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8)
2023(13370)
2022(10566)
2021(9113)
2020(7337)
2019(16142)
2018(16049)
2017(30709)
2016(16134)
2015(18137)
2014(18449)
2013(18251)
2012(17196)
2011(15932)
2010(16220)
2009(15041)
2008(14578)
2007(13207)
2006(12347)
2005(11730)
作者
(49659)
(41614)
(41528)
(39561)
(26421)
(19661)
(18722)
(16190)
(15820)
(14858)
(14327)
(13743)
(13552)
(13481)
(12887)
(12717)
(12347)
(12010)
(11951)
(11644)
(10894)
(10216)
(10196)
(9604)
(9531)
(9374)
(9176)
(8988)
(8389)
(8179)
学科
(97616)
经济(97536)
管理(42498)
(42160)
(32394)
企业(32394)
地方(28370)
中国(27923)
方法(27325)
业经(24119)
数学(22971)
数学方法(22828)
(22637)
(18059)
地方经济(17336)
产业(17280)
农业(15886)
(15186)
(14348)
金融(14347)
(14187)
(13939)
银行(13917)
(13740)
贸易(13728)
(13655)
(13633)
(13120)
环境(12493)
技术(12466)
机构
学院(246137)
大学(244811)
(112680)
经济(110492)
研究(94154)
管理(89644)
理学(75393)
理学院(74422)
管理学(73201)
管理学院(72731)
中国(71208)
科学(55557)
(53171)
(48583)
(48061)
研究所(43361)
中心(41535)
(39337)
(39203)
财经(37857)
经济学(35807)
(34953)
师范(34631)
北京(34346)
(34148)
(33851)
业大(32598)
经济学院(31826)
(31560)
农业(30008)
基金
项目(157207)
科学(125127)
研究(116719)
基金(113513)
(98891)
国家(98090)
科学基金(83763)
社会(77465)
社会科(73563)
社会科学(73549)
(61969)
基金项目(59304)
(51345)
教育(51092)
自然(50489)
自然科(49311)
自然科学(49302)
自然科学基金(48444)
编号(46542)
资助(44740)
(41412)
成果(38304)
重点(36187)
发展(33871)
(33552)
(33332)
课题(33019)
国家社会(33009)
(32589)
创新(30521)
期刊
(140259)
经济(140259)
研究(80879)
中国(55295)
(37621)
管理(36586)
学报(35960)
科学(35251)
(34772)
大学(27421)
教育(26350)
(25994)
金融(25994)
学学(25649)
农业(25485)
经济研究(23615)
业经(22892)
技术(22266)
财经(19575)
问题(18149)
(17207)
技术经济(14069)
(13524)
(13457)
图书(13442)
世界(13159)
商业(13094)
国际(12471)
现代(12061)
统计(11628)
共检索到397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腾  孙国强  崔格格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品流动体现出数字化供给与需求特征,成为联结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纽带。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二分视角,以数字产品流动为导向,划分数字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建立数字产业部门与数字融合部门的二模网络,从数字化需求拉动和数字化供给推动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产业网络中的数字化特征。网络分析显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在产业部门层面存在核心与边缘节点;数字投入参与率与吸引率存在明显的主被动差异;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并非简单的推拉关系,数字产业部门与数字融合部门之间的联结水平并不均衡;数字产业内部推动作用与受到的外部拉动作用在具体部门中表现各异,数字融合产业内部拉动作用与受到的外部推动作用也有显著区别;在对应分析中通过奇异值分解降低二模网络维度,发现ICT软件与硬件产业协同性不足。研究结论为分析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定量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政策细化提供了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冯秀娟  魏中龙  周璇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由数字大国向数字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由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挑战日益凸显。与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相悖,数字经济对我国税收的贡献度不足。我国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税收贡献度:一是在加快数字服务税的设计等方面逐步健全数字经济相关税收制度;二是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税收分析、发票管理、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方面来提高征收效率;三是通过修订联结度及利润分配规则等加强数字服务方面的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降低税收流失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工业化的新发展。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了传统产业的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加快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中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数字产业化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和商业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良性互动方式、融合方式和均衡模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进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左马华青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目的之一,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基于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数据,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分类标准和投入产出表“数字产业化调整系数”构建数字产业化指标,考察数字产业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产业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且影响效应呈动态增强特征。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影响效果存在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异质性,相对而言,国有性质、大型规模、市场化程度高、沿海地区的企业,数字产业化发展能够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正向影响。研究还表明,数字产业化发展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晓琴  罗兰  
基于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选取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产业链自主可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均能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自主可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中西部地区的正向效应并不明显;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大数字人才供给,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基础领域研究,创新产业链底层技术;推行差异化配套扶持政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兆鹏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基托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劣解距离-熵权法测算出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我国省际、四大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和六大经济带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天然的数字鸿沟。空间上,四大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呈现东部引领、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空间格局,也表现出“沿海-内陆”依次递减的两极化形态。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朝向更不均衡的方向演变,无明显收敛迹象,并且区域间差异始终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从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发展演变,且存在“高-高”或“低-低”组合的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及“俱乐部收敛”特征。要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支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在东部地区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云集的先进生产力园区,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和服务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蓉  
数字经济、流通现代化为城市产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技术和新的业态,为城市产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基于2011-2021年52个数字经济发展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流通现代化和城市产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城市产业创新;第二,在数字经济促进城市产业创新过程中流通现代化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发挥多方联动的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提高数字组合、数字模型和数字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流通现代化,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欣   许永斌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状况能够较好地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结构,可将其命名为数字耦合度。文章基于2015—2019年中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将数字耦合度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并对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耦合度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城市,其赋能水平依次提升;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到生态层面,其赋能水平依次降低。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耦合度可以通过创业活跃度、人才聚集和金融发展这三个中介渠道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飞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渗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产业经济转型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正处于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渗透的阶段,但受区域经济差异、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等影响,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地区失衡、投入成本过高、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创新不足限制市场需求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因此,在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多维发力,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场景应用和配套机制上完善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实现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技术突破,建立健全产业数字化基础发展制度,构建技术创新的全方位保护机制,支持产业数字化创新场景的设计及商业应用,健全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明晰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关系,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提升作用,抑制其负向效应,促进区域和产业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冬梅   汪发元   汪桥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城市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稳健性估计,分析了数字产业化、财政投入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安徽省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投入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徽省皖南、皖中和皖北三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数字产业化和财政投入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应当强化合肥都市圈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引领作用,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深度转型;努力提高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支持;充分挖掘安徽省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优势,突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特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红  黄瑞  
针对大数据推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两种不同的方式,提出数字产业化信息增值模式与产业数字化融合驱动模式。运用数据象限矩阵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量与质量建立象限矩阵,象限矩阵对企业进行划分,分析影响企业选择模式的因素。对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其中语言数据是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型之一。语言文字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够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和数字技术资本积累,是生成用于决策的信息和知识最重要的“原始材料”,可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分工,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翠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判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够显著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中介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可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与降低资源错配程度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性。为此,未来要强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供有益参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翠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判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够显著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中介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可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与降低资源错配程度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性。为此,未来要强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供有益参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毅青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数字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数字产业化发展现状,寻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从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方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成渝两城经济圈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对策。最后,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两地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共建成渝双城产业数字化产业基金和数字化基础设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