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8)
- 2023(15520)
- 2022(12457)
- 2021(11198)
- 2020(8967)
- 2019(19712)
- 2018(19407)
- 2017(36180)
- 2016(19101)
- 2015(20547)
- 2014(20020)
- 2013(19918)
- 2012(18105)
- 2011(15989)
- 2010(16084)
- 2009(15240)
- 2008(15252)
- 2007(14041)
- 2006(12471)
- 2005(11012)
- 学科
- 业(91635)
- 济(82869)
- 经济(82768)
- 企(73993)
- 企业(73993)
- 管理(68435)
- 农(50098)
- 业经(35784)
- 农业(33379)
- 方法(30997)
- 财(26652)
- 数学(23110)
- 数学方法(23006)
- 中国(22768)
- 技术(20332)
- 务(18595)
- 财务(18577)
- 财务管理(18563)
- 制(18140)
- 企业财务(17602)
- 地方(16054)
- 策(15805)
- 贸(15115)
- 贸易(15106)
- 易(14731)
- 划(14656)
- 体(13669)
- 和(13644)
- 技术管理(13606)
- 理论(13398)
- 机构
- 学院(276934)
- 大学(266979)
- 济(117375)
- 经济(115301)
- 管理(114834)
- 理学(99245)
- 理学院(98353)
- 管理学(97201)
- 管理学院(96694)
- 研究(85663)
- 中国(69517)
- 农(64294)
- 京(54152)
- 财(52050)
- 科学(51264)
- 农业(49217)
- 业大(47253)
- 江(43420)
- 中心(41646)
- 所(41449)
- 财经(41104)
- 经(37501)
- 研究所(37386)
- 经济学(34280)
- 州(33948)
- 经济管理(33207)
- 北京(32631)
- 范(31477)
- 商学(31375)
- 经济学院(31213)
- 基金
- 项目(187473)
- 科学(149679)
- 研究(139182)
- 基金(136899)
- 家(119461)
- 国家(118201)
- 科学基金(103193)
- 社会(92959)
- 社会科(87850)
- 社会科学(87827)
- 省(76537)
- 基金项目(73689)
- 自然(64557)
- 自然科(63174)
- 自然科学(63157)
- 自然科学基金(62151)
- 划(61348)
- 教育(60094)
- 编号(56322)
- 资助(51570)
- 创(45478)
- 业(43381)
- 成果(43034)
- 发(42085)
- 创新(41524)
- 重点(40970)
- 部(40423)
- 国家社会(39050)
- 制(37512)
- 课题(37082)
- 期刊
- 济(138994)
- 经济(138994)
- 研究(74360)
- 农(68074)
- 中国(57930)
- 农业(45738)
- 管理(43933)
- 学报(42738)
- 财(41663)
- 科学(40874)
- 大学(33621)
- 学学(32144)
- 业经(31661)
- 融(27523)
- 金融(27523)
- 技术(24448)
- 业(23825)
- 教育(22529)
- 财经(20120)
- 经济研究(19687)
- 问题(18636)
- 经(17443)
- 技术经济(16093)
- 版(15494)
- 农村(15281)
- 村(15281)
- 农业经济(15152)
- 科技(15137)
- 商业(14288)
- 世界(14209)
共检索到41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美凤 高云凤 马华 石文杰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重塑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如电商、直播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形态,展现出对农户创业的深刻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户创业;东部地区、男性、中青年和低数字素养群体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阻碍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提高农户创业。研究结论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对农户创业带来的具体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农村地区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农民创新创业找到了新动力源泉,也启示决策部门应因人施策、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避免“运动式”“一刀切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雷 孙光林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而农户就业压力增大背景下,探讨数字乡村建设是否能够推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基于资源禀赋创业论,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基本逻辑,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和数字乡村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破解农户数字鸿沟以及提高信贷可得性”路径,促进农户进行创业。在异质性分析上,数字乡村建设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足因素对创业所造成的障碍,但也会更有利于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男性户主创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户创业 数字鸿沟 信贷可得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哲 雷琳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创新性将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户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发展框架,以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户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向影响农户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以及与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子渭 魏远竹
选取CHF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四个维度均对农户创业绩效有正向作用。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盈利状况、员工待遇质量以及农户幸福感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在大规模项目、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而相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网络经营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实体店经营模式的绩效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扶持小规模个体工商户与中小微企业扩容扩质发展,注重农村线下实体经济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户创业 创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子渭 魏远竹
选取CHF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四个维度均对农户创业绩效有正向作用。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盈利状况、员工待遇质量以及农户幸福感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在大规模项目、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而相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网络经营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实体店经营模式的绩效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扶持小规模个体工商户与中小微企业扩容扩质发展,注重农村线下实体经济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户创业 创业绩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广文 刘甜
农户创业是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通过缓解创业农户资金约束、分担风险和约束行为、提供便捷安全的资金服务、增强产业连接紧密度等提升农户创业的绩效。就贫困地区创业农户而言,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绩效整体上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提升信贷可得性仍是为贫困村创业农户提供金融支持的重点。现行对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存在供求难以匹配、信息资源不足等困境。深化对创业农户的金融支持,要依托乡村振兴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从完善信用环境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生态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合作金融机制、完善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加强对创业农户的教育培训、激励中青年农民创业等方面着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佳佳 魏娟 刘天军
本研究探索性地使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在县域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显著提升了农民创业的概率。对数字乡村发展分维度的分析还发现,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均对农民创业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乡村经济数字化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信息利用、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承担意愿以及提升社会信任水平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已接入互联网农民的创业概率,也能提升未接入互联网农民的创业概率。此外,数字乡村发展的创业促进效应在使用互联网开展社交、商业活动的农民中更为显著,在未使用互联网开展社交、商业活动的农民中则相对有限。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能跨越一级数字接入鸿沟,但仍受到二级数字使用鸿沟的制约。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创业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小勇 郭怡川 欧阳慧
从需求端拉动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另一个视角值得研究,农业集聚能否创造数字需求,其机理与特征如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条件混合过程估计等定量分析工具,从农村家庭的层面探讨农业集聚与乡村数字需求的关系,并剖析农业集聚创造乡村数字需求的内在机理,进一步观察这种作用是否存在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农业集聚能够创造乡村数字需求;第二、农业集聚通过创业激励、资本吸引、封闭突破、文化自觉等路径创造乡村数字需求;第三、农业集聚创造乡村数字需求因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政府补助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这些发现为通过扩大农业集聚水平创造乡村数字需求,以需求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理论证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业集聚 乡村数字需求 城乡要素流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岳 冯梦微 易福金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是构建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要求。普遍存在的意愿与行为背离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农户垃圾分类中。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有效驱动力量?本文从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与分类行为视角出发,基于“知-信-行”理论与“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乡村数字治理显著增强农户垃圾分类意愿,同时也促进农户践行垃圾分类行为;相比之下,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从而缓解当前农户在垃圾分类中“强意愿、弱行为”的现象。第二,乡村数字治理通过增强农户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其垃圾分类意愿。从垃圾分类行为视角来看,乡村数字治理通过促进构建村民监督机制进而规范农户垃圾分类行为。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乡村数字治理对无精英家庭背景受访者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栋 王金秋
选取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测度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经济韧性,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二者关系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量较高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激发创新创业活跃度,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和探索各地区农业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持续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栋 王金秋
选取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测度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经济韧性,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二者关系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量较高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激发创新创业活跃度,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和探索各地区农业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持续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博 刘东 湛文婷 方臻旻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仍然是促进农户增收。当前,乡村数字化进程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以及家庭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县域数字乡村综合指数及其维度指数提升均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在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户增收的过程中,家庭认知能力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认知能力越高的农户增收效应越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限制农户增收的学历壁垒。
关键词:
数字乡村 认知能力 农户增收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亮亮 黄平芳 罗镜秋
农户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不可或缺的旅游创业主体。本文以乡村旅游地大余县周屋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基于主位的视角微观审视了农户旅游创业的诉求愿望,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农户对旅游创业心理评估的实质是创业动力因素牵引和阻力因素外推的心理博弈,评估过后的农户认知到自身存在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和规模有限以及知识储备和体系的缺失等硬性问题,同样也受困于融资政策严苛、社会关系网薄弱导致信息盲区、政府创业培训数量与质量缺失等不佳的旅游创业外部环境,由此农户对创业资金、社会关系网络和创业培训三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子渭 陈鎏鹏 魏远竹
创业是解决农村居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举措。文章基于数字乡村参与微观视角,运用SOR模型构建“情境刺激—内部动机—行为反应”过程机制,理论分析数字乡村参与与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CFPS微观调查数据、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经济、治理、生活三种不同应用场景下数字乡村参与对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乡村及各维度参与均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创业选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参与对高教育、高收入水平的农村群体的创业效应更大,且在粮食主产区和东部、中部地区更为突出。因此,要积极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数字乡村实践,同时也要重视数字乡村各领域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