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4)
- 2023(9635)
- 2022(6950)
- 2021(5926)
- 2020(4149)
- 2019(9012)
- 2018(8477)
- 2017(15104)
- 2016(8453)
- 2015(9258)
- 2014(9219)
- 2013(9069)
- 2012(8432)
- 2011(7694)
- 2010(7925)
- 2009(7190)
- 2008(6923)
- 2007(6660)
- 2006(6015)
- 2005(5364)
- 学科
- 农(48764)
- 济(42272)
- 经济(42246)
- 农业(32621)
- 业(30797)
- 业经(21227)
- 管理(17964)
- 中国(15309)
- 农业经济(12629)
- 地方(11737)
- 发(10715)
- 企(9750)
- 企业(9750)
- 村(9616)
- 农村(9599)
- 发展(9055)
- 展(9051)
- 产业(8788)
- 信息(8438)
- 建设(8324)
- 方法(8263)
- 制(8139)
- 总论(8128)
- 信息产业(8100)
- 收入(7831)
- 土地(7701)
- 财(7691)
- 数学(7318)
- 劳(7293)
- 劳动(7293)
- 机构
- 学院(123725)
- 大学(115782)
- 济(52571)
- 经济(51463)
- 管理(46875)
- 农(43498)
- 研究(41968)
- 理学(40264)
- 理学院(39901)
- 管理学(39355)
- 管理学院(39129)
- 中国(33569)
- 农业(32404)
- 业大(25581)
- 科学(24116)
- 京(23894)
- 中心(21590)
- 财(21115)
- 江(20808)
- 农业大学(19895)
- 所(19771)
- 研究所(17618)
- 范(17411)
- 师范(17292)
- 经济管理(16575)
- 省(16528)
- 州(16250)
- 财经(15897)
- 发(15893)
- 业(15192)
- 基金
- 项目(83859)
- 研究(69217)
- 科学(66120)
- 基金(57920)
- 家(49463)
- 国家(48827)
- 社会(45260)
- 社会科(42368)
- 社会科学(42358)
- 科学基金(41930)
- 省(35921)
- 编号(31775)
- 基金项目(30482)
- 教育(29466)
- 划(27344)
- 农(27220)
- 成果(24933)
- 自然(22226)
- 自然科(21634)
- 自然科学(21631)
- 自然科学基金(21224)
- 发(21079)
- 课题(21055)
- 资助(20508)
- 国家社会(19180)
- 制(18337)
- 重点(18315)
- 发展(17973)
- 部(17961)
- 展(17663)
共检索到19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宝顺 刘刚 蒋飞
数字乡村建设一方面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信息渠道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增强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而可以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将2018年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匹配,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综合评价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信息改善效应,可以通过拓宽信息渠道、促进人岗匹配、增强社会信任等路径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数字乡村建设对女性农民工、在婚农民工、中青年农民工、学历较高的农民工和已接入互联网的农民工具有更显著的就业质量提升作用。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并有效缩小城乡间和农村地区内部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乡村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工作转换被认为是从业者提升就业质量最快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农民工非农职业转换频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一个普遍现象,工作转换能否有效提升其就业质量?本文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情况下,探讨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就业质量总指数来看,工作转换显著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就业质量,而对自营就业者的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将就业质量通过分指标表示时,发现工作转换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收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增加了劳动时间。而对自营就业者而言,工作转换对工作时间和收入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养老保险参与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采用"三年内是否变换过工作"重新定义工作转换,估计结果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工作转换 就业质量 受雇就业 自营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哲 雷琳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创新性将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户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发展框架,以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户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向影响农户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以及与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雨芳 韩蕾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农民增收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数量规模增长,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收入渠道拓展、收入动力发展等实现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构建农业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将表现为收入充足性的显著增强、收入结构性的有效改善、收入成长性的持续维系和收入知识性的不断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农村新型数字化产业发展,拓展农民收入渠道,还可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嵌入而改善生产力与生产工具,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未来应从战略层面提高对农民收入质量的重视,从路径方式等层面多维度改善农民收入质量,并从价值溢出层面加速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与共享。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张默
如何稳步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亟待解决就业机会不定、就业待遇不高、就业保障不力的现实问题。研究以黑龙江、四川、辽宁、河南和山西等地的返乡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农民工就业培训主体需求、培训内容需求、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需求;信息需求和政策需求进行了调研。提出丰富就业培训体系,有选择的进行培训;促进就业信息服务,拓宽返乡农民工信息来源渠道;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政策环境;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等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就业能力 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秀燕 付金存 董长瑞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工会和自组织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会和自组织均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且工会作用更为明显;从分指标来看,工会大幅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险享有率,自组织对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降低农民工劳动强度具有积极作用,两类组织均加入的农民工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险享有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应深化对劳工集体组织的认知,以对转型期农民工组织建设和就业质量提升贡献政策及启示。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质量 工会 自组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乐 陶建平
基于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实背景,利用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从创业、创新和互联网使用三个维度探索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替代效应”和“智能化效应”,其中“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致使产业智能化通过降低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阻碍高质量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一代和外地农民工、社会资本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从事常规性特征工作的农民工、处于东部以及劳动力保护较弱地区的农民工,其就业质量受产业智能化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提出促进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互联网使用技能可以推进农民工把握新就业形态,从而缓解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抑制作用、助力高质量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乐 陶建平
基于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实背景,利用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从创业、创新和互联网使用三个维度探索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替代效应”和“智能化效应”,其中“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致使产业智能化通过降低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阻碍高质量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一代和外地农民工、社会资本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从事常规性特征工作的农民工、处于东部以及劳动力保护较弱地区的农民工,其就业质量受产业智能化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提出促进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互联网使用技能可以推进农民工把握新就业形态,从而缓解产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抑制作用、助力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志强 郭如良 李梦洁
为探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民工归乡创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和2018年数据及2018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对农民工归乡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地形异质性;数字乡村发展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与农民工归乡创业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了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对农民工归乡创业的促进作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还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归乡创业的创业绩效,且数字乡村发展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与农民工归乡创业绩效之间也存在调节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交通设施,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民工归乡创业,提高农民工归乡创业绩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村交通设施 数字乡村 归乡创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城乡等值化提供了现实性指导,同时也对相关支持体系提出了必然性要求,而人才支持体系则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更多职业化人才引向乡村就业,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完成价值实现。作为具备乡村情怀与第一、二、三产业工作经验的职业化人才,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拟构建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解决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之间的匹配度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提升就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农民工 转职就业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然 张彦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很多农民工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力的相互促进下陆续返乡就业创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返乡农民工对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实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压力较大,为此,政府加强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教育。鉴于此,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返乡农民工 就业创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海岚 黄秋妍
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进行匹配,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体表现为减少劳动时间、改善福利保障和提高工作满意度,但对其工资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呈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升信息获取便利度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且该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据此建议,优化数字经济平台,完善薪酬保障和支付体系;注重数字技术推广,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推动公平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促进行业间协同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今年未及春节后上班,重庆、昆明、洛阳、贵阳、汉中等地,纷纷在车站、码头设摊"拦阻"和"挽留"有可能继续选择"东漂"的本地农民参与"家乡建设",开出的"人性化条件"甚至还高于东部。经济的、文化的、法制的、社会的、舆论的无数股力量之汇聚,一时推涨了亿万农民工的身价。用工荒与就业难两场大剧在中国同时上演。这场用工荒的实质是什么?是"农民工争夺战",准确地讲是低技能的"廉价劳动力争夺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