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7)
- 2023(8226)
- 2022(6094)
- 2021(5240)
- 2020(3911)
- 2019(8389)
- 2018(7977)
- 2017(14559)
- 2016(8174)
- 2015(8952)
- 2014(9318)
- 2013(9037)
- 2012(8362)
- 2011(7501)
- 2010(7423)
- 2009(6554)
- 2008(6481)
- 2007(5935)
- 2006(4972)
- 2005(4614)
- 学科
- 济(37114)
- 经济(37091)
- 业(27264)
- 管理(26222)
- 企(23302)
- 企业(23302)
- 方法(15680)
- 数学(13607)
- 技术(13550)
- 数学方法(13401)
- 业经(12306)
- 产业(9196)
- 中国(9005)
- 信息(8812)
- 总论(8251)
- 学(8200)
- 信息产业(8176)
- 理论(8006)
- 财(7949)
- 农(7870)
- 技术管理(7398)
- 教学(6556)
- 农业(5900)
- 银(5670)
- 银行(5656)
- 务(5501)
- 财务(5484)
- 财务管理(5472)
- 融(5455)
- 金融(5455)
- 机构
- 大学(124707)
- 学院(124411)
- 管理(47303)
- 济(47061)
- 经济(45967)
- 研究(41957)
- 理学(40909)
- 理学院(40421)
- 管理学(39689)
- 管理学院(39424)
- 中国(28925)
- 科学(27474)
- 京(26308)
- 农(21709)
- 所(21260)
- 财(20512)
- 业大(19775)
- 研究所(19705)
- 中心(18931)
- 江(18720)
- 范(17962)
- 师范(17754)
- 农业(17169)
- 财经(16896)
- 技术(16816)
- 北京(16128)
- 院(15526)
- 经(15470)
- 州(15010)
- 经济学(14315)
- 基金
- 项目(87929)
- 科学(68921)
- 研究(64034)
- 基金(61790)
- 家(54991)
- 国家(54564)
- 科学基金(46625)
- 社会(39795)
- 社会科(37991)
- 社会科学(37979)
- 省(36101)
- 基金项目(32163)
- 教育(30468)
- 划(29855)
- 自然(29552)
- 自然科(28939)
- 自然科学(28930)
- 自然科学基金(28382)
- 编号(25804)
- 资助(24483)
- 成果(20400)
- 重点(20264)
- 创(19510)
- 部(18874)
- 发(18854)
- 创新(18337)
- 课题(18224)
- 国家社会(17176)
- 科研(16652)
- 性(16460)
共检索到179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圆圆
<正>数字人文也被称为是人文计算,主要是针对计算和人文学科的交叉领域实施学习以及研究,并进行发明和创造的学科之一。在针对数字人文评价中,学科性是对数字人文的成果实施评价,评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人文知识创新以及学术发展是否具备促进作用;专业性则是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实施评价,可以在信息组织以及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的应用下为其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也可以促进学科和技术之间的连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迎春
数字人文作为21世纪的一个现象级国际话语,其发展深度、广度与速度均在显著提升,同时数字人文评价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从学科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三个维度构建与探讨数字人文评价问题:学科性是核心要素,评价数字人文成果最终要看它是否推动了人文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专业性是关键要素,图情档学科为数字人文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并利用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为数字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也是连接学科和技术的媒介和纽带;技术性是必备要素,信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义网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应用于人文数据分析中,助力人文领域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图情档领域应发挥专业知识优势、技术应用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组织优势,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科创新和方法创新;同时,借鉴已有评价研究成果和评价实践经验,引领开展数字人文成果的评价。表1。参考文献19。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修虹
本文从以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为特点的专业数字图书馆的技术、资源和服务等三个层面对专业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蔡迎春 王健
数字人文项目是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最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数字人文项目已成为人文学科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环境的发展,早期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数据、工具及平台正在退化,甚至消失,如何保持数字人文研究数据及工具平台的开放性、可用性非常重要,有必要认真思考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可靠、可持续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本文从数字人文项目可持续性概念与内涵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项目可持续性研究现状,并从资金与人员、用户的可使用性、工具及平台、数据访问和引用等对数字人文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人文项目可持续性的社会化建设途径,通过社会化数据众包、软件开源、数据开放等形式构建可持续性的数字人文项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鸿恩
从文博图书馆的专业性出发,对其性质、任务、藏书特点及数字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探讨。就文博系统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提出了图书馆网络系统选择、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建库工作中的标准化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文博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数据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冬莲
数字技术在彰显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人文问题。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给人文精神带来的利弊,为数字人文精神的构建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文精神 数字鸿沟 传统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教师职业活动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的内生性。中职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因职业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专业性的差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与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职教师的专业性是实践型的,实践性是中职教师的专业特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操太圣 卢乃桂
讨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必须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进行澄清。对理想型、社会建构型、行动型等各种关于教师专业性认知取向的分析表明,必须对教师专业性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找出各种束缚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才能确定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起点和方向。
关键词:
教师专业性 理想型 社会建构型 行动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 ,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 ,还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这种可替代性源于教师教育缺乏较强的专业性。要改变教师职业可替代性的现状 ,教师的专业教育必须服从教学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为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服务。教师专业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建立于教育学科基础之上 ,教育科学构成了教师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 ,是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体现。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重新整合和建构教育学科理论、沟通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桥梁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化 专业性 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现志
"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概念,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国高等教育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明确其专业性这一基本规定,强化人才培养应以造就"专业人才"为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高校应确立高等教育专业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社会专门职业谱系为参照系,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建立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质量监控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专业 专业人才 专业教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钱国富
《走向数字人文:实践、训练与研究》一书从概念、实践、教育和研究等多视角考察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相关概念和进展,是一本关于数字人文的简明“百科”。文章对该书的体例、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对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简明百科 图书馆 书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建辉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的必要性,分析了采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数据库并提供利用为目的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宋梦佳 曹菲
消费者专业性指成功执行产品相关任务的能力。获得产品信息渠道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培养某一产品领域专业性变得容易。消费者专业性不仅会影响自身购买决策,也会对他人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关于消费者专业性的现有文献内容繁多且零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消费者专业性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分析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来源,归纳和比较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从正面和负面探究了消费者专业性的作用机制,从自身和他人视角阐释了消费者专业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消费者专业性在概念范畴、主观与客观专业性差距、对自身影响与对他人影响四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同专业性水平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差异,为企业制定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洞见,而且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如何判断其他消费者专业性,提升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宋梦佳 曹菲
消费者专业性指成功执行产品相关任务的能力。获得产品信息渠道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培养某一产品领域专业性变得容易。消费者专业性不仅会影响自身购买决策,也会对他人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关于消费者专业性的现有文献内容繁多且零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消费者专业性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分析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来源,归纳和比较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从正面和负面探究了消费者专业性的作用机制,从自身和他人视角阐释了消费者专业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消费者专业性在概念范畴、主观与客观专业性差距、对自身影响与对他人影响四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同专业性水平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差异,为企业制定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洞见,而且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如何判断其他消费者专业性,提升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荣贵 张体勤 徐向艺
基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种“二分法”的假设对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必须重视对管理技术性的研究,而其主要目的在使知识工作者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下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产生工业化的效果。对管理技术性的研究需要做好基于工件的管理活动研究、基于角色的组织研究、基于管理架构的平台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管理 科学 艺术 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