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2)
2023(14911)
2022(11836)
2021(10735)
2020(8382)
2019(19088)
2018(18373)
2017(35290)
2016(18507)
2015(20834)
2014(20491)
2013(20829)
2012(20078)
2011(18561)
2010(18596)
2009(17138)
2008(16866)
2007(14952)
2006(13521)
2005(12509)
作者
(53222)
(45083)
(44579)
(42180)
(28384)
(21707)
(19980)
(17402)
(17223)
(15803)
(15529)
(15010)
(14304)
(14061)
(13954)
(13634)
(13064)
(13010)
(12723)
(12531)
(11344)
(10926)
(10804)
(10419)
(10251)
(10168)
(9739)
(9713)
(9061)
(8927)
学科
(99721)
经济(99630)
(56878)
(51287)
管理(45849)
方法(35687)
农业(34148)
数学(32832)
数学方法(32711)
(32126)
企业(32126)
中国(31699)
业经(26445)
地方(24755)
(21388)
(19086)
贸易(19069)
(18543)
(18134)
(17243)
(16274)
银行(16265)
(15888)
金融(15888)
(15843)
环境(14253)
发展(13641)
(13614)
产业(13515)
(13408)
机构
学院(276654)
大学(274317)
(133013)
经济(130886)
管理(105709)
研究(102330)
理学(90648)
理学院(89672)
管理学(88756)
管理学院(88206)
中国(81862)
(59358)
(58401)
(58044)
科学(55669)
(50211)
中心(47091)
财经(45722)
研究所(45007)
农业(44838)
经济学(42530)
(42021)
业大(41182)
(41036)
经济学院(38599)
北京(37189)
(36687)
师范(36412)
(35672)
财经大学(33737)
基金
项目(181265)
科学(145511)
研究(139203)
基金(134923)
(116203)
国家(115151)
科学基金(99077)
社会(95224)
社会科(90221)
社会科学(90205)
基金项目(69963)
(67935)
教育(60414)
自然(57188)
(56677)
编号(56004)
自然科(55891)
自然科学(55880)
自然科学基金(54945)
资助(53824)
成果(45782)
(45296)
(42317)
国家社会(41867)
重点(40062)
发展(38062)
课题(37726)
(37522)
(37475)
教育部(36723)
期刊
(154095)
经济(154095)
研究(89117)
(63973)
中国(61116)
农业(43508)
(40516)
学报(38966)
科学(38892)
管理(35447)
(34704)
金融(34704)
大学(31758)
学学(29911)
业经(29763)
教育(25752)
经济研究(24651)
财经(23050)
技术(21705)
问题(21598)
(20794)
(19927)
世界(18338)
(16900)
农村(15935)
(15935)
农业经济(15778)
经济问题(14744)
国际(14639)
技术经济(14325)
共检索到43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进   郭正燕   李鑫  
基于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城市面板数据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测算我国市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收入机会不平等,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评估数字经济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收入机会不平等。在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较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尤为明显。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农民社会资本,有效改善劳动力需求侧环境,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进而缩小收入机会不平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丹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或地区对跨境金融交易限制不断降低,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数稳步上升。采用1970~2010年间14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探讨资本账户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增加,基尼指数显著上升,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存在差异的,资本账户开放加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当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包容性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用会显著增强。当金融包容性很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将无法有效降低贫困率。二是金融危机时期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建议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开放资本账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文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王贤彬  
长期以来,消费理论研究是宏观经济增长研究的重点内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延续从消费差异论到消费决定论,最后回归消费增长论的逻辑主线。借助1978~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及相关经济数据,依据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设,估计了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发现两者差异主要来自持久收入和自发性消费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消费不仅在消费水平和增长率决定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自身冲击和收入冲击的效应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增加成为关键因素。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都使得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面临困境,而回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静  汪燕敏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呈倒U型分布: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上升,2005年达到峰值后快速回落。误差成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截面方差等主要由暂时性方差构成;收入不平等的增长同时反映了收入永久性方差和暂时性方差的增长,后者起了更大的作用。以上结论表明我国劳动者收入动态过程不同于西方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干预必须采取不同的工具组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洪振   李桐林   孔媛   潘明明  
电子商务能否助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本文基于翔实的村级与规模经营农户微观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乡村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显著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其作用在全国层面具有普遍性。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调节效应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不仅能直接通过拓宽销售渠道、营造品牌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还能通过吸引劳动力回流等方式加强地区人力资本强度,间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但其影响受到村庄干部素质能力的调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乡村电子商务政策、推进乡村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竹梅  徐晋涛  
利用过去10年集体林区的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从消费角度衡量家庭的福利水平,构建了基于农户的不平等指标,采用IPW方法控制样本损耗偏误,估算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彻底实施能减少13%的消费不平等,并从日常消费方面改善基层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村中的村干部、党员等身份影响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使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聪  刘若鸿  许晏君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既强调精准脱贫,又要避免落入"政策陷阱",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谨防农户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相对贫困风险。本文利用2015年的陕南入户调查数据,建立农户收入决定模型,探索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夏普利值过程进行收入不平等的回归分解,量化了各因素在不收入不平等上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搬迁政策有效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在实现贫困户有效增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五大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及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生计资本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政策因素得以强化。本文为后续加强精准施策和精细管理提供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传导机制,并利用中国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Hansen(1999)的门槛模型,对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金融发展显著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而且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跨越特定门槛值省区的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泽  何阳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王红建  熊子怡  胡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实证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基础公共品供给、三产融合以及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的发现不仅厘清了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