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2)
- 2023(12031)
- 2022(9169)
- 2021(8004)
- 2020(6027)
- 2019(13254)
- 2018(12632)
- 2017(23676)
- 2016(12448)
- 2015(13627)
- 2014(13553)
- 2013(13598)
- 2012(12945)
- 2011(11882)
- 2010(12151)
- 2009(11420)
- 2008(10798)
- 2007(10045)
- 2006(9442)
- 2005(8582)
- 学科
- 济(83375)
- 经济(83324)
- 农(49307)
- 业(38964)
- 农业(32992)
- 管理(30488)
- 业经(23930)
- 地方(23584)
- 中国(20275)
- 方法(19664)
- 企(17736)
- 企业(17736)
- 数学(17628)
- 数学方法(17559)
- 发(13898)
- 地方经济(12950)
- 财(12900)
- 农业经济(12744)
- 制(12142)
- 学(11786)
- 发展(10997)
- 展(10987)
- 产业(10608)
- 环境(10123)
- 体(9764)
- 村(9706)
- 农村(9686)
- 信息(9618)
- 融(9508)
- 金融(9508)
- 机构
- 学院(189192)
- 大学(182577)
- 济(94032)
- 经济(92391)
- 管理(70276)
- 研究(69427)
- 理学(59835)
- 理学院(59236)
- 管理学(58524)
- 管理学院(58171)
- 中国(54403)
- 农(49053)
- 财(38636)
- 科学(37761)
- 京(37417)
- 农业(36632)
- 所(33582)
- 中心(32891)
- 业大(31487)
- 江(30460)
- 研究所(29931)
- 财经(29846)
- 经济学(29451)
- 经(27144)
- 经济学院(26360)
- 范(24534)
- 师范(24379)
- 院(24030)
- 省(23482)
- 州(23312)
- 基金
- 项目(122095)
- 科学(96909)
- 研究(95999)
- 基金(87835)
- 家(75430)
- 国家(74646)
- 社会(65564)
- 科学基金(64159)
- 社会科(61812)
- 社会科学(61797)
- 省(48998)
- 基金项目(46034)
- 教育(40802)
- 编号(40309)
- 划(38407)
- 自然(35571)
- 自然科(34673)
- 自然科学(34670)
- 自然科学基金(34048)
- 资助(33302)
- 成果(32013)
- 发(30355)
- 农(29424)
- 国家社会(28494)
- 课题(27126)
- 部(27115)
- 重点(27096)
- 发展(25900)
- 展(25497)
- 制(24993)
- 期刊
- 济(121221)
- 经济(121221)
- 研究(60594)
- 农(56079)
- 中国(44558)
- 农业(37917)
- 财(27986)
- 学报(26373)
- 科学(25060)
- 业经(24271)
- 管理(22901)
- 大学(22016)
- 融(20985)
- 金融(20985)
- 学学(20876)
- 经济研究(17980)
- 教育(17654)
- 技术(17321)
- 业(17131)
- 问题(16391)
- 财经(15433)
- 农业经济(15144)
- 农村(14897)
- 村(14897)
- 经(13521)
- 世界(13430)
- 经济问题(12015)
- 技术经济(11344)
- 版(10570)
- 农村经济(9854)
共检索到305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泽奎 祁春节 王刘坤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获益最大。其次,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其中,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进而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最后,分维度检验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优化农业经济增长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从而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基于此,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生产力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泽奎 祁春节 王刘坤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获益最大。其次,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其中,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进而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最后,分维度检验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优化农业经济增长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从而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基于此,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生产力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国 陈豪 甘天琦 李波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乡村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异质性特征;第三,乡村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直接影响,同时还能通过信贷支农水平和农业R&D投入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即后两者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刘畅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可为我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韧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正向效应更显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并且其赋能效果呈递减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鹏飞 李美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从时间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呈现出2011—2015年时间阶段要大于2015—2021年时间阶段的结果。从区域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的强弱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为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应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美雯
提高农业经济韧性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13-2022年13个粮食主产省91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测评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现状及特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效果,进而提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韧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全权 郭梦莹
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随机变量冲击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构造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尔曼方程值函数迭代的方法展开随机模拟,研究农业保险保费的构成结构各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优于只引入农业风险的模型。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损失程度、市场势力提高会提高保费,但不利于农业增长;农业保险免赔率降低(保障程度提高)也会提高保费同时有利于增长,农险保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上述变量的对比。本文还基于201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期农业保险保费、本期农业保险赔付的提高都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农险保费高于赔付的样本中,上期农业保险保费、本期农业保险赔付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增长。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保险保障程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而中南部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空间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鸿 张权
文章从农村信息化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合理支配农业资本的使用用途三个可行性的策略,以提升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