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69)
- 2023(19376)
- 2022(16037)
- 2021(14685)
- 2020(12089)
- 2019(27227)
- 2018(26770)
- 2017(50550)
- 2016(27691)
- 2015(30966)
- 2014(30758)
- 2013(30426)
- 2012(28452)
- 2011(25856)
- 2010(25663)
- 2009(23414)
- 2008(22812)
- 2007(20152)
- 2006(17811)
- 2005(15726)
- 学科
- 济(114095)
- 经济(113976)
- 管理(77316)
- 业(73727)
- 企(59852)
- 企业(59852)
- 方法(46606)
- 数学(39049)
- 数学方法(38606)
- 中国(33574)
- 农(31997)
- 业经(29403)
- 地方(27481)
- 学(26587)
- 财(25643)
- 农业(22010)
- 贸(21043)
- 贸易(21028)
- 易(20350)
- 制(19548)
- 理论(19417)
- 和(19241)
- 环境(18854)
- 技术(18355)
- 银(18015)
- 银行(17933)
- 融(17431)
- 金融(17429)
- 行(17234)
- 产业(16554)
- 机构
- 大学(398552)
- 学院(396552)
- 济(153793)
- 管理(151572)
- 经济(150398)
- 研究(141511)
- 理学(130860)
- 理学院(129262)
- 管理学(126899)
- 管理学院(126188)
- 中国(103785)
- 科学(92104)
- 京(86803)
- 农(75839)
- 所(73251)
- 财(68474)
- 研究所(67247)
- 业大(65284)
- 中心(63261)
- 农业(59945)
- 江(59172)
- 北京(55005)
- 范(54784)
- 财经(54695)
- 师范(54108)
- 院(51615)
- 经(49849)
- 州(48166)
- 经济学(45651)
- 师范大学(43790)
- 基金
- 项目(276070)
- 科学(215149)
- 基金(197890)
- 研究(196598)
- 家(176266)
- 国家(174746)
- 科学基金(147603)
- 社会(122839)
- 社会科(116321)
- 社会科学(116290)
- 省(109088)
- 基金项目(104801)
- 自然(97387)
- 自然科(94997)
- 自然科学(94970)
- 自然科学基金(93269)
- 划(92521)
- 教育(89323)
- 资助(80452)
- 编号(79526)
- 成果(64228)
- 重点(62580)
- 发(62361)
- 部(59073)
- 创(57477)
- 课题(55527)
- 创新(53571)
- 科研(52946)
- 计划(51790)
- 国家社会(50471)
- 期刊
- 济(171025)
- 经济(171025)
- 研究(115391)
- 中国(81484)
- 学报(73710)
- 农(69012)
- 科学(64173)
- 管理(55519)
- 大学(54028)
- 学学(50628)
- 财(49377)
- 农业(47870)
- 教育(47751)
- 融(33586)
- 金融(33586)
- 技术(32558)
- 业经(29763)
- 经济研究(27308)
- 财经(26053)
- 业(25213)
- 图书(24595)
- 经(22406)
- 问题(22262)
- 科技(20886)
- 版(19950)
- 业大(19534)
- 资源(18865)
- 技术经济(18512)
- 理论(17909)
- 商业(17829)
共检索到588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予 李博然 徐拥军
[目的/意义]科学有效地进行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依赖于对其开发和传播要素与影响机理的准确把握。从数字人文视角关注数字化开发传播的深层效果,对文化信息分析方法进行改进适配,以实现数字化开发传播要素和深层效果度量在文化大数据中的自动精确提取,进而系统性探究深层与表层效果影响机理的异同。[方法/过程]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提出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要素与影响机理的“双层效果”分析框架,进而从文化信息分析的三个阶段进行方法改进。首先,提出“雪球合成”信息全量获取方法;其次,构建基于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的要素和效果度量的自动提取模型;最后,对数字化开发和传播效果影响机理进行系统计量。[结果/结论 ]自动提取模型的Accuracy、Precision、Recall和F-Measure性能指标均达到0.965以上;计量结果发现,影响深层效果的关键要素及影响机理相较于表层效果差异显著,存在部分共性影响要素但影响权重不同,此外各影响要素呈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可以为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章超 何琳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从海量、多源和异构的典籍内容中抽取出细粒度故事要素并实现知识组织,对于当下数字人文研究的路径整合及典籍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涵盖“解构”“重组”和“故事化”的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路径,并以路径为指导完成案例对象《左传》的数字化开发实践,从大众、学者和产业的视角检验所提路径的有效性,最后从数字人文视角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推进策略。提出的路径不仅是对当下研究的整合,亦是当下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化和范式化,更为相关实践提供路径和策略参考。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典籍内容 数字化开发 知识组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廖卫民
在社会对传播学迫切需求的背景下,现有传播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异:在视频公开课中少而精,在精品共享课程中经典课程长盛不衰,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中因高校而异,在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则参差不齐。传播学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除现有模式之外,还应面向实践开拓新型合作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迪 宋登汉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源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有关研究进行调研,主要从"书目数据库建设"和"古籍数字化建设"两个方面,从理论探索和建设成果的角度进行梳理和总结,认为中国古籍数字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在规划、标准、技术、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书目数据库 古籍资源开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冉从敬 赵洋 吕雅琦 黄海瑛
数字人文作为一门计算机与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型学科,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解决人文学科的问题,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本文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对莎士比亚学术传播的时空分布和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探究莎士比亚学术传播的区域特色。研究结果表明:(1)莎学研究从空间上来看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集群研究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洲集群研究,从时间来看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5年是其转折点;(2)莎学研究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莎士比亚的作品研究以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莎士比亚 学术传播 可视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福安 刘亮
高新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公民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成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首先剖析了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五大优势,然后,提出了构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最后,对如何构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润萍 韩梦圆 邵婷婷 冯子晴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融入甚至构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以持续开发新机会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已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以苏宁、海尔两家企业为案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差异点和共性规律,从而提出生态视角下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命题。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的核心动力是共生关系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外向型组织文化、创业型领导力和客户导向的驱动,而共生关系通过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双元数字创业能力从而驱动机会开发;此外共生关系与数字化转型企业机会开发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即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数字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而机会开发将进一步拓展和加强数字转型企业与参与主体间的共生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机会和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并丰富了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润萍 韩梦圆 邵婷婷 冯子晴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融入甚至构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以持续开发新机会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已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以苏宁、海尔两家企业为案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差异点和共性规律,从而提出生态视角下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机理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命题。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的核心动力是共生关系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外向型组织文化、创业型领导力和客户导向的驱动,而共生关系通过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双元数字创业能力从而驱动机会开发;此外共生关系与数字化转型企业机会开发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即共生关系可以促进数字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而机会开发将进一步拓展和加强数字转型企业与参与主体间的共生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机会和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并丰富了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机会开发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奇 王强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曙光初现。高流动性特征的数据生产要素正逐步植入各产业环节,发挥关键生产要素职能。数据生产要素的作用过程具有高初始固定成本、零边际成本、累积溢出效应三大特点,推动社会资源重配呈现赢家通吃、跨界竞争和长尾市场三重逻辑。传统企业要重视数字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要协调传统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重组。本文认为,从零售端入手的数字化进程如火如荼,数据关键生产要素的理念深入企业一线,企业立足实践,从各个端口有序推进、渐进重组。数字化进程在所难免,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曙光初现,这个过程仍然充满挑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洪蔚脍 张佑林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开发机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萍 雷江霞
数字化传播是弘扬传统村落文化,提供乡愁数字服务的重要形式。文章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目前虽已初步形成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手段多样的数字化传播格局,但仍存在传播整合力、影响力、互动力、感染力、融入力、赋权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聚合关联、分众分道;传受同频、情感共振;动静皆宜、沉浸体验;弘扬传统、对接当下;尊重民意、汇聚民智来逐步解决。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传播已成为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文化命题,学术研究的及时跟进将助力形成全媒体共时传播和全社会共同传承利用的文化大格局。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传统村落文化 数字化传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莉君 张福阳 张灿
图书馆是文化知识传播和教育普及的重要机构,促进数字人文成果传播是其职责所在。为适应人文领域内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和媒介对传播流程及方式改变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虚拟空间,以知识整合和重组为手段,加强和深化图书馆对数字人文成果传播的功能和地位,发展并创新图书馆传播服务的形态和模式,以期有力地推动数字人文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化 数字人文 人文数据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雪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愈加普遍。在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和传播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展示和传播形式,带给人们更好的观赏体验。因此,在博物馆工作中融入数字化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定义、特点、意义和途径这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 数字化技术 展示和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