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9)
- 2023(11940)
- 2022(9284)
- 2021(7883)
- 2020(6066)
- 2019(13565)
- 2018(13127)
- 2017(24518)
- 2016(13194)
- 2015(14639)
- 2014(14610)
- 2013(14628)
- 2012(13987)
- 2011(13007)
- 2010(13247)
- 2009(11921)
- 2008(11760)
- 2007(10600)
- 2006(9824)
- 2005(9054)
- 学科
- 济(71190)
- 经济(71146)
- 业(36533)
- 管理(36450)
- 企(26232)
- 企业(26232)
- 地方(22200)
- 中国(21710)
- 方法(21533)
- 业经(20908)
- 农(20714)
- 数学(18488)
- 数学方法(18337)
- 产业(16238)
- 农业(14628)
- 环境(13222)
- 发(13165)
- 地方经济(12866)
- 学(12155)
- 技术(11872)
- 融(10989)
- 金融(10988)
- 银(10935)
- 银行(10906)
- 贸(10785)
- 贸易(10774)
- 行(10712)
- 信息(10707)
- 易(10345)
- 和(10236)
- 机构
- 学院(200837)
- 大学(196929)
- 济(86910)
- 经济(85197)
- 研究(75500)
- 管理(75129)
- 理学(63660)
- 理学院(62884)
- 管理学(61905)
- 管理学院(61510)
- 中国(56573)
- 科学(46619)
- 京(43640)
- 农(39098)
- 所(38839)
- 财(35937)
- 研究所(35310)
- 中心(33894)
- 江(32225)
- 业大(31708)
- 农业(30592)
- 范(28271)
- 财经(28081)
- 师范(27959)
- 北京(27885)
- 院(27136)
- 经济学(26576)
- 州(25921)
- 经(25408)
- 经济学院(24013)
- 基金
- 项目(135288)
- 科学(106872)
- 研究(99616)
- 基金(95862)
- 家(84429)
- 国家(83699)
- 科学基金(71265)
- 社会(64816)
- 社会科(61843)
- 社会科学(61826)
- 省(55585)
- 基金项目(50056)
- 划(45331)
- 自然(43390)
- 教育(43217)
- 自然科(42237)
- 自然科学(42228)
- 自然科学基金(41496)
- 编号(40037)
- 资助(37866)
- 发(37103)
- 成果(31348)
- 重点(30921)
- 发展(30119)
- 展(29620)
- 创(28898)
- 部(28243)
- 课题(28240)
- 国家社会(27743)
- 创新(27041)
共检索到315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姚树俊 王霞 许俊宝
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化转型,同时还能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减少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数字产业能够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表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发挥。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化转型,强化数字平台建设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 王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及程度、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经济环境与效果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色TFP的提升,从而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数字经济完全可以成为支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TFP提升的新力量,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渠道来促进绿色TFP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TFP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依托数字经济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辉 刘莹莹 彭留英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着重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切入,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扭曲,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和资本配置扭曲,但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应,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其引致的"虹吸效应"阻碍了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结构性"的提升效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久提升的动力来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艳娟 彭丽丽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比较明显。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的动力,且对高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绿色研发投入推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研发投入在促进高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传导作用相对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嘉琪 卜伟
构建内生技术进步的两部门模型,揭示了要素的行业间配置在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影响的中介作用,并利用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和研发部门产出补偿和创新补偿的相对大小会改变环境规制对行业间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综合效果影响GTFP的水平;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行业间要素配置比例的改善能够“翻转”高强度规制对工业GTFP的抑制作用;污染密集型行业要素配置比例过高会强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抑制作用,提高清洁型行业的要素配置比例能够改善高强度市场激励型规制对工业GTFP的抑制;资本对规制效果的影响更大,但劳动对规制效果的影响更持久,高强度规制能够增强厂商对人力资本的偏好。制定以要素在两行业间合理配置为导向的环境规制政策,混合使用不同类型规制政策,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均有利于加快中国工业行业的结构转型,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邵慰
数字产业化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底座,能否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问题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确认。本文结合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数字产业化能够通过创新活力、绿色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程可为 赵敬陶
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是当前学术界与政策层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Melitz(2003)的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市场退出模型为基础,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城市层面数据,计算微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业用地价格的上升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选择效应;政府对工业用地价格的负向扭曲会降低本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选择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国有企业,对小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大企业;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能够通过影响高生产率企业选址继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并不能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本文的研究既能对以往普遍存在的"土地引资"政策进行评价,也能对目前推广试行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地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选择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鹏翼 徐咏仪 余言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也需要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妥善安排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越大,并购后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改变了并购方的资源配置倾向,加大整合难度;同时,资源配置战略差异会降低并购方的公司价值,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降低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最后,为了减少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并购方需要着重考虑被并购方特征与组织环境的调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景先 鲁营 王忠松
利用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GTFP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科技金融与GTFP均存在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从时序特征看这种非均衡性愈加明显;科技金融对中心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外围地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外围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加大研发投入是科技金融影响GTFP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联盟,加大中部、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措施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景先 鲁营 王忠松
利用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GTFP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科技金融与GTFP均存在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从时序特征看这种非均衡性愈加明显;科技金融对中心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外围地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外围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加大研发投入是科技金融影响GTFP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联盟,加大中部、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措施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巧然
对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测度2011—2019年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统计上是稳健可靠的;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产业结构尚未成为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数字经济的作用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即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中心城市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普惠性质。因此,应继续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地区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要素配置功能;在城市群内部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城市着力优化软环境,借力数字经济纠正产业间要素错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间融合;外围城市把握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契机,借助数字化建设红利提升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协作能力,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