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2)
- 2023(11704)
- 2022(8836)
- 2021(7793)
- 2020(5922)
- 2019(12672)
- 2018(12722)
- 2017(24147)
- 2016(12832)
- 2015(14169)
- 2014(13659)
- 2013(13241)
- 2012(11613)
- 2011(10540)
- 2010(10637)
- 2009(10099)
- 2008(9570)
- 2007(8822)
- 2006(8111)
- 2005(7241)
- 学科
- 济(57882)
- 经济(57821)
- 农(49480)
- 业(41949)
- 农业(33037)
- 管理(29296)
- 业经(23884)
- 企(20785)
- 企业(20785)
- 中国(17882)
- 方法(15024)
- 地方(13360)
- 数学(12993)
- 发(12866)
- 数学方法(12863)
- 农业经济(12688)
- 财(11889)
- 制(11826)
- 发展(11088)
- 展(11079)
- 产业(10442)
- 村(9687)
- 农村(9668)
- 信息(9531)
- 贸(9515)
- 收入(9511)
- 贸易(9510)
- 银(9281)
- 银行(9274)
- 易(9259)
- 机构
- 学院(184051)
- 大学(174894)
- 济(77185)
- 经济(75674)
- 管理(68947)
- 研究(61199)
- 理学(59642)
- 理学院(59105)
- 管理学(58032)
- 管理学院(57723)
- 农(51059)
- 中国(48188)
- 农业(38367)
- 科学(36667)
- 京(35476)
- 业大(33159)
- 财(32491)
- 所(30016)
- 中心(29601)
- 江(28716)
- 研究所(27088)
- 财经(25494)
- 范(24890)
- 师范(24681)
- 农业大学(23704)
- 经(23190)
- 经济学(22712)
- 州(22708)
- 经济管理(21706)
- 院(21163)
- 基金
- 项目(123967)
- 科学(98238)
- 研究(96272)
- 基金(88801)
- 家(76607)
- 国家(75803)
- 科学基金(65420)
- 社会(63548)
- 社会科(59745)
- 社会科学(59732)
- 省(50793)
- 基金项目(46682)
- 编号(42205)
- 教育(41687)
- 划(40107)
- 自然(38149)
- 自然科(37242)
- 自然科学(37237)
- 自然科学基金(36524)
- 资助(33449)
- 成果(33033)
- 农(30637)
- 发(29376)
- 课题(27547)
- 重点(27264)
- 国家社会(26951)
- 部(26404)
- 创(25795)
- 制(24857)
- 性(24433)
共检索到27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建杰 尹子伊
考察农村居民信息渠道选择的行为和意愿的特征,并从社会与经济资本、信息资本和信息资本障碍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数字化渠道选择的因素,探索如何培育"数字农民"。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部分农村居民仍倾向于通过传统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但较多农村居民有向"数字农民"发展的意愿,乡村宽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现实,考虑新技术如何为传统信息渠道赋能。政府要重新审视信息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通力合作,加大针对农村居民的互联网培训,改善外部环境,扫除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各类障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书屹 姜天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从军 李航毅
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广阔但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运用大数据思维,转变消费观念,构建消费平台,实现消费阶段升级,实现创新行为价值,实现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消费 创新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从军 李航毅
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广阔但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运用大数据思维,转变消费观念,构建消费平台,实现消费阶段升级,实现创新行为价值,实现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消费 创新行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亚楠 王海成
数字乡村具有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特征,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信息红利和互联网机遇对农村居民网购具有巨大的影响效应,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结构,释放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活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基于200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对农村居民网购的影响效应发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网购水平,且该影响效应是通过生存型网购、享受型网购、发展型网购等多维路径同时实现的。从结构上看,数字乡村对发展型、享受型、生存型网购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从区域上看,数字乡村对农村居民网购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由于各地区农村经济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不同,数字乡村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这符合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在粮食主产区影响效应较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影响效应较弱,可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效应,实现粮食增产、农村居民增收双重目标。由此,为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网购水平,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农村移动通信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进行互联网消费提供便利;需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和畅通的物流体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发农村电商业务;需要监管部门规范农村电商交易,把控电商产品质量,保障网购环境安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宣蓉 范静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消费水平影响的总体效应和中观结构层面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民消费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作用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滞后一期的影响强度要高于当期影响。因消费类型的不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当期正向促进效果仅表现在食品衣着、生活用品、交通通信类消费,而滞后一期的正向促进效果则还延伸至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类消费,且影响程度也总体提高。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消费 效果 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笑颜 高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升级。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供给侧发展滞后。为定量检验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市县级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讨论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类型消费量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居民消费中享受型消费占比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对文娱教育和交通通信支出有拉动作用,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统筹农村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引导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结合地区特色谋划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三是加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展小瑞 孙广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也由此带来了农村居民消费理念、消费偏好、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但目前,我国农村消费依然面临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消费质量波动较大;信息类产品供给不足,消费结构转型不充分;新兴产品供给有限,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欠佳,以及服务方式相对单一,新型消费模式推广不足等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未来应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实现消费提质扩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以调整消费偏好;持续推进农村数字物流建设,以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杨鸽
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基于我国市县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电商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流通专业化程度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流通专业化能够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流通专业化存在门槛效应,当流通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电商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有所减弱。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赖阳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林 吕明阳 种聪
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中起到的作用广受学界讨论。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电子商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均值为3.87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认为幸福的比未参与的高5.54%。农村居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电商参与会给青年、中西部农村居民带来显著的福利效应。电商参与能够通过改善社会信任、提高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据此,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参与服务创新,加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林 吕明阳 种聪
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中起到的作用广受学界讨论。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电子商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均值为3.87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认为幸福的比未参与的高5.54%。农村居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电商参与会给青年、中西部农村居民带来显著的福利效应。电商参与能够通过改善社会信任、提高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据此,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参与服务创新,加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孟如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尹含 孙伯驰
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文章从微观农户视角通过数字乡村整体架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数字乡村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akwani指数上升0.0010。(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使收入差距提高了0.0009,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3)异质性分析还发现,通过数字乡村建设,非林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187万元,非林业生产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656万元,两者增收效果更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精英俘获,高学历农户和高社会资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0.0496万元和0.0267万元,不利于弱势群体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带来了严峻的收入分化问题。(5)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使高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加1.5457万元,非农就业的概率增加0.1427,从而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根据研究结论,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补足乡村经济数字化和林业生产短板,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