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2)
2023(12546)
2022(9797)
2021(8515)
2020(6708)
2019(14556)
2018(13864)
2017(26539)
2016(14045)
2015(15348)
2014(15034)
2013(15196)
2012(14319)
2011(13123)
2010(12974)
2009(11965)
2008(11624)
2007(10549)
2006(9123)
2005(7480)
作者
(43059)
(36277)
(35973)
(33925)
(22596)
(17331)
(16217)
(14066)
(13735)
(12763)
(12339)
(12047)
(11363)
(11064)
(11041)
(11021)
(10808)
(10560)
(10424)
(10109)
(9054)
(8866)
(8773)
(8282)
(8170)
(8074)
(7860)
(7842)
(7226)
(7175)
学科
(72600)
经济(72531)
(43170)
管理(39163)
方法(31613)
(30322)
企业(30322)
(30132)
数学(28749)
数学方法(28641)
业经(22030)
农业(20182)
中国(18341)
地方(16522)
(15969)
产业(15862)
(12144)
贸易(12141)
(11835)
(11774)
技术(10888)
(10274)
信息(10145)
(9941)
金融(9941)
(9897)
总论(9696)
信息产业(9640)
(9584)
银行(9553)
机构
学院(211822)
大学(209429)
(91979)
经济(90363)
管理(83345)
理学(73276)
理学院(72535)
管理学(71511)
管理学院(71123)
研究(68779)
中国(50964)
(44656)
(41803)
科学(41356)
(39475)
业大(35618)
农业(34222)
中心(33173)
(32863)
财经(32277)
(31112)
研究所(30007)
(29578)
经济学(29545)
经济学院(27234)
(25771)
师范(25391)
北京(25161)
(24715)
(24599)
基金
项目(151659)
科学(120276)
基金(111689)
研究(108846)
(98354)
国家(97486)
科学基金(83983)
社会(74329)
社会科(70648)
社会科学(70634)
(60293)
基金项目(59758)
自然(52274)
自然科(51101)
自然科学(51089)
自然科学基金(50240)
(49416)
教育(48074)
资助(43487)
编号(42241)
(34353)
重点(33727)
(33236)
成果(32625)
(32423)
国家社会(32126)
创新(30248)
科研(28912)
课题(28846)
教育部(28653)
期刊
(99319)
经济(99319)
研究(55693)
(45899)
中国(39896)
学报(37552)
科学(32531)
农业(30239)
大学(28895)
(28032)
学学(27445)
管理(27137)
业经(20998)
(20069)
金融(20069)
财经(16266)
技术(16184)
教育(16142)
经济研究(15933)
(14028)
问题(13940)
(13179)
(11820)
商业(10944)
技术经济(10558)
图书(10511)
业大(10343)
科技(10323)
统计(10133)
(9905)
共检索到30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本庆  周清香  岳宏志  
文章对数字乡村建设驱动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产业兴旺的作用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兴旺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维度、产业融合发展维度和农户共享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对产业绿色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大,西部地区次之,而对中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丽萍  杨绪彪  李程  
数字金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新途径。理论上,数字金融可以通过减少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农村数字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在机制,助推产业兴旺,但实践中,仍面临着数字金融供给能力有限、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问题。为此,应通过加快推动“三农”数据的归集和共享、构建多层次农村数字金融体系、鼓励数字金融业务创新等途径,加强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兴旺的支持力度,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兴磊   刘涛  
产业兴旺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文章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兴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基础上,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兴旺指数,并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支持乡村产业兴旺,但该支持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在不同产业兴旺水平下,该支持效应也存在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间接推动产业兴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少芳  杨长水  
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动力。本文利用2010-2020年我国县级层面的数据,基于淘宝村成立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冲击,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渗透对农村产业兴旺的影响及其中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朝亮   孙旭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应用,弥合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接入机会,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效路径。文章基于2013—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数量与质量差距,成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政策促进效应间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第三,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数字化与农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数字乡村建设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更加显著。文章理清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效能和引导政策作用提供全新理论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朝亮   孙旭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应用,弥合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接入机会,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效路径。文章基于2013—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数量与质量差距,成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政策促进效应间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第三,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数字化与农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数字乡村建设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更加显著。文章理清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效能和引导政策作用提供全新理论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定珍  侯杰  张秦  
文章将乡村振兴水平分解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指数,并从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出发,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国内大循环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呈现一致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遥遥领先;乡村振兴水平对国内大循环畅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加速城镇化和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均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畅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伟  焦方义  
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民富裕度与共同度的影响强于农村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注重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作用,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底座;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拓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道路,落实多层次、有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婷婷  刘长全  王艳飞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本文首先定义产业兴旺的内涵,分析其特征,总结实现产业兴旺的思路。进而分析了中国乡村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支撑,实施科技助推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多元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促共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农民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嘉实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为核心要素,发挥协调效应和改造效应驱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性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推进数字经济与生产要素结合,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融合;另外,应通过乡村数字新基建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产业多元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巩艳红   高金城   庞洪伟  
促进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是满足农牧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关乎西藏长期稳定发展和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西藏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7地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各地市之间仍有差距。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西藏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西藏应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