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4)
2023(15678)
2022(13105)
2021(12166)
2020(9966)
2019(23044)
2018(23060)
2017(44043)
2016(23874)
2015(27174)
2014(27144)
2013(26549)
2012(24102)
2011(21646)
2010(21663)
2009(19663)
2008(18881)
2007(16389)
2006(14186)
2005(12081)
作者
(67632)
(56336)
(55875)
(53203)
(35940)
(27053)
(25544)
(22144)
(21422)
(19987)
(19462)
(18697)
(17805)
(17603)
(17155)
(16953)
(16852)
(16710)
(16061)
(16002)
(13817)
(13704)
(13574)
(12784)
(12544)
(12503)
(12431)
(12413)
(11279)
(11135)
学科
(96045)
经济(95945)
管理(71002)
(64333)
(54609)
企业(54609)
方法(44505)
数学(38397)
数学方法(37691)
业经(25191)
(24956)
中国(24726)
(21551)
(21164)
地方(19780)
理论(18419)
农业(16934)
(16664)
技术(15982)
(15651)
贸易(15642)
(15146)
环境(15077)
(15062)
产业(14046)
(13995)
财务(13916)
财务管理(13890)
(13583)
(13177)
机构
大学(334659)
学院(334531)
管理(135965)
(125005)
经济(122042)
理学(118612)
理学院(117298)
管理学(114955)
管理学院(114350)
研究(105770)
中国(77378)
(71366)
科学(68423)
(55828)
(51704)
(50520)
业大(50114)
中心(48957)
(47592)
研究所(47591)
(46375)
师范(46006)
财经(45600)
北京(44636)
(41411)
(39869)
农业(39585)
(39001)
师范大学(37099)
技术(36634)
基金
项目(236747)
科学(186358)
研究(174761)
基金(169951)
(147410)
国家(146167)
科学基金(126645)
社会(108230)
社会科(102558)
社会科学(102526)
(93733)
基金项目(90281)
自然(82846)
教育(81074)
自然科(80853)
自然科学(80838)
自然科学基金(79316)
(78376)
编号(73295)
资助(69523)
成果(58773)
重点(52343)
(50964)
(50049)
课题(49810)
(49545)
创新(46014)
项目编号(45122)
科研(44801)
大学(43913)
期刊
(131572)
经济(131572)
研究(92746)
中国(62302)
学报(52154)
管理(48111)
科学(47750)
(45024)
教育(43255)
(41362)
大学(39064)
学学(35916)
农业(31759)
技术(31272)
图书(23711)
(23280)
金融(23280)
业经(23193)
经济研究(20587)
财经(20491)
(17468)
问题(17076)
(16814)
科技(16788)
资源(16711)
技术经济(16085)
书馆(16012)
图书馆(16012)
理论(15947)
情报(15259)
共检索到47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宁静  刘音  王莫言  郭晶  
[目的/意义]以数字人文需求为牵引,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学术名人资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知识服务提供资源支撑。[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学术名人特色资源特征和用户使用需求,调研分析4类以人物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知识模型,以人物(学术名人)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构建学术名人描述框架模型和学术名人与其他实体关系模型。[结果/结论]在学术名人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链接外部数据,能够对以李政道特色资源为代表的学术名人特色资源从知识颗粒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展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力  刘慧琳  高晨翔  
[目的/意义]在数字时代,记忆时间、空间与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对传统官方话语主导的单一叙事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对学术名人知识库展开研究。[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基本属性和构建要求,据此形成“融合、建构与服务”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建设路径。其次,分析融合、建构、服务之间逻辑关系,提出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内涵与方法。最后,以学术名人吴宝康先生的知识库建设为案例进行应用阐释。[结果/结论]通过对融合、建构及服务进行详述,发现了传统叙事之外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复合研究路径。吴宝康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建设既是实证,也为学科历史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兹恒  涂志芳  
[目的 /意义]基于对学术图书馆空间发展、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发展历程的梳理,剖析其在数字学术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为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资源与服务整合提供思路,为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对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环境进行定义,阐释数字学术与学术图书馆的互动关系。接着,分析学术图书馆从IC、LC、KC到创客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考察国内外数字学术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然后,从图书馆资源数据化、关联数据化及开放共享两个角度呈现数字学术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现状与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涛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当知识转移时便产生了知识复用。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图像应纳入数据流通环节,成为一种“活”的资源。论文从描述层面、组织层面和内容层面3部分构建了图像知识语义模型,分别对应图像的元数据复用、图像复用和内容复用。其中,内容层面的语义模型又涉及对象目标的内容、标签、方位和语义关联4个维度。在图像知识语义模型基础上,论文从“图像复用”“标注复用”和“混合复用”3方面构建图像知识复用链。案例分析部分从“图像复用”“研究独立”和“知识传承”3个角度探讨了图像知识复用的优势,尽可能为图像资源的数字人文应用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可操作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红炜  
简述惠州名人及文献资源状况。从资源数字化的角度,对建设惠州名人文献数字资源的设想与实践进行探讨,认为地方名人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服务地方的一个重要途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如诗  陈越骅  叶杭庆  
目前数字人文实践集中于技术雄厚且团队庞大的大型合作项目,较少涉及资源受限场景。高校图书馆员在实践环节中较多提供单环节或单要素服务。文章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实践项目,采用书目控制和文献循证为研究方法,开展馆员与人文学者之间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总结出资源受限下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全流程机制。该机制由“高效沟通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学科属性为视角的数据处理”“研究问题为主导的结果呈现”三环节组成。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机制有助于人文学者在资源受限时开展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微型数字人文合作中从资源提供者向学术协作者转变,进一步提升跨学科服务能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博  
数字人文为选择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方法进行人文社科信息资源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文章立足人文科学内核,注重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在数字人文视角下分析网络文物信息资源的内容与结构特征,依据分析结果将信息资源主题关键词作为外部知识库检索词,利用远程监督方法进行文物知识抽取并构建知识图谱。在面向“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网络文物信息资源实验中,构建了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图谱,进行信息资源中的文物实体关系抽取、文物知识抽取与文物命名实体识别等应用研究,为数字人文框架下的信息资源深度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子婕   唐星龙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若宸  母咏然  朱学芳  朱庆华  
数字人文技术为人文学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推广该类技术的应用对人文学界和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为探究影响数字人文技术被人文学科研究者接纳的潜在因素,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系统质量、社群影响和个体创新三个外界影响因素,建立数字人文技术研究者采纳意愿模型,并收集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的假设,探究影响接纳数字人文技术的意愿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个体创新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社群影响对数字人文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研究者的使用态度均有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数字人文技术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润华  王东波  刘欢  梁媛  陈康  
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对篇幅长而句子短、文字理解门槛高的古籍文献而言尤其必要,但针对古文的自动摘要研究少。文章面向《资治通鉴》语料,基于Siku BERT预训练模型进行自动摘要实验,并对比传统抽取式自动摘要算法和百度智能云摘要分析算法在《资治通鉴》语料上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iku BERT预训练模型生成的摘要结果在稳定性、覆盖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通过专家人工打分方式,基于Siku BERT预训练模型生成的摘要结果平均得分最高。实验验证了使用数字人文技术对古文进行自动摘要任务的可行性和利用Siku BERT预训练模型对古文进行信息处理的适用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连振  张逸勤  刘江峰  王东波  冯敏萱  李斌  
古籍自动标点研究成为推动古籍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利用SIKU-BERT模型,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古籍数据中的先秦两汉典籍为数据来源进行自动标点模型训练,探索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文自动标点模型。实验结果表明,SIKU-BERT模型对先秦两汉典籍自动标点的整体效果均比较优越,对于书名号、冒号、句号以及逗号,预测表现良好,尤其是书名号与问号标签的识别准确率、召回率与F1值表现最为优越,均达到95%以上。文章验证了BERT模型在古籍文本自动标点中的可行性,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文在古籍研究中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畅  王东波  胡昊天  张逸勤  李斌  
数字人文研究为古籍文献的深度开发与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精准的文本分词是研究者在古籍文献处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记载春秋至魏晋时期历史的最具有代表性的6部官修史籍构建古文分词语料库,结合预训练和词典信息融合两种策略运用4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多组对比实验,以确定不同模型的适用范畴。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繁体古文的分词工具,为从事数字人文的研究者提供简单有效的文本分词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雪芹  李天娥  曾刚  
[目的/意义]虚拟世界中充斥着海量的数字人文图像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义信息,面向数字人文图像的知识元本体构建及关联展示研究,可促进数字人文图像资源的知识组织、语义关联及知识服务。[方法/过程]构建一种数字人文图像知识元本体模型。首先,分析图像知识元的结构组成;然后,在Protégé中实现图像知识元本体的可视化构建,并提出基于知识元本体的数字人文图像语义关联展示思路;最后,以万里茶道图像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图像知识元本体从细粒度层面对数字人文图像资源进行描述,为海量的图像资源提供了一种语义描述和关联组织的方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毅  黄微  崔春  
将网格计算的研究成果与数字图书馆环境中数字资源的语义互联研究结合起来,提出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模型,探讨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关键技术与服务,在此基础上,遵循OGSA规范的网格标准和语义Web标准,构建基于语义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模型,并从知识组织、知识服务、服务组合三个方面对此模型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晓凯  赵华威  
以Yang&Allison(2003)的论文结论语步划分模型和徐宏亮(2007)的立场副词分类标准为分析框架,对比研究2011—2022年中外各40篇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论文结论语步中的立场副词,对其分布频数、种类、位置以及搭配方面的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外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结论中使用立场副词方面既有相似也有差异。总体上,立场副词在论文结论各语步中普遍存在,但各语步中立场副词的频数、种类、位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三大类立场副词的作用、结论各语步的功能以及论文作者的综合能力有关。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