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5)
- 2023(9726)
- 2022(7235)
- 2021(6322)
- 2020(4719)
- 2019(10378)
- 2018(9995)
- 2017(19014)
- 2016(10396)
- 2015(11571)
- 2014(11889)
- 2013(11699)
- 2012(11279)
- 2011(10344)
- 2010(10950)
- 2009(10347)
- 2008(10295)
- 2007(9756)
- 2006(9095)
- 2005(8190)
- 学科
- 济(46220)
- 经济(46166)
- 业(32335)
- 管理(30695)
- 农(28164)
- 企(21496)
- 企业(21496)
- 业经(19065)
- 农业(18594)
- 中国(16451)
- 财(13790)
- 地方(12106)
- 制(12027)
- 策(10898)
- 方法(10893)
- 银(9884)
- 银行(9883)
- 产业(9864)
- 行(9511)
- 数学(9056)
- 信息(9049)
- 数学方法(8803)
- 发(8780)
- 及其(8645)
- 融(8626)
- 金融(8626)
- 总论(8536)
- 信息产业(8473)
- 政策(8206)
- 贸(8076)
- 机构
- 学院(154427)
- 大学(149530)
- 济(63772)
- 经济(62001)
- 管理(57450)
- 研究(54502)
- 理学(47153)
- 理学院(46645)
- 管理学(45877)
- 管理学院(45553)
- 中国(45250)
- 财(33711)
- 京(32075)
- 科学(30151)
- 农(28948)
- 江(27169)
- 中心(26874)
- 所(26771)
- 财经(24049)
- 研究所(23184)
- 范(22206)
- 师范(22054)
- 州(21706)
- 经(21521)
- 农业(20910)
- 北京(20778)
- 业大(20457)
- 省(19987)
- 院(19676)
- 经济学(18598)
- 基金
- 项目(92544)
- 研究(75829)
- 科学(72854)
- 基金(64266)
- 家(53879)
- 国家(53250)
- 社会(48065)
- 科学基金(45683)
- 社会科(45162)
- 社会科学(45154)
- 省(37691)
- 编号(33906)
- 教育(33504)
- 基金项目(32147)
- 划(30278)
- 成果(29872)
- 资助(25572)
- 自然(25281)
- 自然科(24616)
- 自然科学(24612)
- 自然科学基金(24138)
- 课题(24001)
- 发(21799)
- 重点(20342)
- 年(20174)
- 性(20140)
- 部(19772)
- 国家社会(19521)
- 项目编号(19246)
- 制(19154)
共检索到262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郭江云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数字乡村建设正在蓬勃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并不是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简单融合,而是通过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的延伸,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方式及状态的重构。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和数字治理,所依托的资源要素包括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及人才资源。当前在数字乡村建设试点过程中,广东高州市、云南开远市、浙江德清县的典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数字乡村建设的开展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仍存、农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及乡村数字治理成本高是其主要问题。基于此,应夯实数字环境,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立足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郭江云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数字乡村建设正在蓬勃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并不是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简单融合,而是通过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的延伸,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方式及状态的重构。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和数字治理,所依托的资源要素包括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及人才资源。当前在数字乡村建设试点过程中,广东高州市、云南开远市、浙江德清县的典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数字乡村建设的开展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仍存、农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及乡村数字治理成本高是其主要问题。基于此,应夯实数字环境,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立足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格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洪远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实用规划加速普及、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新阶段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村庄规划实用性前瞻性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弱项、农村公共服务基础有待巩固、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不强、乡村建设参与主体动力不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建管并重与强化监督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资金投入保障和补齐乡村建设质量标准短板,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岚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主要力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能在应对农业人口老龄化、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解决小农发展短板及提升农业农村差异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农业农村发展成本和拓宽农业农村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当前我国在数字乡村人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及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数字鸿沟和高投入对小农户的约束、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公共财政、农业大数据共享及应用水平不高、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本文从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新要素、新技术和新动能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做法及经验,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应从政策协同、涉农数字平台建设、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文丰安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数字鸿沟难以弥合,数字乡村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学术界对此加强讨论,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厘清数字乡村的概念内涵,从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等层面揭示数字乡村的发展维度,充分认识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系统性规划缺乏、人才支撑不足、城乡基建差异大、数字融产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为此,亟须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出发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治理;注重赋能主体,引留数字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数字环境;数字赋能产业,塑造乡村新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海彬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合理,基础设施仍待完善;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保工作跟进不力;季节性过强,经营方式亟需优化;发展缺乏认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缺乏整体的规划管理等问题。同时提出实施整体规划;提升农民的参与度;紧随政策,多方合作;实施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原则与对策。结合实际相应提出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开发,实现乡村旅游深化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保伟 刘世斌
调查发现常州市数字建设势头强劲,硕果累累,但是政策支持和整体规划方案不够完善、数字技术和农业农村融合仍然不足、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仍不够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不高、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建议采取出台整体规划方案、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加速城乡融合速度,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城乡融合 常州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王华
我国水果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与消费国,近十年来,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种植者生产投入增加与效益下降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与国产水果总体质量不高的矛盾,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效益逐步下降、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优质化提升存在瓶颈等问题,对此建议,加强规划指导,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激励生产主体向品质提升要效益;促进品牌建设,推进水果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种质资源、技术装备开发应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果产业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慧娥 贺壮 董生忠
绿色金融作为“双碳”目标下新兴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乡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条件,但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助推辽宁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乡村 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鹏飞
近年来,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国制定了许多支持性政策,为现代农村规划指明了方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农村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校一相统一的原则。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农村规划中依然面临全局意识不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钟磊 杨文平 赖奕锟 文兴华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历程中,城市一直是规划重点,乡村统筹规划往往是盲区。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国家层面对乡村建设愈发重视,但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的建设严重滞后,这种滞后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以汉源县乡村建设规划为例,通过规划强调乡村建设的落地性和实用性,是对未来我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创新探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规划 统筹 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策略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卢洋啸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君君
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而且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物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快速推进,未来中国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职新商科专业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适应乡村传统业态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数字乡村建设培养新型数字化人才。
关键词:
数字化 新商科 高职 数字乡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