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4)
- 2023(10439)
- 2022(7921)
- 2021(6981)
- 2020(5266)
- 2019(11269)
- 2018(10800)
- 2017(20320)
- 2016(10973)
- 2015(11652)
- 2014(11250)
- 2013(11186)
- 2012(10256)
- 2011(9295)
- 2010(9155)
- 2009(8444)
- 2008(8200)
- 2007(7480)
- 2006(6660)
- 2005(5589)
- 学科
- 济(52177)
- 经济(52122)
- 农(48612)
- 业(39359)
- 农业(32335)
- 管理(25586)
- 业经(22021)
- 企(17909)
- 企业(17909)
- 方法(16579)
- 数学(15302)
- 数学方法(15222)
- 中国(12495)
- 农业经济(12318)
- 财(10787)
- 发(10464)
- 地方(10033)
- 贸(10030)
- 贸易(10029)
- 易(9836)
- 制(9803)
- 产业(9753)
- 村(9377)
- 农村(9359)
- 信息(8832)
- 发展(8808)
- 展(8805)
- 收入(8776)
- 总论(8511)
- 信息产业(8497)
- 机构
- 学院(163556)
- 大学(157649)
- 济(69506)
- 经济(68383)
- 管理(62869)
- 农(57105)
- 理学(55947)
- 理学院(55383)
- 研究(54798)
- 管理学(54540)
- 管理学院(54259)
- 农业(43924)
- 中国(42554)
- 业大(36535)
- 科学(35537)
- 京(30983)
- 所(27889)
- 农业大学(27765)
- 财(27145)
- 中心(26637)
- 研究所(25730)
- 江(23546)
- 财经(22177)
- 业(21574)
- 经济管理(20897)
- 经(20474)
- 经济学(20469)
- 省(19920)
- 范(19821)
- 师范(19508)
- 基金
- 项目(118707)
- 科学(93030)
- 基金(87099)
- 研究(83821)
- 家(78289)
- 国家(77485)
- 科学基金(65606)
- 社会(56907)
- 社会科(53632)
- 社会科学(53616)
- 省(47976)
- 基金项目(47008)
- 自然(41253)
- 自然科(40308)
- 自然科学(40295)
- 自然科学基金(39603)
- 划(38822)
- 教育(34658)
- 编号(33867)
- 农(33249)
- 资助(32127)
- 发(27005)
- 重点(25940)
- 部(25298)
- 创(25225)
- 成果(24850)
- 国家社会(24762)
- 业(24736)
- 创新(23555)
- 科研(22872)
- 期刊
- 济(79012)
- 经济(79012)
- 农(63680)
- 农业(43136)
- 研究(39264)
- 学报(33547)
- 中国(30810)
- 科学(28562)
- 大学(25500)
- 学学(24849)
- 业经(22150)
- 业(19428)
- 财(17789)
- 融(16604)
- 金融(16604)
- 管理(15766)
- 农业经济(14353)
- 农村(13732)
- 村(13732)
- 版(12234)
- 问题(12217)
- 业大(11386)
- 经济研究(10659)
- 农业大学(10407)
- 技术(10358)
- 财经(9893)
- 世界(9865)
- 农村经济(9158)
- 经济问题(9077)
- 社会(8646)
共检索到229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秋博 张萌 白军飞
以理性成瘾理论为根基,基于全国五省市农村地区的一手调研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短视频对农村居民时间分配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短视频通过为农村居民提供有益信息促进了其非农劳动时间的增加,带来了数字红利;同时,短视频长时间的静态使用行为增加了农村居民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危害其身体健康。短视频的“红利”作用仅体现在日均用时0.5小时以内的群体中,而对沉迷于短视频的农村居民来说,短视频带来了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尤其对日均用时多于2小时农村居民的生产劳动(农业、非农劳动时间)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双重危害,且短视频对年轻女性居民的健康尤为不利。应高度警惕短视频的危害,避免其发展成为“数字鸦片”,可探索按照短视频内容进行分类、分级限制管理,以保留其优势、规避其危害。
关键词:
短视频 农村居民 时间分配 身体健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光辉 邢镭
在社交媒体“去中心化”算法机制下,数字用户参与决定了目的地短视频能否从社交媒体流量池“脱颖而出”。故事作为旅游者经历的核心,讲好故事既能有效重现旅行经历,也是目的地短视频内容营销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缺乏对叙事性目的地短视频的研究,也缺少其对数字用户参与影响研究的关注。本研究旨在结合短视频情景与旅游产品特征,首次尝试对目的地短视频的故事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将目的地短视频的故事结构归纳为四个要素,即可理解情节、可识别角色、逼真度和想象享乐性。利用Python软件,本研究收集了在抖音平台上近半年与长沙旅游相关的短视频,并获得了用户在线行为数据与短视频特征。通过结合大数据与故事内容分析,实证检验了目的地短视频故事各要素对多维数字用户参与的影响,并以叙事传输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特征变量下,除了可识别角色之外,可理解情节、逼真度、想象享乐性与数字用户参与均显著正向相关。此外,叙事传输在可理解情节、逼真度、想象享乐性与用户收藏、评论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但在点赞与分享行为中不起中介作用。故事来源对想象享乐性与收藏行为、分享行为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本研究深化了学者与数字营销人员对故事构思的理解,为创造符合用户需求的旅游故事和预测传播效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亚楠 王海成
数字乡村具有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特征,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信息红利和互联网机遇对农村居民网购具有巨大的影响效应,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结构,释放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活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基于200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对农村居民网购的影响效应发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网购水平,且该影响效应是通过生存型网购、享受型网购、发展型网购等多维路径同时实现的。从结构上看,数字乡村对发展型、享受型、生存型网购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从区域上看,数字乡村对农村居民网购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由于各地区农村经济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不同,数字乡村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这符合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在粮食主产区影响效应较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影响效应较弱,可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效应,实现粮食增产、农村居民增收双重目标。由此,为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网购水平,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农村移动通信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进行互联网消费提供便利;需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和畅通的物流体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发农村电商业务;需要监管部门规范农村电商交易,把控电商产品质量,保障网购环境安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宣蓉 范静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消费水平影响的总体效应和中观结构层面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民消费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作用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滞后一期的影响强度要高于当期影响。因消费类型的不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当期正向促进效果仅表现在食品衣着、生活用品、交通通信类消费,而滞后一期的正向促进效果则还延伸至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类消费,且影响程度也总体提高。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消费 效果 异质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天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字金融的各个方面构建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模型,并从消费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两方面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的享乐型消费来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数字金融对我国中部省份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强。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升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立强 王伟静
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21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区的影响大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区,对具有高消费升级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发挥收入的中介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数字物流 消费升级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剧小贤
农村家庭消费提质升级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数字经济测度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渠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尹含 孙伯驰
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文章从微观农户视角通过数字乡村整体架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数字乡村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akwani指数上升0.0010。(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使收入差距提高了0.0009,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3)异质性分析还发现,通过数字乡村建设,非林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187万元,非林业生产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656万元,两者增收效果更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精英俘获,高学历农户和高社会资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0.0496万元和0.0267万元,不利于弱势群体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带来了严峻的收入分化问题。(5)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使高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加1.5457万元,非农就业的概率增加0.1427,从而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根据研究结论,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补足乡村经济数字化和林业生产短板,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荣 吴云峰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润哲 魏君英 陈银娥
文章基于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影响和消费类别、区域、消费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这两个角度,实证检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村居民的服务消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从服务消费类别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最大,交通通信消费次之,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影响最小。从区域差异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医疗保健消费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则对交通通信消费影响最大。从服务消费水平差异来看,在整体服务消费支出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中消费水平影响最大,在分类服务消费支出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最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居民 服务消费 消费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丹 姚明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助农政策的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这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匮乏有很大的关系,而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农村金融无法普及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效应。构筑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黄子祺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韧性,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已经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更为显著;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此外,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星阳 胡延杰
【目的/意义】近年来,短视频版权侵权问题日益凸显。短视频平台义务范围的确定既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治理短视频侵权问题的关键着力点。【设计/方法】总结归纳理论界和实务界就短视频平台义务范围的争论焦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短视频平台的义务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结论/发现】就主动审查义务,应要求平台运用版权过滤技术对用户上传的短视频进行主动筛查,但须就义务的履行方式、条件等进行调适以缓解技术的局限性和成本问题。就通知审核义务,应要求平台对通知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对二创短视频的合理使用情形进行着重审查。就事后保障义务,应规定平台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重复侵权,并根据具体情形界定必要措施的范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建杰 尹子伊
考察农村居民信息渠道选择的行为和意愿的特征,并从社会与经济资本、信息资本和信息资本障碍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数字化渠道选择的因素,探索如何培育"数字农民"。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部分农村居民仍倾向于通过传统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但较多农村居民有向"数字农民"发展的意愿,乡村宽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现实,考虑新技术如何为传统信息渠道赋能。政府要重新审视信息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通力合作,加大针对农村居民的互联网培训,改善外部环境,扫除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各类障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书屹 姜天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