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2)
2023(6485)
2022(4480)
2021(3991)
2020(2778)
2019(6143)
2018(6123)
2017(8994)
2016(6414)
2015(7703)
2014(8136)
2013(6838)
2012(6613)
2011(6100)
2010(6531)
2009(5636)
2008(5742)
2007(5590)
2006(5098)
2005(4760)
作者
(17491)
(14452)
(14324)
(13818)
(8989)
(7029)
(6824)
(5755)
(5605)
(5372)
(4953)
(4718)
(4609)
(4492)
(4443)
(4412)
(4404)
(4385)
(4292)
(4159)
(3928)
(3611)
(3603)
(3390)
(3314)
(3255)
(3225)
(3224)
(3101)
(2965)
学科
教育(19909)
(18239)
经济(18217)
管理(12563)
教学(12468)
中国(12318)
(10305)
理论(9799)
业经(9323)
(8984)
企业(8984)
信息(7784)
产业(7757)
总论(7515)
信息产业(7447)
学法(6791)
教学法(6791)
(6437)
(5004)
学理(4935)
学理论(4935)
方法(4677)
(4498)
发展(4418)
(4386)
(4295)
研究(4136)
(4007)
技术(3901)
思想(3849)
机构
大学(91983)
学院(87430)
研究(32327)
教育(29880)
(24991)
师范(24804)
管理(22811)
(21856)
(21400)
经济(20454)
师范大学(20413)
科学(19785)
理学(18975)
理学院(18590)
管理学(17786)
中国(17738)
管理学院(17582)
技术(16251)
(15959)
职业(15698)
(15683)
北京(14910)
研究所(14415)
中心(14134)
(12676)
(11721)
(11716)
教育学(11569)
(10939)
职业技术(10800)
基金
项目(51423)
研究(46559)
科学(40443)
教育(31587)
基金(30988)
(26071)
国家(25641)
社会(24766)
社会科(23073)
社会科学(23067)
编号(23042)
成果(22634)
(22209)
科学基金(21019)
(20349)
课题(19855)
(17775)
基金项目(14489)
规划(14044)
项目编号(14023)
重点(13254)
研究成果(12561)
(12513)
(12449)
(12306)
(12258)
资助(12242)
(11681)
大学(11413)
教育部(11305)
期刊
教育(55448)
研究(37338)
中国(31763)
(25861)
经济(25861)
技术(14278)
职业(13926)
学报(13518)
大学(11695)
科学(10415)
(9815)
(9752)
管理(9441)
技术教育(8977)
职业技术(8977)
职业技术教育(8977)
学学(8714)
图书(8016)
(7000)
论坛(7000)
农业(6969)
高等(6538)
成人(6236)
成人教育(6236)
书馆(6024)
图书馆(6024)
高等教育(5611)
(5475)
(4875)
金融(4875)
共检索到149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付雅明  张永娟  刘炜  朱庆华  
[目的/意义]在梳理数字叙事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方法化的可能性与潜在的价值。[方法/过程]对数字时代下产生的与数字人文研究息息相关的“数据叙事”与“数字叙事”概念进行辨析,对在传媒领域与公共史学领域首先提出并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数字叙事的相关实践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已经体现的数字叙事实践从资源组织与成果呈现、交互体验与增进认知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结论]提出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叙事的概念、内涵、特殊性以及数字叙事作为数字人文方法的可能性,并对形式化叙事及数字人文叙事评价的前景作出展望,构建“数字人文形式化叙事及信效度评价模型”,以期对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价值与潜能进行探索。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家友  唐馨雨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数据叙事,将有利推动数字人文研究,成为整合数据资源,以至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重要工具。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李涵   杨丽娟  
[目的/意义]社会对“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在“非遗”数字人文项目实践中,探索有效的众包路径具有关键性意义。[方法/过程]立足游戏化和叙事相关理论,提出利用群体智慧开展情境化众包的思路,利用问卷法识别确认关键游戏元素,并以河南越调的代表性剧目为叙事线索,完成互动数字叙事框架的构建测试平台,且基于这个平台针对直接用户和潜在用户分别开展实验,对其可用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确定了8个关键游戏元素,设计出一套基于互动数字叙事的情境化众包方案,并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加快“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元数据或基础信息,为“非遗”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美玲  
教师信念是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论文采用“叙事探究”的方式,通过对一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的描写,从自我角色、课堂管理、学生需要、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资源等方面综合展现了其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并分析了阻碍教师实践信念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信念与新课程理念基本相吻合,但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具有不一致性。研究建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调整和重塑教师信念,一是教师加强自我反思,二是新课程教师培训切实关照教学实践,从而促使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达成一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许蕊  
叙事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艺术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叙事的教育意涵表现在于,叙事教育在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过程中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也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叙事发挥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认知、动机和记忆等心理学理论基础,叙事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深入人心的叙事加工心理机制的把握和对叙事传输影响因素的控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核心,它内在地制约着作品的信度、效度和品质。因而,有必要对教育叙事"情节"做出如下发问:教育叙事"情节"是"真实"抑或"虚构"?是"好莱坞化"抑或"平淡无奇"?是"片段剪辑"抑或"全景呈现"?回答这三个疑问的关键在于辨别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教育叙事与电影叙事之间的不同。可以说,回答教育叙事"情节"三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叙事者来说,建构科学的教育叙事"情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典型性"事件的选择;"情节"对人物的服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雷珏莹   王晓光   侯西龙  
[目的 /意义]在图像互操作框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融合数字叙事理念对图像进行解读、阐释、组织与传播,成为人文领域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图像数字叙事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数字图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意义呈现。[方法 /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图像数字叙事的基本框架,从叙事素材、叙事结构、可视化呈现、用户交互方式4个维度对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图像数字叙事样本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归纳图像数字叙事的结构与策略。[结果 /结论 ]分析发现,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图像的视觉媒介为核心,围绕图像的解读与意义建构选择叙事结构和逻辑,并结合可视化呈现设计最终实现叙事目的。当前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传统叙事逻辑融合数字呈现方式的形式为主,图像内容解读的数字叙事机制与模式仍有待强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图像型资源的数字发布和叙事性呈现提供一定的理念指导和方法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一帆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铁钟   夏翠娟   沈洁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可能。项目依托上海年华知识图谱和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尝试通过具身认知的交互设计手段,将不同历史时空的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交互可视化的形式设计呈现出来。在实现方法上,采用互动数字叙事,引导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参观者自身认知结构的叙事路径。互动数字叙事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其多维的叙事结构更适合展现复杂的数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互动叙事框架,将数据转换成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内容,最终形成可以分享的智慧内容。城市影像资源也以新形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对同一地标建筑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与展示有助于GLAMs服务模式的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容炜灏  
本文从一名内部人士的视角来说明在香港参与补习的生活经历,分别以学生、补习导师和研究人员的角色,对影子教育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给予分析并获得启示。本文采用自传式叙事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作者的事件回忆录,受启发于自身作为学员和导师时使用的教材、自己的视频录课,以及研究项目的反思日记。基于作者在补习行业扮演不同角色的叙述,本文讨论了几个主要问题,包括(1)影子教育对主流教育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反思,(2)缺乏对补习教师和广告质量的严格规范,(3)影子教育如何加剧教育不平等以及一些补习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作者所知,本文是唯一一篇从作者自身作为学生、导师和研究人员的个人经历来讨论影子教育问题的文章,它从内部人士视角阐述了香港补习行业的实践和政策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璜  
叙事是一个多功能的概念,当叙事被研究者用来探究教师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时,它的多功能性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困惑。教育论述中普遍存在的是两种功能模式的叙事:强制性叙事和解放性叙事。前者是说服性的,后者则是表达性的。本文从叙事出现的背景出发,阐述叙事双重作用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研究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