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3)
- 2023(13802)
- 2022(11238)
- 2021(9824)
- 2020(8129)
- 2019(18132)
- 2018(17550)
- 2017(33256)
- 2016(18489)
- 2015(20558)
- 2014(20753)
- 2013(20376)
- 2012(19068)
- 2011(17321)
- 2010(17288)
- 2009(15858)
- 2008(15881)
- 2007(14661)
- 2006(12591)
- 2005(11015)
- 学科
- 济(81436)
- 经济(81361)
- 管理(51049)
- 业(50500)
- 企(39889)
- 企业(39889)
- 方法(35267)
- 数学(30952)
- 数学方法(30674)
- 农(22605)
- 业经(21763)
- 中国(19852)
- 财(19175)
- 学(17305)
- 地方(17152)
- 产业(16634)
- 贸(15787)
- 贸易(15782)
- 农业(15315)
- 易(15274)
- 制(13532)
- 技术(12805)
- 务(12026)
- 财务(12005)
- 财务管理(11966)
- 环境(11826)
- 银(11671)
- 理论(11610)
- 银行(11606)
- 和(11378)
- 机构
- 学院(276099)
- 大学(274650)
- 济(110834)
- 经济(108498)
- 管理(102217)
- 研究(93488)
- 理学(88755)
- 理学院(87631)
- 管理学(86050)
- 管理学院(85531)
- 中国(68020)
- 科学(62116)
- 京(57925)
- 农(56957)
- 所(49149)
- 财(48326)
- 业大(47853)
- 农业(45599)
- 研究所(45102)
- 中心(43340)
- 江(42588)
- 财经(39199)
- 范(35748)
- 北京(35582)
- 经(35441)
- 师范(35228)
- 经济学(34472)
- 州(33856)
- 院(33458)
- 经济学院(31699)
- 基金
- 项目(189542)
- 科学(147282)
- 基金(136008)
- 研究(131510)
- 家(121848)
- 国家(120834)
- 科学基金(101890)
- 社会(83443)
- 社会科(79328)
- 社会科学(79302)
- 省(76413)
- 基金项目(73062)
- 自然(67279)
- 自然科(65735)
- 自然科学(65710)
- 自然科学基金(64536)
- 划(64124)
- 教育(59587)
- 资助(53874)
- 编号(52579)
- 重点(43136)
- 发(42052)
- 成果(41151)
- 创(40118)
- 部(40016)
- 创新(37541)
- 计划(37232)
- 科研(36857)
- 课题(36351)
- 国家社会(35093)
- 期刊
- 济(118118)
- 经济(118118)
- 研究(73625)
- 学报(52408)
- 中国(51188)
- 农(50484)
- 科学(44402)
- 财(38105)
- 大学(37632)
- 学学(35671)
- 管理(34021)
- 农业(33880)
- 教育(25814)
- 技术(23051)
- 业经(21185)
- 融(20798)
- 金融(20798)
- 经济研究(19415)
- 财经(19063)
- 业(18609)
- 经(16542)
- 问题(16438)
- 版(15135)
- 图书(14699)
- 技术经济(14325)
- 商业(14091)
- 科技(14043)
- 业大(13503)
- 贸(12836)
- 统计(12770)
共检索到393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叶堂林 刘哲伟 张京亮
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力的数字经济正成为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新兴产业,探究数字产业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我国289个城市数字产业为样本,以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为切入点,探究影响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创新互动水平、城市科技资本投入和科技成果储量对数字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等数字经济细分产业中,各因素发挥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以城市群为尺度的样本显著性水平较经济板块尺度有明显提升,城市群正成为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基于此,从打造开放型创新生态、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引导城市间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等维度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产业 产业集聚 城市群 创新互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席元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位熵进行计算来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并利用江西2007-2 0 1 2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对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政府决策使用和学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区位熵 钻石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褚劲风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组织系统。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要素相互组合、交互影响着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立足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现实条件,选取4方面要素的7个指标与创意产业产出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检验,回归关系显著,其中:人口密度、人口总量、每万人拥有的文化娱乐设施数、单位面积发明专利申报数、单位面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与创意产业产出呈正相关关系,每十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数、单位面积专利申报数与创意产业产出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发明专利数是影响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与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逻辑内在性,发明专利与创意产业集聚则表...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回归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褚劲风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19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变、形成机理、网络关系,研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是都市工业园区的伴生与再升级,空间形态上则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向东北、西南地区地带拓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旧城空间秩序优化、创意阶层兴起并集聚是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驱动力,而园区内部组织的网络关系是维持其运转的支持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金稳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下,产业集聚程度在不同省份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别。本文基于2006-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的空间聚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旅游产业各要素中,游览业的CR8指数较高,交通业的集中指数最低,娱乐业的CR8指数高于购物,餐饮与住宿业作为基础服务业其CR8指数相当。虽然旅游产业六要素对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作用不同,但仍应从全局出发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空间集聚 产业聚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其 徐蔼婷 李金昌
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俊 胡宗义 刘亦文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杰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艳华 赵建吉 刘娅娜 冯海龙 苗长虹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 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羚 成春林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互联网发展 空间计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