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7)
- 2023(12093)
- 2022(9149)
- 2021(8242)
- 2020(5995)
- 2019(13265)
- 2018(12977)
- 2017(23993)
- 2016(13014)
- 2015(14468)
- 2014(14381)
- 2013(14180)
- 2012(13335)
- 2011(12213)
- 2010(12546)
- 2009(11320)
- 2008(11071)
- 2007(10279)
- 2006(9283)
- 2005(8241)
- 学科
- 济(61721)
- 经济(61671)
- 农(50009)
- 业(39909)
- 农业(33482)
- 管理(27341)
- 业经(25479)
- 企(18361)
- 企业(18361)
- 中国(18096)
- 地方(17508)
- 产业(15440)
- 方法(15216)
- 农业经济(12794)
- 发(12642)
- 数学(12582)
- 数学方法(12427)
- 制(11102)
- 学(10260)
- 发展(10179)
- 展(10165)
- 技术(9943)
- 信息(9917)
- 村(9759)
- 农村(9737)
- 财(9455)
- 总论(9355)
- 信息产业(9286)
- 建设(8826)
- 收入(8826)
- 机构
- 学院(191370)
- 大学(182668)
- 济(78544)
- 经济(76871)
- 管理(70037)
- 研究(67519)
- 理学(60030)
- 理学院(59357)
- 管理学(58337)
- 管理学院(57988)
- 农(53452)
- 中国(51232)
- 科学(41282)
- 农业(40362)
- 京(38487)
- 业大(35179)
- 所(33260)
- 中心(32317)
- 江(32138)
- 财(31826)
- 研究所(30160)
- 范(27876)
- 师范(27622)
- 州(25219)
- 农业大学(24893)
- 财经(24456)
- 院(23870)
- 省(23806)
- 北京(23437)
- 经济学(22928)
- 基金
- 项目(130010)
- 研究(103342)
- 科学(102272)
- 基金(90167)
- 家(78092)
- 国家(77241)
- 社会(65740)
- 科学基金(65485)
- 社会科(61766)
- 社会科学(61750)
- 省(55207)
- 基金项目(47977)
- 编号(45424)
- 教育(45250)
- 划(43780)
- 自然(37326)
- 成果(36387)
- 自然科(36339)
- 自然科学(36331)
- 自然科学基金(35651)
- 资助(32929)
- 发(32684)
- 农(31527)
- 课题(31523)
- 重点(29426)
- 创(28358)
- 部(27534)
- 国家社会(27448)
- 发展(27292)
- 展(26837)
- 期刊
- 济(100561)
- 经济(100561)
- 农(60657)
- 研究(54111)
- 中国(47581)
- 农业(41311)
- 学报(29872)
- 科学(28621)
- 教育(26589)
- 业经(24949)
- 大学(24098)
- 学学(22527)
- 管理(21864)
- 财(21005)
- 融(19050)
- 金融(19050)
- 技术(19024)
- 业(18890)
- 农业经济(15307)
- 农村(14830)
- 村(14830)
- 问题(14430)
- 经济研究(12578)
- 版(12528)
- 图书(11319)
- 财经(11095)
- 世界(11055)
- 经济问题(10971)
- 社会(10217)
- 资源(9991)
共检索到29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辉
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农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激活农村社会内生动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作为代表性个案,应用创新的SACP分析框架对其木耳产业振兴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探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技术要素在同传统农村产业资源融合的过程中,不断赋能农村产业性状的空间拓展、产业行动者能动作用的发挥、产业行为数字化升级,最终推动产业绩效的提升。为进一步激发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动力,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需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政策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增强产业数字化建设中多主体协同。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产业振兴 柞水木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普惠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温顺生 刘雅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的实现载体、乡村治理有效的生动体现,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西巴马县探索实行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成效颇丰,但是在人才储备、信息采集、政策执行、产品供给、农户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引入市场要素,扶持第三方机构;完善评级方案,规范评级程序;丰富信用产品,扩大发展空间;协调多方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不断优化我国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逻辑机理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微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引也是关键内容,尤其在数字技术向农业领域加速渗透的当下,更需结合中国实际,按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并借鉴全球经验,驱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跨越,通过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和乡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农业 全球经验 中国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文缙 胡彦
农村职教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由专业教学与培训能力、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革新能力、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能力、宣传与维护绿色生态能力、协同管理与优化乡村基层党群组织能力等要素构成,其成因涉及教师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及成长需要,其发展逻辑是生成而非预成的、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是共生而非独生的。由于学校对职教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机制不健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缺乏、职教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支撑条件不足等原因,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受阻。鉴于此,应确立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的职教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目标,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构建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健全职教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保障制度及激励机制,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推动职教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社会平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乡村振兴 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关键词: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