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1)
2023(11475)
2022(8624)
2021(7540)
2020(5841)
2019(12529)
2018(12594)
2017(23436)
2016(12737)
2015(14190)
2014(14073)
2013(13294)
2012(11894)
2011(10719)
2010(10930)
2009(10336)
2008(9958)
2007(9263)
2006(8550)
2005(7838)
作者
(36214)
(29995)
(29733)
(28420)
(18768)
(14151)
(13541)
(11477)
(11292)
(10587)
(10166)
(10157)
(9478)
(9336)
(9266)
(9173)
(8845)
(8818)
(8691)
(8622)
(7594)
(7321)
(7226)
(6868)
(6800)
(6735)
(6689)
(6567)
(6080)
(5910)
学科
(55142)
经济(55089)
管理(37428)
(31093)
(24763)
企业(24763)
中国(19294)
业经(18314)
(17915)
地方(16939)
方法(14036)
农业(12096)
(11584)
(11520)
产业(11121)
数学(10962)
(10737)
数学方法(10733)
信息(10171)
(9700)
(9564)
银行(9552)
总论(9373)
信息产业(9256)
(9178)
理论(9052)
(9000)
金融(8999)
(8961)
地方经济(8904)
机构
学院(177100)
大学(173886)
(67568)
经济(65822)
管理(64756)
研究(61131)
理学(53806)
理学院(53166)
管理学(52080)
管理学院(51752)
中国(47848)
科学(37926)
(37724)
(32118)
(30506)
(29564)
中心(29213)
研究所(27246)
(27070)
师范(26844)
(26816)
(24238)
财经(24194)
北京(23593)
业大(23368)
(22594)
(21662)
师范大学(21213)
技术(20771)
农业(20485)
基金
项目(115854)
科学(91675)
研究(90401)
基金(80807)
(69951)
国家(69352)
科学基金(59535)
社会(57199)
社会科(54115)
社会科学(54105)
(47191)
基金项目(41908)
教育(40553)
编号(39810)
(38788)
自然(35031)
自然科(34193)
自然科学(34187)
自然科学基金(33503)
成果(33439)
资助(30502)
课题(27403)
(27278)
重点(26699)
(24342)
项目编号(24215)
国家社会(23996)
(23506)
(23422)
创新(22757)
期刊
(85090)
经济(85090)
研究(54249)
中国(40828)
教育(27180)
(26756)
学报(24849)
管理(24819)
(24367)
科学(23341)
大学(18809)
农业(18126)
(18116)
金融(18116)
技术(17127)
学学(16756)
业经(16218)
图书(16128)
经济研究(13079)
书馆(11798)
图书馆(11798)
财经(11500)
问题(11115)
(10054)
(9507)
论坛(9507)
(8920)
职业(8883)
资源(8519)
情报(8494)
共检索到283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章超   何琳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从海量、多源和异构的典籍内容中抽取出细粒度故事要素并实现知识组织,对于当下数字人文研究的路径整合及典籍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涵盖“解构”“重组”和“故事化”的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路径,并以路径为指导完成案例对象《左传》的数字化开发实践,从大众、学者和产业的视角检验所提路径的有效性,最后从数字人文视角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推进策略。提出的路径不仅是对当下研究的整合,亦是当下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化和范式化,更为相关实践提供路径和策略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齐月  黄水清  王东波  刘浏  
[目的/意义]挖掘和组织先秦典籍中的植物知识,构建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对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社会和生活状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先秦典籍中植物词进行详尽标注与计量分析;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比较分析各模型性能以确定最优模型;设计面向知识图谱的古汉语植物知识组织模式。[结果/结论]基于古汉语预训练语言模型SikuRoBERTa构建的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性能最优,调和平均值达85.44%,为基于实体的植物知识挖掘提供了有效方法;所构建的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可实现对先秦典籍中植物实体及其关联知识的聚合与可视化呈现。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浏   齐月   刘雏菲   李文祺   王东波  
古籍引书是古籍计算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了计算人文下古籍引书研究的内涵,描述了该研究视角下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的引书和引典现象的异同,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库构建的技术现状。本文围绕知识表示、知识标注、知识补全与消歧,描述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构建的框架流程,并就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进行了引书知识库的构建尝试,分析了古籍引书知识库的应用前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晓晓  张卫东  
数字人文的发展推动了中医古籍数字化的进程,通过构建中医古籍方药库、探索方药库中文本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发挥方药库的知识服务功能。以产后腹痛为例,通过自动分词、文本实体信息获取、药材性能信息获取、数据存储实现产后腹痛方药库的构建;利用频次分析,探讨中医古籍中产后腹痛的主要证治方法;依托改进的Bina-Apriori算法,挖掘产后腹痛药材配伍规律;通过历时分布分析,挖掘出方药运用贡献较大的时代,实现方药库的知识服务功能。将数字化工具运用于中医古籍的方药库构建及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古籍显性知识的结构化表示及隐性知识的深度挖掘,为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章飞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揭示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弘扬的现实意义,由此讨论古籍数字化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常博林  万晨  李斌  陈欣雨  冯敏萱  王东波  
[目的/意义]探索能够实现基于词和实体的检索与知识挖掘的人文知识库构建方法。[方法/过程]以《资治通鉴·周秦汉纪》为例,对68卷60万字的文本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之后,人工标注文本中的人物、地点GIS、时间等实体信息,实现基于词和实体的全文检索和地图检索系统;利用同现信息,统计出人物关系与人物游历信息;进而使用TF-IDF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挖掘出多事之秋、风云人物、风云之地等结果。[结果/结论]基于词和实体的深度信息标注,能够解决缺乏词界、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的检索难题,更可以为古籍多角度的知识发掘与知识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继林  
数字化技术为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化古籍善本可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能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满足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图书馆数字化古籍善本的网络化服务应该定位在“知识导航”上。业务创新将改变传统图书馆古籍部门业务构架,更新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创造新的业务流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涂湘波  
古籍文献数字化的人文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群体关怀及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古籍文献数字化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人文精神需要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要发展,应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古籍文献数字化要克服技术至上思想,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毅  
近年来,虽然国内图书馆界对西文古籍的研究不断增加,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馆藏调查、版本分析和文献修复,缺乏关于西文古籍数字资源的研究;而实践方面,还是以纸本借阅服务为主,无法满足读者在线阅览西文古籍的需求。文章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在分析国内外西文古籍数据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文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并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其采用开源软件和数字人文技术进行西文古籍数据库开发的过程和经验,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立涛  王东波  刘江峰  李斌  冯敏萱  
通用命名实体识别难以满足不同领域研究的需要,特定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研究对于提升文本挖掘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iku BERT预训练模型构建用于典籍动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为典籍动物知识挖掘提供有效方法。利用25部经人工标注动物命名实体的先秦典籍语料,对Siku BERT等由BERT预训练模型发展而来的系列模型以及CRF、Bi-LSTM-CRF进行训练,构建多种用于识别典籍中动物命名实体的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识别性能测试,比较验证Siku BERT预训练模型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基于Siku BERT经训练所构建的动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效果最优,10折交叉测试的平均调和平均值(F1)为85.46%,最高一次达86.29%,应用于《史记》动物命名实体识别准确率达91.6%。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琼  
推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保护纸质档案原件,提高档案查询利用的快捷性和准确性,发挥国土档案的利用价值、凭证价值和查考价值,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形象。随着国土档案信息量的不断丰富,档案数字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准确把握档案数字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合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都开始将馆藏的特色资源数字化。但是,大多图书馆仅是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析和研究。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确定了以数字化的特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以后,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突破口,把"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和建国后出版的"新版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再版和影印出版)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能充分揭示民国时期文献及整理成果子目内容的目录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不仅有效促进人文学者对民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循提供依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毛建军  
本文对国内科研院所的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包和平  
在介绍我国民族古籍概况的基础上 ,论述了民族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性 ,探讨了民族古籍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