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2)
- 2023(18483)
- 2022(15215)
- 2021(14510)
- 2020(11672)
- 2019(26898)
- 2018(26673)
- 2017(48118)
- 2016(26926)
- 2015(30647)
- 2014(30343)
- 2013(29461)
- 2012(26936)
- 2011(24484)
- 2010(24546)
- 2009(22412)
- 2008(21754)
- 2007(19093)
- 2006(17035)
- 2005(15251)
- 学科
- 济(100352)
- 经济(100248)
- 管理(81362)
- 业(70922)
- 企(60503)
- 企业(60503)
- 方法(44007)
- 数学(37241)
- 数学方法(36798)
- 中国(34089)
- 财(27841)
- 业经(26675)
- 农(26499)
- 教育(23960)
- 学(23343)
- 理论(20724)
- 制(20003)
- 贸(19795)
- 贸易(19783)
- 易(19308)
- 务(18308)
- 财务(18228)
- 财务管理(18193)
- 和(17685)
- 农业(17523)
- 地方(17410)
- 企业财务(17253)
- 银(16743)
- 银行(16704)
- 环境(16135)
- 机构
- 大学(378236)
- 学院(371288)
- 管理(144951)
- 济(142605)
- 经济(139131)
- 研究(128866)
- 理学(123406)
- 理学院(121970)
- 管理学(119950)
- 管理学院(119221)
- 中国(94532)
- 京(83355)
- 科学(78463)
- 财(66773)
- 所(64155)
- 研究所(58532)
- 中心(57914)
- 范(57677)
- 师范(57263)
- 江(54909)
- 农(53970)
- 北京(53957)
- 财经(52791)
- 业大(51411)
- 经(48181)
- 院(46854)
- 师范大学(46785)
- 州(44782)
- 经济学(42509)
- 农业(42052)
- 基金
- 项目(250448)
- 科学(197913)
- 研究(190485)
- 基金(179751)
- 家(155860)
- 国家(154465)
- 科学基金(132237)
- 社会(118570)
- 社会科(112143)
- 社会科学(112114)
- 省(95956)
- 基金项目(93911)
- 教育(92160)
- 自然(83467)
- 划(82687)
- 自然科(81426)
- 自然科学(81405)
- 编号(80023)
- 自然科学基金(79950)
- 资助(73256)
- 成果(67487)
- 重点(56796)
- 部(56550)
- 课题(56488)
- 发(53700)
- 创(51781)
- 项目编号(49572)
- 教育部(49190)
- 国家社会(48658)
- 创新(48080)
- 期刊
- 济(157857)
- 经济(157857)
- 研究(116992)
- 中国(82030)
- 教育(67725)
- 学报(56897)
- 管理(54218)
- 科学(52391)
- 财(51927)
- 农(48094)
- 大学(43363)
- 学学(38808)
- 技术(34677)
- 农业(34186)
- 融(29602)
- 金融(29602)
- 图书(26371)
- 财经(25514)
- 经济研究(25357)
- 业经(24598)
- 经(21924)
- 业(20313)
- 问题(19298)
- 书馆(18302)
- 图书馆(18302)
- 理论(17601)
- 坛(17243)
- 论坛(17243)
- 职业(17041)
- 技术经济(16815)
共检索到56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荣 高志豪 魏明珠 王晓宇
[目的 /意义]在学科更名、数字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背景的非线性叠加效应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转变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方法 /过程]首先对数字中国建设内涵和学科更名背景进行阐释,然后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务与逻辑转向,并探寻学科研究生教育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结果 /结论 ]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转向方面应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辅助国家推进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治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等重大战略,实现学科内涵的守正与创新、学科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学科应用的固本与延伸,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常琅 张泽慧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把握百年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胸怀"两个大局"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出发点。新阶段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优化调整、效率优先、协同发展、服务贡献和全方位开放的逻辑,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化国际与交流合作新局面。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 逻辑意蕴 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秦春秀 马茜茜 马续补 时莹
[目的/意义]场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本文系统探究场景的内涵、特征并构建场景分析模型,以期为场景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框架。[方法/过程]使用文献分析法剖析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概念,分析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场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分析模型。[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在服务主体、研究对象、空间和研究目标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域特征,并在提高要素整合能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构建的场景分析模型由空间、时间、技术设备、信息资源、用户五大核心要素构成,关注场景与信息资源管理各环节工作的交互过程,可为场景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研究提供参考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基于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应具备技术文化、技术技能、技术伦理与技术治理等技术能力。而肩负着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则在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价值逻辑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教育赋能技术文化,助推乡风文明现代化转型;技能培训教育赋能技术技能,促进农业农村智慧化发展;生态理念教育赋能技术伦理,加快生态型乡村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教育赋能技术治理,强化乡村治理效率与规范。为更好地促使职业教育切实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应当遵循价值向度、技术向度、场域向度和服务向度的实践理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高素质农民 技术能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心怡 甘佩玄 陈雅
文章阐述了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学科体系构建和发展策略。从新文科建设和一级学科改名出发,分析了学科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具体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建设、培养路径、专业模块等维度剖析并构建了核心学科体系。文章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进行学科建设,要更新认知观念,树立学科自信,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国际融合,传播中国声音,突出中国特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钊 侯剑华 陈劲松
[目的/意义]顺应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形势,面向学科生长点,分析开展地理标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解析其研究逻辑。[方法/过程]对文献调研资料、地理标志政策形势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首先阐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拓展地理标志研究领域的必要性,进而从信息内核、信息资源本质及价值3个维度对地理标志信息资源的内涵进行解析,最后提出地理标志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研究框架。[结果/结论]开展地理标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机会,可基于四类信息资源、扎根在三大领域、沉浸在六大现实情景中进行地理标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关键词:
地理标志 信息资源管理 知识产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宇 孙凯骋
长期以来,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选拔过程普遍存在学历歧视与“近亲繁殖”现象,其现实合理性和“学历信号表征科研能力”的直觉性逻辑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否成立,亟待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文章以信号理论为依据,将国内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背景和“近亲繁殖”两方面检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教师中外文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本”的中文产出显著低于“铜博”,但外文产出差异不显著;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文产出较低,外文产出较高;海外经历对中外文科研产出均会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程度“近亲繁殖”的教师中文产出显著低于“外来者”,而具有本科学缘对外文产出有显著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第一学历歧视”现象不具有现实合理性,也为杜绝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学术家族体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群 吴真玮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成长经济效应,这些变化对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M),拓展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推动了企业管理的进步。而当前企业在运用e-HRM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企业对e-HRM的认知与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针对当今企业实施e-HRM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企业在实施e-HRM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企业有效实施e-HRM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琪 杨敏 石磬 王蓉蓉 龙陶陶
未来教师培养需要新范式赋能。虚拟现实为教师提供了“沉浸”“反思”“近迁移”的学习情境,为未来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阐释了虚拟现实促进未来教师培养的内在逻辑,从提升反思与移情能力、增强教学适应性、培养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促进教学互动等场景,描绘虚拟现实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进展;聚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系统设计,从整体性设计框架、适应性干预方式、移情机制和职前教师整合示范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虚拟现实赋能未来教师培养,需超越个别案例有效性的探索,使其在更广范围内体现适应性,着力构建沉浸式具身交互场景,促进教师在行动中认识以及在实践中反思,以实现对新教学样态的精熟掌握。自适应技术为虚拟环境中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有潜力成为支撑未来教师能力发展的创新数字底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予 卢小宾 牛力 刘力超
[目的/意义]新文科建设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群的交叉融合与系统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课程群建设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本研究旨在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一线本科教学实践,提出一种名为“课程立方体”的全新课程建设模式,以有效支撑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新型课程群建设。[方法/过程]首先深入剖析新文科背景下传统课程群无法支撑信息资源管理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内在机理,其次针对所凝练的核心问题提出课程立方体构建的核心理念,然后基于此提出课程立方体的模式设计方法,进而通过教学实践范例阐述该模式实现方法与效果,最后构建课程立方体建设所需的支撑体系。[结果/结论]归纳了传统课程群“一维课程链”和“二维课程组”的两种建设模式,发现其中存在课程系统性和协同性欠佳的共性问题;明确了课程立方体作为新兴课程群基本组成单元的功能定位及其知识串联与能力复合双螺旋的教学目标;以层次结构设计、课程耦合方法、课程协同机制共同组成了课程立方体的模式设计方法,进而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一线三层四课”实践范例验证了该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实现效果,最后提出了课程立方体的配套支撑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新文科背景下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交叉学科的新型课程群建设与落地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红京
区域文化是地域范畴内形成的文化形态,也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承载着记录、保护、传承区域文化职能的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旅游文献资源,旅游文献数字化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地方文献,而且在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在新领域的服务价值。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从地方文献中挖掘旅游信息资源实施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旅游信息资源和建设利用的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葛章志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改革举措,开辟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赋权之后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如何行使,成为当前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总结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共有在权源、主体、客体、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阐释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的规范行使要求,强调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目标的协调,进而揭示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的典型风险。研究发现:事前的风险防范需优化权属自治,引导科研人员和单位在赋权协议标准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充分与细致的协商;事中的风险防范需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以促进协同防范;事后的风险防范需厘清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风险共担以回应权责利的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德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文章从分析入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 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毅 白文琳 李洁
[目的/意义]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科交叉、技术赋能、教学模式等多个维度的创新。[方法/过程]文章在界定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项目化实践典型案例的关键要素分析,从中提取出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项目化学习的具体特征,阐述了在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和创新意义。[结果/结论]文章认为以真实项目实践为牵引(情境嵌入)、以科研平台或新文科实验室为载体(情境建构)和以沉浸式案例教学为补充(情境感知)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主要途径。项目化学习对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是:以项目为载体打破专业边界,促进教学内容的交叉融合;以项目运作的技术赋能,加快专业内容更新;以项目挑战性的兴趣驱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以项目创新的成果产出,彰显人才培养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