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5)
- 2023(8265)
- 2022(6226)
- 2021(5318)
- 2020(3997)
- 2019(8218)
- 2018(8011)
- 2017(14918)
- 2016(8009)
- 2015(8776)
- 2014(8409)
- 2013(7989)
- 2012(7158)
- 2011(6502)
- 2010(6632)
- 2009(6460)
- 2008(6105)
- 2007(5480)
- 2006(5043)
- 2005(4776)
- 学科
- 济(37799)
- 经济(37758)
- 管理(23585)
- 业(19796)
- 企(15753)
- 企业(15753)
- 业经(13408)
- 地方(11441)
- 中国(11293)
- 农(10833)
- 产业(9386)
- 方法(8970)
- 信息(8645)
- 总论(8224)
- 信息产业(8138)
- 财(8072)
- 数学(7394)
- 农业(7365)
- 数学方法(7200)
- 地方经济(7174)
- 制(6823)
- 银(6670)
- 银行(6668)
- 学(6458)
- 贸(6444)
- 贸易(6439)
- 行(6409)
- 融(6369)
- 金融(6368)
- 易(6187)
- 机构
- 学院(114735)
- 大学(111082)
- 济(44283)
- 经济(43166)
- 管理(41367)
- 研究(38531)
- 理学(34689)
- 理学院(34249)
- 管理学(33551)
- 管理学院(33336)
- 中国(30539)
- 科学(23689)
- 京(23364)
- 财(21538)
- 所(19129)
- 中心(18299)
- 江(18221)
- 范(17799)
- 师范(17682)
- 研究所(16947)
- 财经(16419)
- 州(15416)
- 农(15387)
- 北京(14773)
- 经(14617)
- 院(14374)
- 师范大学(13962)
- 业大(13880)
- 经济学(13435)
- 技术(12792)
- 基金
- 项目(74881)
- 科学(59752)
- 研究(58915)
- 基金(52568)
- 家(45039)
- 国家(44655)
- 科学基金(38623)
- 社会(38061)
- 社会科(36099)
- 社会科学(36092)
- 省(30859)
- 基金项目(26704)
- 教育(26122)
- 编号(25865)
- 划(25225)
- 自然(22208)
- 自然科(21669)
- 自然科学(21665)
- 自然科学基金(21189)
- 成果(21184)
- 资助(19956)
- 发(18106)
- 课题(17795)
- 重点(17230)
- 国家社会(15965)
- 创(15950)
- 项目编号(15751)
- 年(15652)
- 发展(15038)
- 部(14921)
共检索到178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钮 亮
通过辨析对历史的客观性理解问题,梳理认识者和历史主体关系,讨论悬置价值的历史、价值同一的历史和文本即历史,它们达到客观性理解的标准是实现重复性验证。价值悬置的历史借助数学和统计手段实现,价值同一性的历史借助于在认识者心灵重演实现,文本即历史借助对关键词的计算实现。从客观性理解角度来看,大数据背景下的文本即历史是传统史学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历史客观性理解 数据驱动 范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建辉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的必要性,分析了采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数据库并提供利用为目的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陶成煦 沈超 完颜邓邓
[目的/意义]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以促进服务的供给侧进一步对接需求端。[方法/过程]依据供需适配性理论的4项标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以量表问卷形式回收数据,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同时,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这4项指标均会对用户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且这4项指标的得分均较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供需适配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供需适配 满意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金土
迄今为止,技本本科教育尚未成为高层决策者的意志,主要原因可能是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客观性尚存疑惑。文章从技术本科教育的性质、欧美国家和我国局部地区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两个侧面探讨了技术本科教育的客观性问题。
关键词:
技术本科教育 客观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技术本科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可以把技术本科视为应用性本科中的一个子类型,其不应该被应用性本科所排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念都表明,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技术本科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因此,我国必须认识到技术本科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技术本科 应用性本科 客观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丹 徐健 何琳 桂思思
基于农耕图像历史及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的目标,文章探讨了数字时代农耕图像知识组织的建设现状、特征、原型系统、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提出数字人文视角下农耕图像研究的新范式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图像资源组织案例,结合农耕图像特征,提出一种面向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的四层架构原型系统。该框架揭示了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资源加工层、图像标注层、数据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实现路径。同时,本文还提出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文化遗产和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翌 刘宁静 周锋
[目的/意义]名人特藏资源是图档博领域的重要藏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精神价值。名人特藏空间作为名人特藏的展示、宣传与服务场所,始终在尝试构建各类交互式名人特藏服务。数字人文的“发现”“重构”和“故事化”契合名人特藏的展示需求。探索以数字人文视角,形成具有可借鉴、推广的名人特藏空间可视化应用实践与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与分析可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服务设计与规划,提出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架构,并以李政道特藏空间建设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以服务应用为导向,探索名人特藏资源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应用的传递机制。[结果/结论 ]探索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是特藏空间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知识组织与展示,它打破名人特藏资源静置的局限性,推进名人特藏资源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的开发和价值挖掘,并构筑新的知识图谱集群的知识网系,实现空间知识图谱全景集汇。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特藏空间 可视化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丹 何琳
探索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可为“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的数字人文发展提供参考引。文章将研究视角聚焦到数字人文的基础要素“数据基础”、“技术支持”与“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在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人文学科的应用场景与转型。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和图博档等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学术研究的独创性与技术手段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与实际使用程度之间的矛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智赋能 数据 技术 应用场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文化 陈虹 李冬蕊
针对南海更路簿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地理学、航海学、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出南海更路簿综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大量存疑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论证得出更加令人信服的新解,考证部分更路簿抄本不实的问题,为南海更路簿的综合研究提供全新的数字人文视角。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更路簿 交叉学科 特色文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彤阳 黄映思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文献调查方法,结合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背景,从宏观角度总结概括加拿大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内容,从非传统与非主流文化研究、以高校数字奖学金为驱动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炼出加拿大数字人文项目的特征与内容,结果显示加拿大数字人文发展趋向本土化,可在文化多样性、技术设备、人力培养等方面为我国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多元文化 加拿大 研究项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江峰 冯钰童 王东波 胡昊天 张逸勤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入挖掘典籍文献,推进中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对推动历史学习、文化自信与文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研究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性环节,文章基于Bert-base、RoBERTa、guwenBert、sikuBERT、sikuRoBERTa预训练模型,以“前四史”和《左传》为研究语料,构建人名、地名、时间名等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实验结果表明:sikuBert、sikuRoBERTa在无标点语料、小范围语料上能够取得较基准模型更好的效果;语体风格、语料规模对模型性能能够产生一定影响;Bert模型更为适应大规模语料任务。实验验证了基于四库全书繁体语料预训练的Bert模型在预训练、微调范式下的典籍命名实体识别的可行性,构建了一个基于sikuBert的典籍命名实体识别软件,为进一步开展典籍文本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洋
在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对人文历史进行仔细研究,并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增加人们对桂林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高人们对其的好感度,激发消费者旅游消费的欲望,以此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桂林通史》 人文历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章超 何琳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从海量、多源和异构的典籍内容中抽取出细粒度故事要素并实现知识组织,对于当下数字人文研究的路径整合及典籍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涵盖“解构”“重组”和“故事化”的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路径,并以路径为指导完成案例对象《左传》的数字化开发实践,从大众、学者和产业的视角检验所提路径的有效性,最后从数字人文视角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典籍内容数字化开发推进策略。提出的路径不仅是对当下研究的整合,亦是当下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化和范式化,更为相关实践提供路径和策略参考。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典籍内容 数字化开发 知识组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琴 张维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