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7)
2023(6496)
2022(4512)
2021(3692)
2020(2534)
2019(5524)
2018(5445)
2017(9567)
2016(5057)
2015(5781)
2014(5640)
2013(5514)
2012(4997)
2011(4342)
2010(4208)
2009(3651)
2008(3322)
2007(2870)
2006(2470)
2005(2163)
作者
(14987)
(12587)
(12288)
(11739)
(7856)
(6142)
(5745)
(4922)
(4725)
(4405)
(4322)
(4119)
(4076)
(3896)
(3737)
(3721)
(3652)
(3609)
(3514)
(3494)
(2995)
(2957)
(2838)
(2822)
(2803)
(2737)
(2727)
(2649)
(2523)
(2450)
学科
(22943)
经济(22930)
管理(13728)
业经(11823)
(11570)
产业(9262)
信息(9059)
(8850)
企业(8850)
总论(8676)
信息产业(8656)
(6965)
地方(6864)
中国(5935)
农业(5124)
方法(4493)
教学(4174)
(3852)
贸易(3848)
(3704)
理论(3694)
数学(3646)
(3626)
数学方法(3556)
(3510)
电子(3425)
环境(3420)
技术(3198)
(3166)
(3147)
机构
学院(71088)
大学(70301)
管理(25697)
(22915)
研究(22792)
经济(22167)
理学(21886)
理学院(21559)
管理学(21150)
管理学院(20981)
中国(17355)
(15708)
科学(14891)
中心(11745)
(11530)
师范(11377)
(11342)
业大(10718)
(10523)
(10428)
(10292)
(9683)
北京(9583)
(9462)
研究所(9414)
技术(9188)
师范大学(9176)
财经(8129)
农业(8044)
研究院(7404)
基金
项目(52149)
研究(40592)
科学(40175)
基金(35341)
(30806)
国家(30515)
科学基金(26256)
社会(24349)
社会科(22996)
社会科学(22990)
(21748)
基金项目(18825)
编号(17712)
(17603)
教育(17554)
自然(15868)
自然科(15448)
自然科学(15444)
自然科学基金(15110)
成果(14096)
资助(12557)
课题(12022)
(11897)
重点(11449)
(11126)
项目编号(10670)
(10457)
国家社会(10370)
创新(10343)
科研(9819)
期刊
(27336)
经济(27336)
研究(19375)
中国(15607)
教育(10564)
学报(10354)
管理(9853)
(9216)
科学(9070)
(8601)
技术(8527)
图书(8357)
大学(8172)
学学(7127)
农业(6488)
书馆(6051)
图书馆(6051)
业经(5471)
(5090)
金融(5090)
资源(4558)
(4325)
科技(4090)
情报(4004)
(3892)
论坛(3892)
经济研究(3790)
(3583)
问题(3558)
(3549)
共检索到107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璐芗  许鑫  
当前的数字人文实践,主要由各组织和机构单独实施,以专题专项为主要建设模式,存在着难以应对海量多源异构资源数字化需求、重复建设、标准缺位制约数据关联和共享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实现机器自动化流程闭环和实践成果共享的数字人文人工智能平台,并对其基础层、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以华东师范大学DHAI平台实践为例,对其架构设计、计算资源规划和演进、古籍文献自动识别和众包校对、深度著录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涛  单蓉蓉  张永娟  孙逊  许鑫  
语义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新模式,然而过高的技术门槛让不少人望而生畏。本文提出了构建语义支撑平台的框架模型,旨在指导数字人文资源的语义化建设和知识研究。平台包含关联数据转换模块、关联数据检索模块、关联数据发布模块、关联数据推理模块、关联数据知识模块和关联数据计算模块等六大语义服务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可看成是构建语义应用平台的标准配置,后三个模块则为可选配置。本文提出的框架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实践项目(ECNU-DHRS)中,此外,ECNU-DHRS还尝试将GIS、MARKUS、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等技术和框架与支撑平台相结合,共同服务于数字人文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解学梅   郭潇涵  
开源式创新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尤其在开源起步较晚的新兴经济体情境中,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如何实现开源式创新值得深入探索。本文聚焦中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实现开源式创新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开源式创新的领先者——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开展纵向单案例研究,构建了“驱动逻辑→行动模式→开源机制→开源结果”的开源式创新过程的整合性逻辑框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实现开源式创新是一个由积势蓄能期、混合流变期和整合成熟期三阶段构成的演进过程,分别经历了“竞争优势驱动”“高效迭代驱动”和“价值最优驱动”三种驱动逻辑的动态更迭。受不同驱动逻辑引导,开源式创新行动者依次呈现出三种差异化的行动模式:“工具型行动模式”“螺旋型行动模式”和“生态型行动模式”。上述过程中的开源式创新机制,既包括位于阶段内的“惯例变革机制”“自适应聚变机制”和“聚合共生机制”三种联动机制,又包括位于阶段间的“开源社区化演变机制”和“开源商业化演变机制”两种演变机制,由此分别形成了“开源流程协同”“开源范式转换”和“开源系统共创”三种开源结果,实现了由低阶到高阶的开源式创新的动态演进。综上,基于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后发开源情境,本文系统构建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实现开源式创新的过程理论模型,挖掘了适用于该情境的预设性开源式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机制,进而比较该种预设性开源式创新与非预设性开源式创新的异同点,从而丰富了开源式创新的理论探索,同时提供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开源建设的实践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沛中  戴晴宜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个人的研究兴趣和需求方向,探索实现数字人文信息精准推送的实现路径,以优化我国数字人文平台的功能。[方法/过程]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平台为例,探索知识图谱、用户画像以及热点推送三种服务方式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现代图书馆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将高效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与数字人文服务相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精准优质的推介服务,将高价值信息精准地推送到用户面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伟  毛恩荣  景东升  
针对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ATMS(AdvancedTrafficManagementSystem )平台的发展现状 ,介绍了ATMS平台的一种设计和实现方法 ,给出了系统的拓扑结构图。该平台采用 3层C/S结构 ,使得各部分的开发工作能够独立进行 ;采用COM /DCOM技术实现了各个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 ,并保证了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通讯。应用实例表明 ,该系统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浩然  
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而复杂的成本数据,深入挖掘成本数据将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高价值的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在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平台应用的优势,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平台,具体阐述其运行机理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应用人工智能成本管理平台的保障措施,为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智能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珍  
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是智能时代强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立体动态信息反映、会计流程监管、信息资源整合、信息价值创造为建设目标,创新构建高校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会计业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资源系统、会计知识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汇聚成为"四位一体"智能会计信息操作系统。文章进一步通过业务流程演示,证明此平台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随后,针对性地提出加持顶层设计、科学配置岗位、夯实硬件基础、引进多元技术等方面应用意见,期望切实推动高校会计信息管理改革与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苏中锋   王亚婧  
基于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本文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可供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在开发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量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的“技术可供性—可供性实现—绩效提升”研究逻辑,明确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包含互补企业价值共创和用户价值共创两个关键维度;人工智能自主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侯兆然  冯文革  
1引言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计算机化的采购管理方式最终将会取代传统的模式。大数据时代,为了适应数据日趋膨胀的业务,不断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处理速度,及时、准确地掌握运行情况,有效地引入计算机管理,以网络为通讯平台、以计算机为管理工具、以合理科学的业务活动为主线的网络化采购管理系统逐步发展成熟。尤其对通信行业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许晓飞  米洁  陈雯柏  
在培养人工智能类相关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综合创新能力中,为了解决学生对复杂智能工程抽象理论理解困境,提出以构建人工智能典型内核算法应用的协同推荐系统为工程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相关背景,针对本科阶段人工智能复杂工程模拟教育实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操作演示型、参与设计型以及探索创新型的系列单元实际训练项目;通过详细分析几种典型协同推荐内核算法的优劣,展示获取大量数据样本的平台视觉部分、演示基于物品的图片或用户脸部信息识别的动态分拣部分,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情况。通过该平台阶梯式的实践教学引导和推进,提高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丽芳  吕斌  杨菊花  
以交通工程专业的交通调查实习为例,阐述了智能移动设备在交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目的及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系统应用与评价,起到了对学生实习过程监控调度的作用,大幅降低了学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高校质量工程中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文淑华  曹议丹  王瑞锦  房翊翔  卢学能  杨珊  易黎  张翔  
直播平台弹幕信息智能分析与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综合课程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综合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课题背景、研究意义、总体设计、核心技术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成伟华  张计龙  
首先分析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教学环境的重要性,继而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资源与E-learning平台整合的现状,指出整合是知识服务理论的具体实践;然后以CALIS三期教学参考服务平台为例,分析高校教学参考服务平台与E-learning平台整合的模式并进行功能设计,最后介绍该模式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整合试点进展情况。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圣婴  王丽华  刘炜  刘倩倩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的兴起正在带来人文研究的范式变革,数字人文平台作为向各学科人文学者提供研究素材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字化研究方法的承载者,平台建设的推动能够丰富数字人文的方法论体系,促成一种新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确立。[研究设计/方法]考察了数字人文的特点,提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范式框架;结合目前国内数字人文年会上展示的项目与论文成果,讨论了中文数字人文资源平台的建设问题,着重研究了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最后,以上海图书馆正在开发中的“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为案例,阐述了这些思考成果的具体应用。[结论/发现]具体将数字人文平台分为文献层、数据层、接口层、工具层和展现层等层次结构,使其各司其职且相互依存。针对中文数字人文的方法学特点,归纳了平台的不同类型,并对如何具备系统先进性、资源完整性、功能完备性、工具丰富性与用户友好性提出了设计原则。[创新/价值]提出了由技术、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平台中将这三个方面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成为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对于数字人文平台建设则提出,除了需要关注技术架构之外,还需要将以领域知识为特征的内容架构单独提取进行设计和实现,并探讨了以语义技术(知识图谱)进行实现的基本做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都开始将馆藏的特色资源数字化。但是,大多图书馆仅是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析和研究。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确定了以数字化的特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以后,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突破口,把"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和建国后出版的"新版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再版和影印出版)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能充分揭示民国时期文献及整理成果子目内容的目录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不仅有效促进人文学者对民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循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