冲击,负向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作用效果更强。随着货币冲击由低强度过渡到高强度,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高强度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要强于低强度产出冲击。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在加入WTO前后,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由减弱趋势转变为增强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货币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出冲击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文革 林丹丹
基于Redux理论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利率和我国货币供给的冲击响应为正,对美国货币供给和我国利率的冲击响应为负;美国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冲击大于我国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中美收入相对变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同时,中美利率的相对变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应稳定且有序地开放资本账户,进一步打通利率市场分割壁垒,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积极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同时,应协调推进国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结合,这样才更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Redux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从来 谢丽娟
本文以中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和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汇率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向的货币政策冲击,即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紧缩或低于预期的宽松,会导致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和离岸NDF汇率贬值,而负向冲击则相反;冲击的程度越大,汇率的波动性越强。(2)2015年在岸市场汇率改革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汇率及其波动性的影响都显著增强。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增强。(3)在同一冲击下,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两个汇率在2015年汇率改革后的表现逐渐趋近,且离岸市场对冲击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在岸市场,而人民币外汇两个市场、两个汇率仍存在差异。本文对外部冲击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增武
始于2014年的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的引领下将进入新的时代。我们期待,与冰墩墩“一墩难求”的稀缺场面相伴,未来或现数字人民币“币满天下”的火爆场面。处于试点阶段的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业务创新,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影响几何,如何应对?我们基于“10+1”试点地区和六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试点期间的实践,通过相关公开资料的整理,对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业务规模和特色创新等进行评述,并给出简短的策略建议:央行需对数字人民币支付利息;试点地区需提高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定位;商业银行需从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等维度全方位拥抱数字人民币时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璋勇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必然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本文分析了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各个层面冲击效应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并通过引入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因素,建立改进的IS-LM模型,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得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汇率超调";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远期贴水偏差"和经常账户的"J曲线效应"取决于货币政策冲击的类型。本文通过构建并模拟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和钉住汇率波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贸易条件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风险溢价是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红辉
当前,除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鼓励采用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广泛计价,再推进人民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从而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辉
在国际金融动荡、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格局下,我国面临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压力空前加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业务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开始走出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面临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压力如何,短期资本流动是否会出现新的特点,短期跨境资本对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有何冲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 短期跨境资本 宏观调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丰
在金融加速器理论中,货币政策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度冲击,甚至会造成经济的非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小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引发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金融加速器作用机理的角度探讨当前中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之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基于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的研究视角,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逆传递效应的传导机制。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的逆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人民币升值都不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而是具有逆传递效应,并且名义有效汇率的逆传递效应强于双边名义汇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燕 李金凯
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利差以及汇率预期对外汇储备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于短期内增加了外汇储备,其原因在于跨境贸易结算"跛足"现象的存在;但在中长期,"跛足"现象逐渐消失,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的不同提前期冲击对外汇储备的时变脉冲响应函数为正且基本稳定,"811"汇改的时点冲击对外汇储备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差冲击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呈现非对称特征,短期和中期脉冲响应函数值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长期。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促进了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且不同提前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均呈现"M"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