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8)
2023(10049)
2022(7588)
2021(6900)
2020(5153)
2019(11121)
2018(11108)
2017(18389)
2016(10760)
2015(12062)
2014(11676)
2013(10411)
2012(9939)
2011(8950)
2010(9414)
2009(8541)
2008(8608)
2007(8280)
2006(7368)
2005(6668)
作者
(29116)
(24091)
(24048)
(22833)
(15158)
(11682)
(11028)
(9354)
(9309)
(8624)
(8207)
(7953)
(7646)
(7570)
(7544)
(7265)
(7234)
(7185)
(7066)
(6958)
(6193)
(5848)
(5741)
(5622)
(5565)
(5390)
(5341)
(5318)
(4980)
(4714)
学科
(35449)
经济(35416)
管理(32897)
(31105)
(28444)
企业(28444)
教育(20655)
中国(17384)
技术(16515)
业经(13783)
方法(12111)
理论(11570)
技术管理(11518)
(10445)
产业(9881)
数学(9178)
信息(9056)
(8865)
数学方法(8815)
总论(8789)
教学(8755)
(8645)
信息产业(8492)
(7098)
(6961)
(6903)
银行(6889)
(6635)
(6287)
金融(6286)
机构
大学(151464)
学院(146141)
管理(51708)
研究(51592)
(49237)
经济(47829)
理学(44052)
理学院(43477)
管理学(42371)
管理学院(42053)
(33994)
中国(33988)
科学(30928)
教育(30785)
(29716)
师范(29529)
(24694)
(24444)
师范大学(24167)
(23584)
中心(23004)
北京(22389)
研究所(22323)
技术(20935)
(19422)
(19203)
财经(18266)
业大(18193)
(18156)
职业(17358)
基金
项目(94330)
研究(77365)
科学(76964)
基金(64653)
(55528)
国家(54863)
社会(47585)
科学基金(47538)
社会科(44801)
社会科学(44792)
教育(42785)
(39044)
(34280)
编号(33333)
基金项目(31889)
成果(30219)
自然(27570)
自然科(27062)
自然科学(27057)
自然科学基金(26583)
课题(26457)
(25772)
资助(24546)
创新(22844)
重点(22450)
(22357)
(21264)
项目编号(21213)
(21032)
规划(20809)
期刊
(56353)
经济(56353)
教育(53723)
研究(53654)
中国(43162)
管理(22505)
学报(21104)
科学(19599)
技术(18925)
(18446)
大学(17697)
(16538)
学学(14632)
职业(13187)
农业(11393)
图书(10796)
(10760)
金融(10760)
(9878)
论坛(9878)
科技(9468)
财经(9028)
经济研究(8845)
业经(8610)
技术教育(8463)
职业技术(8463)
职业技术教育(8463)
技术经济(8183)
(8143)
(7973)
共检索到237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赫姣  
数字交往具有“数据”核心而非“价值”核心原则,具有“技术逻辑”而非“实践逻辑”导向,应厘清数字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逻辑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人的本质需求出发,超越对数字媒介的工具性运用以及对数字异化的有限规定。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创新逻辑、增强时代感召力为研究目的,加强人与物的要素关系、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数字话语与数字身份的全面关系建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正连  
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需要转变学生的一些思想政治观念,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借助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从而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技能型社会需高职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基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道德—知识—技能”分析框架,将高职思政教育作为职教类型特质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系统,以此探究其育人机理:达至德技双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培养大国工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技能强国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进而,审思现实发现部分院校囿于学科、价值取向单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开发资源及创新教学能力欠佳,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融通转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为此,高职思政教育需丰实价值取向,将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凝聚人心协同起来;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因材育人、以身示范;指向技能强国,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淑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宗旨,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及持续推进,既是院校特点、育人目标与时代发展等校情、时情、势情内生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课程育人本质、新时代有效教学理论等认识论、课程论及方法论驱动的必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构建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海军  
以碎片化、去中心化、即时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微媒体"正在逐渐重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育人模式。以"微文化"为教育载体,结合"微"生活实践,从价值旨归、路径规划、策略选择三个维度解构高职思政教育的"微"生活逻辑,寻求"微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话语权确立、生活实践育人、教育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实现策略,为塑造学生"准职业人"的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提供创新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钱琨   王会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审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将大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审计教育并居首要引领位置,构建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多维度、立体化的新时代审计思政育人体系新格局,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需要,是未来的大势。本文就从这三个逻辑着手进行解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瑜  刘春成  
雄安新区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创"数字孪生城市"概念。论述了其技术背景、构建逻辑和概念框架,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以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认知基础,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构建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能够将城市系统的"隐秩序"显性化,更好地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的自组织规律。它不是智慧城市的N.0版本,而是数字时代城市实践的全新探索(1.0版),是雄安新区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惟  
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针的不断深入,为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提供了机遇。乡村治理工作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我国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符合乡村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治理需求,有助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转型升级。对此,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创新逻辑,多角度分析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属性,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治理结构,旨在明确数字资源配置等治理取向,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数字化的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强  
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融入实践教学实现实践育人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以文化人;应构建“认知内化、功能融入、失范检测”认同机制、“健全评价、政策支持、社会赋权”的激励机制、“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自觉提升”的践行机制,“氛围营造、精神引领、价值导向”的熏染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涛  
<正>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迫切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助推器的实践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凸显。实践思政有异于思政课程,不同于课程思政,它是从哲学本体论视角出发的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通过实践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内外的各类活动之中,以思政理论、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整合激发思政教育,达到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践行实践思政教育,通过知与行的紧密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思政教育的互联互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伏志强  邹宏秋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品质,是高职思政课精神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内涵的概括是新时代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和塑造大国工匠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梳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充分认识其价值维度,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从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公有制这个硬核,才能避免游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诸葛凯  袁勇志  张勇  张羽佳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趋势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在疫情背景下企业实现效能增长和创新升级的关键手段。本文在厘清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数字环境供给生态、数字有机创新生态和数字集成发展生态为一级维度的企业数字创新生态指标体系,选取我国2015~2020年企业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的整体测度良好,演化态势相对明显,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果卓著;数字政策空间被相对压缩,效应发挥还有待进一步精准化、结构化;投资配比结构和数字配套基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化趋势,生态建设逐步完善。并基于以上结论,探讨了政策视角下不同指标维度的企业数字化创新逻辑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包国庆  
非逻辑认知是指从想象、灵感、顿悟、直觉等非逻辑方式获得的认知,是一种试误的认知方式,是对逻辑演绎的否定。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尊重、宽容、激励、赞美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学会猜想,在“无为”的教学模式中激发与强化学生的创造才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大虎   许晨曦   吴克明   王琦  
基于200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创新能力越强;教育的创新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第二产业、高科技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人力资本聚集效应是教育的创新效应得以激发的重要机制。未来,应以强化教育的创新效应为主线,重塑生产人力资本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为实现高技能劳动力的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将高技能劳动力更多地配置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第二产业、高科技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