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1)
2023(11198)
2022(8354)
2021(7198)
2020(5231)
2019(11538)
2018(10894)
2017(20370)
2016(11089)
2015(12398)
2014(12405)
2013(12294)
2012(11738)
2011(10740)
2010(11347)
2009(10639)
2008(10412)
2007(9976)
2006(9214)
2005(8195)
作者
(32660)
(27461)
(26959)
(26024)
(17280)
(12865)
(12312)
(10410)
(10378)
(10172)
(9254)
(8986)
(8762)
(8640)
(8454)
(8262)
(7937)
(7874)
(7859)
(7783)
(6999)
(6639)
(6608)
(6277)
(6271)
(6219)
(6124)
(6014)
(5450)
(5417)
学科
(50313)
经济(50275)
(37830)
管理(35009)
(28645)
(26776)
企业(26776)
业经(19880)
农业(19105)
中国(17652)
地方(14042)
(13913)
(12536)
方法(12466)
(11893)
数学(10207)
产业(10196)
数学方法(10037)
(9632)
(9503)
银行(9501)
信息(9251)
(9228)
及其(8729)
总论(8667)
信息产业(8633)
(8558)
贸易(8547)
(8474)
金融(8474)
机构
学院(167103)
大学(162234)
(70414)
经济(68662)
管理(64928)
研究(57947)
理学(54375)
理学院(53818)
管理学(53108)
管理学院(52733)
中国(45677)
(34992)
(34217)
科学(31145)
(29084)
(28336)
中心(27936)
(27010)
财经(25899)
研究所(23782)
(23509)
师范(23360)
(23343)
(22502)
业大(21992)
北京(21621)
(21568)
农业(21060)
经济学(20537)
(19820)
基金
项目(104692)
研究(85352)
科学(83164)
基金(73532)
(62072)
国家(61391)
社会(55186)
科学基金(53167)
社会科(52089)
社会科学(52078)
(42000)
教育(38160)
编号(37390)
基金项目(37006)
(33816)
成果(32083)
自然(29600)
自然科(28840)
自然科学(28837)
资助(28747)
自然科学基金(28316)
课题(26456)
(24759)
重点(23179)
国家社会(22890)
(22696)
(22207)
(21981)
(21846)
(21492)
期刊
(91501)
经济(91501)
研究(54256)
中国(41460)
(33435)
(25548)
管理(24559)
教育(24358)
农业(21642)
(21240)
金融(21240)
科学(20717)
学报(19910)
业经(18639)
大学(16914)
技术(15901)
学学(15352)
经济研究(12949)
财经(12324)
问题(11568)
图书(11334)
(10661)
农业经济(10107)
农村(9999)
(9999)
(8924)
论坛(8924)
(8646)
书馆(8575)
图书馆(8575)
共检索到273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对金融和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莹  唐智彬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底层结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嵌入地方”“服务农民”“突出公共性”以及“重视基层创新”等重要经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县域职业教育的稳定结构、开放功能、多样形态、协同机制以及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系统理解与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定位。当前,县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转变引发的价值“虚化”、发展底层逻辑转换造成的功能“窄化”以及结构性缺陷突出导致的形象“矮化”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结构,构建发展新秩序,优化内容体系,突出系统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重塑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理顺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面向县域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以县域公共服务制度、财政治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改革来引导和保障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诗  
党和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对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保障、缓解就业压力、实现青年人才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概念的探讨,分析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兴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金珠  
文章以福建省将乐县具体实践为例,探究老区苏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策略和可行性路径,为推动老区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燕  赵楷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琴  
乡村全面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山西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一系列进展和突破,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文章结合山西省乡村振兴的现状,总结做法与成效,查找困难与挑战,并为全面推进我省高质量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博  刘伟伟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引领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立足高质量,追求高标准,实现高效能必须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不断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的三产融合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莉琴  胡永飞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已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风情、便利的道路交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然面临着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对外宣传营销不足的挑战,只有构建管理体系、创新产品和项目、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才能在新阶段推进和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添砖加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村庄红色文化对于丰富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红色文化价值实现形式是当前乡村振兴中亟须破解的现实难题。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宏大背景,以红色文化利用为微观视野,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为研究案例,阐释村庄红色文化的丰富价值内涵,分析其产业资源价值,构建以创造性转化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价值实现策略,以期提高村庄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