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7)
- 2023(6171)
- 2022(4333)
- 2021(3613)
- 2020(2605)
- 2019(5579)
- 2018(5532)
- 2017(9930)
- 2016(5225)
- 2015(5688)
- 2014(5136)
- 2013(4870)
- 2012(4672)
- 2011(4440)
- 2010(4183)
- 2009(3636)
- 2008(3290)
- 2007(2951)
- 2006(2747)
- 2005(2562)
- 学科
- 济(22648)
- 经济(22632)
- 管理(15228)
- 业(11792)
- 业经(11528)
- 图书(10634)
- 书馆(10132)
- 图书馆(10132)
- 企(9573)
- 企业(9573)
- 产业(9242)
- 信息(9174)
- 总论(8544)
- 信息产业(8528)
- 方法(7361)
- 中国(7269)
- 工作(6963)
- 农(6150)
- 学(5954)
- 数学(5860)
- 数学方法(5799)
- 农业(4416)
- 和(4195)
- 财(4003)
- 读者(3951)
- 贸(3779)
- 贸易(3776)
- 化(3699)
- 易(3682)
- 银(3522)
- 机构
- 大学(75551)
- 学院(70652)
- 管理(29313)
- 济(25823)
- 经济(25264)
- 理学(24815)
- 理学院(24537)
- 管理学(24136)
- 管理学院(23946)
- 图书(21303)
- 研究(21094)
- 书馆(20751)
- 图书馆(20750)
- 中国(16254)
- 京(15513)
- 科学(12849)
- 范(11786)
- 师范(11676)
- 财(11533)
- 江(10857)
- 中心(10783)
- 州(9893)
- 财经(9701)
- 大学图书馆(9430)
- 北京(9296)
- 业大(9249)
- 师范大学(9213)
- 农(9188)
- 所(9154)
- 信息(8959)
- 基金
- 项目(51813)
- 研究(41298)
- 科学(40908)
- 基金(37538)
- 家(32091)
- 国家(31842)
- 科学基金(27826)
- 社会(27272)
- 社会科(26004)
- 社会科学(25998)
- 编号(19592)
- 基金项目(19483)
- 省(19172)
- 教育(17092)
- 成果(16906)
- 划(15729)
- 自然(15285)
- 自然科(14980)
- 自然科学(14978)
- 自然科学基金(14659)
- 项目编号(13644)
- 资助(12988)
- 一(12680)
- 国家社会(12493)
- 发(11057)
- 创(10982)
- 重点(10797)
- 部(10298)
- 创新(10242)
- 课题(10211)
共检索到11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欧阳剑 彭松林 李臻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日娜 薛玉 马翠嫦 王蕾 叶湄
随着新文科发展大潮与数字人文研究热潮汇聚,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组织与服务优势,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建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文章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基础,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规划建议,遵循现状梳理——理论构建——提出规划的思路:首先对新文科与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厘清新文科与数字人文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同性、以人为本的共通性、以学科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导向的新文科发展规划理念、要素与框架,进而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特产文献资源数字人文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实验室、学者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芳 余望枝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其应用领域日趋丰富。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设立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国际上也已成立多个数字人文研究联盟。这些数字人文研究联盟多以高校和图书馆为依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媒体研究、数字艺术和其他相关领域,为各类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持续的资金支持、机构间的协同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文章通过调研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t)、人文中心和研究所(CHCI)和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及国内相关机构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邵安华
图书馆与数字人文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新文科建设为图书馆向数字人文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书馆吸纳数字人文的人文理性和价值思考,实现数字人文、信息与技术的相互升级,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鼓励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图书馆数字人文高质量建设工作。图书馆数字人文是新时代新文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如今图书馆数字人文相关研究已经在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文章针对当前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调整图书馆工作重点、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加大数字人文资金供给、深化人才体系建设来推进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 图书馆 数字人文 人文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玉陶
在资源共知、共享、共建背景下,图书馆技术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队伍整合被认为是图书馆工作发展进步的出路。图书馆现有技术队伍整合方式可以按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内涵与推动力的来源划分。数字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技术队伍整合运动模型与交流平台、推动形成技术团队、形成需求的发现提炼机制、完善共享技术成果、形成整合体系等途径实现图书馆技术队伍的整合。
关键词:
资源共享 图书馆技术工作 博客 技术团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杜牧真
明确交互数据的权利定位与权能有助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践。在权利享有与取得层面,图书馆能够针对交互数据初始取得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基础的数据权益与汇编作品著作权,且权利的取得不以个人数据的彻底匿名化为前提条件。在权利利用层面,图书馆可获得交互数据的事实支配权能、排他利用权能、物权排他性受保护权能与法律处分权能。其中,图书馆可在法律明确禁止或限制的负面清单外,对交互数据进行合法地事实支配,同时,通过匿名化处理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合法支配自由;图书馆可依据数据权益与著作权获得有限的排他利用权能;图书管还可通过物理手段来排他利用,且物理手段可获得商业秘密条款与著作权法的一定保护。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交互数据 图书馆数据保护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新文科建设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文科的发展,数据逐步成为人文学科关键研究要素和基础资源,在数字化发展及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数据服务已逐步成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之一。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面向人文研究的嵌入式数据服务出发,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中国故事征引与阐释”嵌入式数据服务实践,对面向新文科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中的数据建设、数据管理及学科研究服务等进行了论述。新文科背景下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不但延伸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数据服务模式,也拓展了新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面向新文科的数据服务能力,在新的数据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也面临角色转变、数据服务的升级以及专业关系的重组。
关键词:
新文科 人文研究 数据服务 嵌入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娜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资源提供者、内容策展人、学科联络员、课程辅导员、咨询顾问与研究空间提供者是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6大角色;文化冲突、数字内容保存与知识产权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培训几乎不足、馆员的倡议缺乏支持与缺少激励机制是现实挑战;招聘数字人文馆员、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与创建馆内数字人文中心是图书馆的理性选择,并探讨了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人文社会背景。数字图书馆创造了人们平等、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的条件,提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激发了图书馆人的创造精神,这些都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参考文献1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秀林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对于图书馆来说,知识服务是指从图书馆日益增加的海量数据信息中有目的的挖掘这些信息的隐蔽联系,获得有用的知识,用以指导读者的借阅行为,或为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决策提供参考,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大数据 图书馆管理思维 管理方式 变革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友富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认定方式、建设效果等八个方面的变化。应对的关键是在发挥教指委的指导作用、名校的示范作用和名师的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内在的动力,积极学习、应用MOOC,并参与到MOOC建设中。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苏蓉晖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认为图书馆基于知识服务的全球化的同时,保障文化多元化差异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将是图书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化 图书馆 管理 营销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余文雯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驱动下的数字人文服务现状,认为图书馆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和沟通缺失、缺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长远来看,图书馆应从文献组织与揭示的"数据化"、馆员在数字学术服务中的角色转变、提供和推荐系统化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开展速成或按需的数据技能培训等几方面来应对数字学术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提高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技能,从而带动单学科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向更广泛的多学科的数字学术方向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以敏 张青青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彭燕郊、陈耀球、张铁夫手稿资源的典藏、保护与利用为例,从高校图书馆人文学者手稿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数据收集、标准规范、数据保护和数据库利用5个方面探究手稿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模式,在促进手稿学建设的同时,对数据库建设与利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