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2)
- 2023(14153)
- 2022(10742)
- 2021(9281)
- 2020(7140)
- 2019(16005)
- 2018(15059)
- 2017(27993)
- 2016(14788)
- 2015(16568)
- 2014(16533)
- 2013(15996)
- 2012(14555)
- 2011(13179)
- 2010(13671)
- 2009(13035)
- 2008(11861)
- 2007(11058)
- 2006(10162)
- 2005(9197)
- 学科
- 济(65942)
- 经济(65889)
- 业(43497)
- 管理(39247)
- 农(31555)
- 企(30316)
- 企业(30316)
- 中国(28068)
- 融(26856)
- 金融(26856)
- 银(24616)
- 银行(24592)
- 行(23865)
- 方法(22571)
- 业经(21781)
- 农业(21159)
- 数学(20130)
- 数学方法(19954)
- 地方(17755)
- 制(17283)
- 财(17015)
- 发(11909)
- 产业(11845)
- 中国金融(11290)
- 体(10793)
- 贸(10789)
- 贸易(10769)
- 务(10559)
- 财务(10515)
- 财务管理(10502)
- 机构
- 学院(214275)
- 大学(211473)
- 济(90234)
- 经济(88129)
- 管理(79062)
- 研究(73272)
- 理学(66763)
- 理学院(66078)
- 管理学(64899)
- 管理学院(64498)
- 中国(63544)
- 京(44211)
- 财(43118)
- 农(41402)
- 科学(41202)
- 中心(37086)
- 所(35234)
- 江(34079)
- 财经(33628)
- 业大(31861)
- 研究所(31529)
- 农业(31113)
- 经(30568)
- 经济学(29060)
- 范(28399)
- 师范(28098)
- 州(27719)
- 北京(27598)
- 经济学院(26345)
- 院(26238)
- 基金
- 项目(141293)
- 科学(111641)
- 研究(107731)
- 基金(101420)
- 家(87788)
- 国家(86962)
- 科学基金(75065)
- 社会(70832)
- 社会科(67148)
- 社会科学(67125)
- 省(56781)
- 基金项目(52890)
- 教育(48742)
- 划(46019)
- 编号(44710)
- 自然(44394)
- 自然科(43402)
- 自然科学(43395)
- 自然科学基金(42627)
- 资助(39727)
- 成果(36631)
- 发(32444)
- 重点(31963)
- 课题(31359)
- 部(30388)
- 国家社会(30382)
- 创(29353)
- 制(27467)
- 创新(27397)
- 性(27031)
- 期刊
- 济(106873)
- 经济(106873)
- 研究(65988)
- 中国(51636)
- 农(43883)
- 融(39195)
- 金融(39195)
- 学报(32549)
- 财(32348)
- 科学(29789)
- 农业(28315)
- 管理(28144)
- 大学(26261)
- 教育(26206)
- 学学(24487)
- 业经(20303)
- 技术(18837)
- 财经(17099)
- 经济研究(16043)
- 经(14763)
- 问题(13957)
- 业(12605)
- 图书(11848)
- 农村(11266)
- 村(11266)
- 版(11205)
- 理论(10496)
- 农业经济(10108)
- 技术经济(9852)
- 现代(9567)
共检索到341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建朝 郑永扣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作用机制,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且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冬梅 陈斌开 吴楠
城乡融合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缩小城乡差距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我国城乡差距和土地要素配置的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包含城乡人口流动、建设用地流转和内生公共服务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从要素配置视角量化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多项政策组合对城乡居民收入与福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单一市场的改革可能造成部分群体福利受损,导致改革面临阻力;将土地市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改革联动,不仅可以提升人口和土地的要素配置效率,还可以同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推动城乡融合需要在一般均衡视角下进行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形成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联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慧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此效应。基于此,应加速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加速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促成发展成果共享;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缩小地区间差距,以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俞林 赵俊红 霍伟东
新时期,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当前,数据这一新要素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共享不畅、隐私保护不够、治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亟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采取完善数据制度规范体系、建立数据交易流通体系、健全数据安全支撑体系等措施,实现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共享、流通、交易、保护,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市场化配置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振华 马金晶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新蜀 赵丽玉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需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是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理清二者的内在逻辑关联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的城乡高质量融合效应和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城乡高质量融合效应呈倒“u”型,稳健型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技术创新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显著,而数字平台服务支持的影响效果尚不明显;数字经济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农业功能区存在异质性。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会促进倒“u”型曲线拐点左移,强化数字经济的城乡高质量融合效应。根据结论,提出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数字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吸纳糅合能力、实施分区域差异化战略,并重视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强化数字经济的城乡高质量融合效果。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高质量融合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志远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博 刘伟伟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引领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立足高质量,追求高标准,实现高效能必须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不断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的三产融合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 引领 带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智 何浩淼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具有跨地域属性的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对资源有效配置的阻碍。本文采用2009—201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G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乡要素市场分割主要通过阻碍农村劳动要素向城镇转移以及城镇资本要素向农村转移等路径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既具有直接的资源配置效应,又能反向调节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在使用广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以及金融产品协同等子维度均得以明显发挥;同时,该调节效应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要素禀赋偏资本密集型以及失业率较高时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