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6)
2023(8040)
2022(5531)
2021(4635)
2020(3122)
2019(7089)
2018(7019)
2017(11853)
2016(6420)
2015(6815)
2014(7028)
2013(6849)
2012(6359)
2011(5933)
2010(6265)
2009(5878)
2008(5757)
2007(5257)
2006(5030)
2005(4264)
作者
(18150)
(15653)
(15035)
(14691)
(9423)
(7218)
(6887)
(5967)
(5802)
(5563)
(5256)
(5132)
(4944)
(4780)
(4624)
(4609)
(4548)
(4252)
(4220)
(4194)
(3997)
(3692)
(3625)
(3570)
(3531)
(3525)
(3407)
(3389)
(3087)
(3082)
学科
(31089)
经济(31043)
(22791)
业经(16704)
(16372)
农业(15355)
管理(13890)
中国(12268)
(10454)
地方(8750)
(8624)
企业(8624)
产业(8405)
信息(8166)
总论(7934)
信息产业(7864)
(7575)
(7470)
农业经济(7161)
(7004)
(6695)
银行(6695)
(6562)
(6467)
金融(6464)
发展(6423)
(6418)
收入(6027)
建设(5787)
体制(5604)
机构
学院(90869)
大学(88107)
(36957)
经济(35946)
研究(34735)
管理(31293)
中国(27398)
理学(25402)
理学院(25100)
管理学(24706)
管理学院(24495)
(19808)
(19314)
(19129)
科学(18579)
中心(16615)
(16197)
(16068)
(15037)
师范(14939)
研究所(14091)
财经(13517)
农业(13385)
(13071)
(12765)
(12742)
业大(12397)
北京(12286)
(12251)
师范大学(11769)
基金
项目(57503)
研究(49496)
科学(45028)
基金(38832)
(32919)
国家(32446)
社会(32443)
社会科(30267)
社会科学(30261)
科学基金(27554)
(23794)
编号(22488)
教育(21818)
成果(19697)
基金项目(19366)
(18626)
课题(16105)
(14312)
国家社会(14051)
(13771)
资助(13466)
(13305)
自然(12883)
(12872)
重点(12840)
(12535)
自然科(12511)
自然科学(12509)
发展(12369)
项目编号(12252)
期刊
(54643)
经济(54643)
研究(32724)
中国(29864)
(25078)
教育(18730)
农业(15773)
(14394)
(12945)
金融(12945)
学报(12468)
业经(12426)
科学(11672)
管理(10912)
大学(10898)
学学(9563)
技术(8765)
农村(8123)
(8123)
农业经济(8045)
图书(7872)
经济研究(7274)
财经(6640)
问题(6538)
书馆(6222)
图书馆(6222)
(5835)
(5792)
职业(5779)
社会(5769)
共检索到160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海  赵路犇  胡雅淇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2012-2021年全国2997个县级行政区的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考察了数字基础条件和数字乡村治理两个维度,使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对革命老区农村居民相对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硬环境维度的数字基础条件推动了革命老区农村地区的收入增长,也拉大了革命老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造成数字鸿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软环境维度的数字乡村治理在消除数字鸿沟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由此,本文认为,在大力建设革命老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同时,需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措施,加强数字赋能,革命老区才有可能从数字乡村建设中获取更大收益,从而实现跨越式增长和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基于2009-2019年19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且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中西部县域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突出,且只有当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才有效。此外,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毗邻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刘魏  
本研究利用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索了乡村数字治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数字治理促进了农户家庭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缓解精英俘获现象、促进家庭创业和缩小数字鸿沟的方式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其中,乡村数字治理更加有助于缓解位于大起伏山地及以上区县的精英俘获现象、促进低人力资本家庭创业、助力非老年独居家庭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有助于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乡村数字治理更有助于有劳动力回流的家庭和促进财政支持能力相对更强区县的家庭迈向共同富裕。因此,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首先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基建,逐步建立完善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让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便捷;其次应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农村农民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实现“软着陆”,有效享受数字政府带来“智慧红利”,确保乡村数字治理更有温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高强  孙菲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归宿,当前研究多重视乡村制度帮扶与主体联结以实现物质富裕,忽视了乡村生活世界之于共同富裕的情感价值。基于安徽源潭的实地考察,将乡村生活系统带回研究视野,其与乡村生产系统共同构成了推进乡村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研究发现,通过在生活之“居”与生产之“业”间建立空间连接、关系传动、资源嵌合的联结机制,可以有效实现乡村居业空间平衡下的共同生活、居业关系传动下的先富带后富、居业资源嵌合中的互利共享,呈现了共同富裕情感性、经济性和共享性的三重特征,既凝练了乡村共富的实践路径,也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因此,构建居业共同体是推进乡村全体人民迈向全面共同富裕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良   何玟   欧阳倩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聚焦革命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采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6—2021年我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组态效应,并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探究各组态在革命老区覆盖度上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构成高共同富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必要性存在逐渐递增的时间效应。四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均较高,都在0.85以上,进一步提炼出共同富裕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为“人力-科技联动型”“制度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驱动型”及“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型”,其中,人力资本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时间维度上,总体表现为解释力逐步增强,且2020年出现骤增拐点;在空间维度上,有两条组态的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的困境,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并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降低农村地区相关主体获取资金成本、提高涉农主体资金的可获得性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