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8)
2023(17548)
2022(14601)
2021(13284)
2020(10682)
2019(24335)
2018(24221)
2017(45561)
2016(24799)
2015(28013)
2014(27985)
2013(27815)
2012(26024)
2011(23661)
2010(23687)
2009(21651)
2008(20724)
2007(18332)
2006(16364)
2005(14285)
作者
(74043)
(61740)
(61048)
(57902)
(39074)
(29665)
(27658)
(24122)
(23491)
(21928)
(21037)
(20728)
(19580)
(19480)
(18770)
(18710)
(18245)
(17987)
(17526)
(17480)
(15396)
(15295)
(14801)
(14141)
(13878)
(13692)
(13670)
(13618)
(12356)
(12282)
学科
(106213)
经济(106105)
(66004)
管理(64611)
(48964)
企业(48964)
方法(39799)
(38892)
数学(34166)
数学方法(33790)
中国(31699)
地方(30104)
业经(28570)
农业(26072)
(23484)
(22898)
(18689)
(17143)
贸易(17125)
环境(17116)
(16706)
(16561)
银行(16517)
(16479)
(16144)
金融(16141)
(16121)
技术(15965)
(15941)
理论(15463)
机构
学院(352471)
大学(351420)
管理(136762)
(136711)
经济(133390)
研究(125121)
理学(117558)
理学院(116083)
管理学(114101)
管理学院(113463)
中国(93331)
科学(79996)
(76479)
(65284)
(63402)
(61455)
研究所(57937)
中心(57363)
业大(55422)
(53967)
(51269)
师范(50819)
农业(49935)
北京(48465)
财经(48163)
(45839)
(44007)
(43711)
师范大学(41195)
(41101)
基金
项目(244086)
科学(191305)
研究(179749)
基金(174295)
(152319)
国家(150951)
科学基金(128902)
社会(112097)
社会科(105849)
社会科学(105821)
(97845)
基金项目(93449)
自然(82827)
(81333)
自然科(80810)
自然科学(80793)
教育(80533)
自然科学基金(79294)
编号(74935)
资助(69454)
成果(60521)
(56414)
重点(54942)
(52069)
课题(51879)
(50153)
创新(46700)
科研(46135)
国家社会(45656)
发展(44812)
期刊
(160080)
经济(160080)
研究(105210)
中国(74863)
(63687)
学报(58065)
科学(54492)
管理(48050)
(43646)
大学(43616)
农业(43452)
教育(42754)
学学(40720)
(32262)
金融(32262)
技术(30337)
业经(29646)
经济研究(23481)
图书(21911)
财经(21783)
问题(21095)
(20817)
资源(19034)
(18511)
科技(18090)
(17652)
理论(16717)
技术经济(16480)
现代(15928)
(15586)
共检索到532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庆  
文章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化发展环境4个维度选取20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动态权重,融合TOPSIS法测度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通过Moran's I讨论其空间相关性及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基本保持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中高、淮低”的分布格局;4大经济区总体差异基本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低;区域间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多表现为“高高”集聚,而黄淮地区的城市基本表现为“低低”集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庆  陈转青  
【目的】为科学量化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有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全面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方法】在梳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面板数据,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数字化转型、乡村生活数字化4个维度选取20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法、Kernel密度估计、泰尔指数、Moran’s I等研究方法测度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①从发展水平看,考察期内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可持续发展动能强劲。②从区域差异看,河南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中原城市群与黄淮地区差异最为明显,区域内差异表现为中原城市群、豫西豫西南、豫北、黄淮地区依次递减的态势。③从时空演变看,四大经济区区域间呈现明显且稳定的正相关,中原城市群地市多表现为高高集聚,而黄淮地区基本表现为低低集聚。【结论】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应该结合省情及区域特征,全面布局、统筹推进、均衡发展、弥合差距、快速提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国勇  庞国光  汤钧惠  刘金丹  
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化经济环境、数字化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提升四个维度选取22个变量,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oran′sI指数测度中国31个省份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追赶效应”显著;区域相对差异持续缩小,但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全国及东部地区出现了“极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区域间呈现鲜明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省份主要落在“高—高”集聚区,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落在“低—低”集聚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国勇  庞国光  汤钧惠  刘金丹  
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化经济环境、数字化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提升四个维度选取22个变量,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oran′sI指数测度中国31个省份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追赶效应”显著;区域相对差异持续缩小,但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全国及东部地区出现了“极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区域间呈现鲜明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省份主要落在“高—高”集聚区,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落在“低—低”集聚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在绿色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采用Arc GIS的自然断裂点法研究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空间特征演变。结果表明:(1) 2006—2017年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农业绿色化发展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经济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城市;生态绿色化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线带城市;城市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城市。(3)各市绿色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大多数高、中等水平区城市的生态绿色化与城市绿色化水平较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蔡世忠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测度"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进一步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董蓓  
本文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了全国省域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我国渔业可持续水平不断提高,湖北、天津渔业可持续水平优势较突出,湖南、海南渔业可持续水平处于劣势,东西部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较高,东部沿海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年均增速突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德钦  陈琳彦  
以河南省建筑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生产能力、产业效率和效益的13个技术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至2013年省内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建筑业发展极不均衡,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同时发现,先进地区劣势明显,制约其长远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伟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农业发展环境、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人才与技术资源、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农业经济效益这5个层面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分析了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三大地区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最为显著。东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不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大多数西部地区省份表现为“低低”集聚,而东部地区省份多为“高高”集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陈媛媛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城乡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乡村功能协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有序高效的重要基础。在厘清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阐释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以河南省为案例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回归模型等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上表现出中部地区密集、外围逐层递减的圈层分异规律。(2)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但是网络的关联紧密程度仍有待提升。(3)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新密市、新郑市和禹州市等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南乐县、商城县和义马市等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4)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深度剖析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交互作用,并揭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城乡融合效应呈现网络非均衡性特征,可以为乡村联动发展以及县域城乡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爱顺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进行评价,可以明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权重较高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权重排名较低的指标进行分析,以增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分为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应以及产业带动4个立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向下分16个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分析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人文环境特征权重最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产业带动权重最低,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因子层中,权重排名前3的分别为交通便捷性、历史资源和知名度,与实际吻合;权重靠后的因子有休闲性和食宿条件,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有所制约。[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是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其发展受产业带动的制约性较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惠  
本文对河南省109个县(市)农村电信发展指标以及当地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电信发展水平与GDP、人均纯收入、人口和非农业产值比例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影响农村电信业务总量的因素依次是人均纯收入、人口、GDP等,影响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因素依次是人均纯收入、非农业产值比例等。中国电信市场发展不平衡,导致在城乡之间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农村电信市场发展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依赖性较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洁  王琴梅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加权TOPSIS法测度我国2008—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核密度、Dagum基尼系数及ESDA解析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且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北方,具有更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013年以后南方数字经济收敛态势快于北方,主要差距体现在数字经济创新维度方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成坤  江越  张启慧  朱杏芳  
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阶梯式分布,相邻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同且集聚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对于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部地区正逐步缩小而西部地区正逐步扩大,同时东、西部乃至全国内部省(区、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都在逐年扩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素芳  任海洋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