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5)
2023(13269)
2022(10717)
2021(10221)
2020(7738)
2019(18079)
2018(18140)
2017(33004)
2016(18923)
2015(21460)
2014(21744)
2013(20621)
2012(18904)
2011(16948)
2010(16993)
2009(14840)
2008(14237)
2007(12238)
2006(10703)
2005(9355)
作者
(51940)
(42782)
(42465)
(40621)
(27204)
(20481)
(19462)
(16962)
(16484)
(15334)
(14787)
(14130)
(13433)
(13362)
(13244)
(13076)
(12895)
(12776)
(12236)
(12204)
(10626)
(10614)
(10089)
(9772)
(9680)
(9592)
(9522)
(9456)
(8494)
(8486)
学科
(67580)
经济(67507)
管理(49223)
(44760)
(37708)
企业(37708)
方法(30244)
数学(25877)
数学方法(25535)
中国(23236)
教育(22898)
业经(19463)
(17778)
(16925)
理论(16370)
(15717)
地方(13272)
技术(12160)
农业(12037)
产业(11912)
教学(11620)
(11485)
(10987)
贸易(10980)
信息(10771)
(10640)
环境(10423)
(10398)
(10191)
(9892)
机构
大学(259938)
学院(254636)
管理(99134)
(88822)
经济(86466)
理学(86349)
理学院(85301)
研究(85030)
管理学(83757)
管理学院(83267)
(56967)
中国(56593)
科学(53590)
(44255)
师范(43955)
(41476)
(39926)
研究所(38167)
中心(37796)
(37338)
教育(37236)
北京(36828)
业大(36786)
师范大学(36135)
(36042)
财经(32501)
技术(31821)
(31274)
(30929)
(29622)
基金
项目(178258)
科学(140612)
研究(138740)
基金(124853)
(107197)
国家(106140)
科学基金(91144)
社会(83265)
社会科(78580)
社会科学(78561)
(71086)
教育(70172)
基金项目(65998)
(61143)
编号(59946)
自然(57599)
自然科(56201)
自然科学(56190)
自然科学基金(55142)
成果(50745)
资助(50066)
课题(43448)
重点(40483)
(39804)
(38353)
(37574)
项目编号(37063)
(35915)
教育部(34855)
规划(34631)
期刊
(93964)
经济(93964)
研究(82023)
教育(62729)
中国(54780)
学报(38722)
管理(35312)
科学(34973)
(32129)
大学(30297)
(28554)
技术(27053)
学学(26538)
农业(23287)
图书(18582)
(16684)
金融(16684)
职业(15824)
业经(15666)
财经(14800)
经济研究(14308)
理论(12803)
科技(12562)
(12488)
书馆(12486)
图书馆(12486)
(12316)
论坛(12316)
实践(12070)
(12070)
共检索到371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钱国富  
《走向数字人文:实践、训练与研究》一书从概念、实践、教育和研究等多视角考察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相关概念和进展,是一本关于数字人文的简明“百科”。文章对该书的体例、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对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参考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涛  
历史研究在数字时代何去何从,这是史学理论的宏大问题;而对具体的史学工作者,则是涉及个体的微观问题。“数字化转向”(digital turn)将如何影响对历史的认知、描述与研究,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需要反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于2016年开设面向历史研究的“数字人文”课程——“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文章从缘起、课程设置、成果展示等方面介绍“数字工具与世界史研究”课程情况;讨论该课程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技术背景专业的学生、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通用性与个性问题的落差、专业性与工具性的融合,以及基础设施的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相关机构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案例,尤其是在特色资源建设中应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和技术情况等进行梳理,综合分析数字人文在国内人文领域实践的进展、特点和趋势可知,图书馆在开展特色资源建设项目中应用数字人文技术时,并不是需要每个图书馆都建立数字人文中心。但是,图书馆需要加强与人文学者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注重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把数字人文项目进行细化、深化。同时需要借鉴其他研究机构的经验,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问题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协同意识、共享意识、持续意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贺晨芝  张磊  
众包模式与数字人文研究的结合在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深化和突破的同时,也起到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营造了大众和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双赢局面,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将众包理念应用于各数字人文项目。文章以上海图书馆各众包项目为例,从建设需求、用户对象、众包形态等方面介绍数字人文众包项目建设理念;基于系统/平台使用现状,为众包在图书馆数字人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本军  聂华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翌   刘宁静   周锋  
[目的/意义]名人特藏资源是图档博领域的重要藏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精神价值。名人特藏空间作为名人特藏的展示、宣传与服务场所,始终在尝试构建各类交互式名人特藏服务。数字人文的“发现”“重构”和“故事化”契合名人特藏的展示需求。探索以数字人文视角,形成具有可借鉴、推广的名人特藏空间可视化应用实践与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与分析可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服务设计与规划,提出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架构,并以李政道特藏空间建设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以服务应用为导向,探索名人特藏资源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应用的传递机制。[结果/结论 ]探索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是特藏空间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知识组织与展示,它打破名人特藏资源静置的局限性,推进名人特藏资源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的开发和价值挖掘,并构筑新的知识图谱集群的知识网系,实现空间知识图谱全景集汇。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徐志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加琪  董梅香  赵子菲  
本文以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网(ADHO)和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 Net为基础,参考学者关于国外数字人文人才培养研究情况,同时查阅相关高校网站,对国外数字人文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部门设置、学位授予、培养力量、课程体系、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数字人文人才培养的建议,包括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主体开展数字人文教育、丰富数字人文专业教育形式、加强数字人文课程整合、发挥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慰曾  
小平同志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徐慰曾(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4期)《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是西方国家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权威性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它的第一版于1768—1771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问世。经过几世纪的沧桑变迁,至2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江峰  刘雏菲  齐月  刘浏  李斌  刘畅  王东波  
[目的/意义]诗词创作是数字人文领域自然语言生成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古诗词遣词造句的版本争议判断、自动诗词问答等具有一定意义,然而当前尚未出现能够自动生成繁体中文古诗词的预训练模型,已有研究着眼于根据使用者需求创作不同风格的简体古诗词。[方法/过程]文章基于CLM使用繁体《四库全书》无标点语料、繁体中文古诗词语料在gpt2-chinese-cluecorpussmall上进行继续预训练构建SikuGPT2、SikuGPT2-poem模型。采用困惑度、BLEU、专家打分、图灵测试等验证模型性能。[结果/结论]实验显示SikuGPT2-poem模型困惑度较低,生成的诗歌BLUE评分较基准模型低0.053左右,在人工打分中较基准模型平均高1.93分。总体而言,文章提出的模型表现优异且通过图灵测试,提出的古汉语生成式系列模型的预训练语料集尚小。模型在古诗生成方面表现较好,但尚不能满足赋、曲等体裁的需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如诗  陈越骅  叶杭庆  
目前数字人文实践集中于技术雄厚且团队庞大的大型合作项目,较少涉及资源受限场景。高校图书馆员在实践环节中较多提供单环节或单要素服务。文章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实践项目,采用书目控制和文献循证为研究方法,开展馆员与人文学者之间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总结出资源受限下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全流程机制。该机制由“高效沟通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学科属性为视角的数据处理”“研究问题为主导的结果呈现”三环节组成。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机制有助于人文学者在资源受限时开展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微型数字人文合作中从资源提供者向学术协作者转变,进一步提升跨学科服务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圆圆  
<正>数字人文也被称为是人文计算,主要是针对计算和人文学科的交叉领域实施学习以及研究,并进行发明和创造的学科之一。在针对数字人文评价中,学科性是对数字人文的成果实施评价,评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人文知识创新以及学术发展是否具备促进作用;专业性则是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实施评价,可以在信息组织以及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的应用下为其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也可以促进学科和技术之间的连接;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于英香  
数字人文是近年来人文社科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界对其认识尚未统一,批判与反思同数字人文相依相伴,数字人文研究进程中争议与分歧不断。论文试图基于数字人文与其潜在对话者比较的视角,从数字人文的概念、研究主体、研究范式、技术工具4个层面梳理这些争议,以求在争议的探讨中构建共识。论文从伞状界定的困境解读数字人文的概念论争;从角色冲突与角色建构的视角探究数字人文研究主体的衍化;从人文研究科学化与人文精神对立的视角分析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异化;从数字人文研究标签化与算法化风险的视域反思数字技术应用的工具悖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