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0)
- 2023(18448)
- 2022(15309)
- 2021(14143)
- 2020(11573)
- 2019(26264)
- 2018(26156)
- 2017(50263)
- 2016(27234)
- 2015(30693)
- 2014(30203)
- 2013(29061)
- 2012(26163)
- 2011(23148)
- 2010(22788)
- 2009(20741)
- 2008(19485)
- 2007(16685)
- 2006(14292)
- 2005(12067)
- 学科
- 济(107150)
- 经济(107035)
- 管理(78004)
- 业(72796)
- 企(60578)
- 企业(60578)
- 方法(49388)
- 数学(42707)
- 数学方法(42042)
- 农(30129)
- 中国(28428)
- 业经(27443)
- 财(25905)
- 学(22909)
- 地方(21416)
- 农业(20324)
- 理论(18880)
- 贸(18362)
- 贸易(18352)
- 易(17783)
- 技术(17417)
- 制(17363)
- 务(17026)
- 财务(16938)
- 财务管理(16900)
- 和(16833)
- 环境(16335)
- 企业财务(15924)
- 产业(15209)
- 银(14819)
- 机构
- 学院(372748)
- 大学(372343)
- 管理(149678)
- 济(142664)
- 经济(139517)
- 理学(130673)
- 理学院(129283)
- 管理学(126691)
- 管理学院(126041)
- 研究(117962)
- 中国(86276)
- 京(78189)
- 科学(74908)
- 财(63459)
- 农(57429)
- 所(56892)
- 业大(56254)
- 中心(54796)
- 江(52774)
- 研究所(52299)
- 财经(52218)
- 范(50877)
- 师范(50400)
- 北京(48155)
- 经(47509)
- 农业(45004)
- 院(43884)
- 州(43521)
- 经济学(42629)
- 师范大学(40611)
- 基金
- 项目(265836)
- 科学(209810)
- 研究(195525)
- 基金(192408)
- 家(166884)
- 国家(165502)
- 科学基金(143836)
- 社会(123005)
- 社会科(116499)
- 社会科学(116471)
- 省(104363)
- 基金项目(102149)
- 自然(93562)
- 自然科(91431)
- 自然科学(91412)
- 教育(90600)
- 自然科学基金(89694)
- 划(87384)
- 编号(81585)
- 资助(78177)
- 成果(64479)
- 重点(59027)
- 部(57466)
- 发(56290)
- 创(55391)
- 课题(54785)
- 创新(51641)
- 科研(50853)
- 国家社会(50549)
- 项目编号(50246)
- 期刊
- 济(149493)
- 经济(149493)
- 研究(102909)
- 中国(64926)
- 学报(58029)
- 科学(53125)
- 管理(52747)
- 农(52128)
- 财(48061)
- 大学(44505)
- 教育(43931)
- 学学(41436)
- 农业(36471)
- 技术(34410)
- 业经(26857)
- 融(26699)
- 金融(26699)
- 经济研究(24108)
- 图书(24066)
- 财经(23862)
- 经(20369)
- 问题(19870)
- 业(18334)
- 科技(18078)
- 版(17621)
- 技术经济(17555)
- 理论(17176)
- 资源(16478)
- 现代(16308)
- 商业(16292)
共检索到521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笑盈 魏大威
文章阐述了"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知识展示诉求,归纳了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需求的知识可视化模型;以国图公开课的视频内容为例介绍可视化模型应用,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提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信息,基于特征描述、关系描述、演进描述三种需求构建关键词词云、实体共现矩阵、地理标签云图和时间轴标签云图。需求知识可视化模型为数字资源整合与知识挖掘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推进知识资源在纵深层面的组织与利用,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李楠
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引发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国家图书馆在国内图书馆界率先推出"国图公开课"MOOC服务,课程内容精心设置,服务贴近读者,特色鲜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树立了国家图书馆MOOC服务的良好品牌形象,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其经验表现为:结合馆藏特色,整合资源,构建MOOC服务新模式;建立多方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与宣传并重,树立品牌形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宁 陈勇跃 金大卫 张会平
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彼此独立地发展,但它们又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一种协作机制,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本文首先比较了信息和知识的概念,阐述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基本思想,然后从10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它们协作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比较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翌 刘宁静 周锋
[目的/意义]名人特藏资源是图档博领域的重要藏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精神价值。名人特藏空间作为名人特藏的展示、宣传与服务场所,始终在尝试构建各类交互式名人特藏服务。数字人文的“发现”“重构”和“故事化”契合名人特藏的展示需求。探索以数字人文视角,形成具有可借鉴、推广的名人特藏空间可视化应用实践与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与分析可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服务设计与规划,提出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架构,并以李政道特藏空间建设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以服务应用为导向,探索名人特藏资源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应用的传递机制。[结果/结论 ]探索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是特藏空间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知识组织与展示,它打破名人特藏资源静置的局限性,推进名人特藏资源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的开发和价值挖掘,并构筑新的知识图谱集群的知识网系,实现空间知识图谱全景集汇。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特藏空间 可视化服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晓赞 蔡小静 周萍
旨在揭示大数据研究中国家和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和网络结构,发现主要参与国家和机构的主导地位,并利用科学地图来可视化这些合作特征。在了解大数据领域全球论文产出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网络特征指标分析大数据研究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主要国家与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通过VOSviewer软件以科学叠加图(overlay map)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研究发现:全球大数据研究以国内合作尤其是机构内合作为主,国家和机构间合作的比重较低,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向多元主导模式转变;中国、美国和英国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桥梁作用;中国作者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主导性较高,中国科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为活跃的参与机构。
[期刊] 求索
[作者]
于德山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社会化传播的典型,其流行引发知识的技术塑形、知识传播模式、跨文化传播的诸多变化,促进我国当代媒介融合语境中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与可视化转型。我们应该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为先导,增强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体系建构与文化自信,整体提升当代中国知识水平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 大学知识 社会化传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会平 周宁
利用可视化技术完成知识转化,不仅能够改善知识转化的效果,也能推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从知识转化的需要及可视化技术的演进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框架体系;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分为可视化知识提取、可视化知识融合及可视化知识吸收3个分支;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知识转化 可视化 创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蓉英 刘红红
使用CSSCI数据库,以知识产权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2566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并引入CiteSpaceⅡ工具对数据进行重要作者、文献共被引及术语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国内知识产权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学术文献并对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进行辨识和追踪,以便更好的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会平
可视化技术能够提供直观的智能交互平台支持知识构建的实现。该智能交互平台具有基于可视化技术知识导航机制和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导航机制分为知识结构导航、知识资源导航及知识推荐导航;知识建构工具包括概念图、认知地图、思维导图、视觉隐喻等。智能交互平台的体系框架包括数据层、应用层及界面层。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知识构建 知识组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树斌 高劲松 张强 施雨
[目的/意义]以文化基因视角解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对诗词资源进行文化内涵的细粒度挖掘,实现诗词资源的知识重组与形式再造,有助于促进诗词资源在数智化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设计文化基因视域下诗词资源知识重组研究框架,首先基于茶文化维度,在分析文化基因谱系的基础上构建本体模型完成诗词资源的多维语义知识描述。其次,以苏轼茶诗为具体案例,基于知识图谱分别从微观角度和宏观层面提供诗词资源知识的关联展示。[结果/结论 ]通过将诗词文化解构提取其文化基因,将其与诗词资源相融合完成知识重组,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可视化分析传统诗词资源微观至基因、宏观到时空的知识特征,为人文学者研究诗词提供新的研究方式与研究视角。
关键词:
知识重组 诗词资源 文化基因 知识图谱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继东
论述数字档案馆知识可视化模型从需求分析、工具选择,到可视化对象设计及最终的可视化实现这一完整过程。设计并实现系统,一方面实现标准本体描述语言RDF、OWL所描述的普通档案局知识对象的可视化表现;另一方面更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描述动态知识与相对知识的本体分子概念,并实现动态知识和相对知识的可视化表现。
关键词:
本体 动态知识 知识可视化 数字档案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玖玖 杨晓月
通过对15种CSSCI期刊十年间有关图书情报定量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定量研究的状况。采用知识图谱等方法对定量研究的代表人物、研究前沿与热点、研究数据等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定量研究更为关注,定量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六大研究热点主题,二手数据使用量多于一手数据,软件图的使用比例在逐年增长。因此,笔者认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是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数据素养的培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雅娜 韩丽萍 韩红旗 刘胜奇
[目的/意义]历史文献无法告诉人们专利技术与不同领域的关系。而且由于使用不同阈值、聚合水平,不同专利网络图的相互比较存在困难。为此,基于IPC交叠图,文章提出专利可视化的新方法。[方法/过程]基于中介度指标,IPC交叠图共享技术对象及其位置,建立了不同专利网络图之间的可比性。[结果/结论]锂电池专利可视化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IPC交叠图可清晰展示专利研发重点、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及其关系,以及专利技术与不同领域的关系,实现不同对象的专利技术比较。因此,IPC交叠图有助于专利技术的对比分析、专利管理等。[局限]文章提出的方法仅适合于有IPC的专利。
关键词:
IPC交叠图 可视化分析 专利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杨志葳 张伟 张世龙
“碳达峰”“碳中和”关乎生态、能源及国际竞争,对碳排放进行研究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论文使用Bibliometric针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高质量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碳税”“碳交易”“隐含碳”等28个研究热点逐年搜索,并以时间为线索将上述热点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加入国际和国内重要会议内容,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以期为后期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碳 碳排放 研究综述 科学知识图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杨志葳 张伟 张世龙
“碳达峰”“碳中和”关乎生态、能源及国际竞争,对碳排放进行研究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论文使用Bibliometric针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高质量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碳税”“碳交易”“隐含碳”等28个研究热点逐年搜索,并以时间为线索将上述热点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加入国际和国内重要会议内容,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以期为后期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碳 碳排放 研究综述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MOOC冲击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SWOT分析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可持续建设研究
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国家精品课程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基于对2003-2010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引发的思考
大数据变革背景下的顾客网络满意度比较——基于OLAP可视化技术应用视角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关键词共现和词频统计的可视化研究
基于OSG数字林分景观可视化技术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热点及路径——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和批判阅读法分析
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研究——基于美国图书馆成功模式
面向数字人文的馆藏资源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