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
- 2023(16)
- 2022(13)
- 2021(12)
- 2020(23)
- 2019(34)
- 2018(40)
- 2017(42)
- 2016(17)
- 2015(39)
- 2014(23)
- 2013(31)
- 2012(12)
- 2011(14)
- 2010(22)
- 2009(16)
- 2008(22)
- 2007(17)
- 2006(12)
- 2005(9)
- 学科
- 管理(84)
- 人事(68)
- 人事管理(68)
- 济(63)
- 经济(63)
- 学(36)
- 中国(31)
- 业(30)
- 企(25)
- 企业(25)
- 经济学(24)
- 工作(19)
- 教育(19)
- 图书(17)
- 方法(17)
- 书馆(16)
- 图书馆(16)
- 社会(15)
- 作者(13)
- 工作者(13)
- 年(13)
- 经营(13)
- 1949(12)
- 划(12)
- 农(11)
- 土地(11)
- 业经(10)
- 制(10)
- 史(10)
- 数学(10)
- 机构
- 大学(240)
- 学院(210)
- 管理(100)
- 理学(90)
- 理学院(90)
- 管理学(87)
- 管理学院(87)
- 济(80)
- 研究(77)
- 经济(75)
- 中国(65)
- 师范(53)
- 范(53)
- 教育(51)
- 京(49)
- 师范大学(49)
- 财(49)
- 科学(38)
- 部(36)
- 北京(35)
- 商学(35)
- 商学院(35)
- 系(32)
- 书馆(31)
- 图书(31)
- 图书馆(31)
- 江(31)
- 所(30)
- 财经(30)
- 经(29)
共检索到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之元
我和荣敬本老师相识于1980年代初,记忆中是通过吴敬琏老师的介绍。当时我读大学本科,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对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一书的书评,得到了顾准的弟弟陈敏之老师的注意,并转给了吴老师。和荣老师第一次见面似乎是在他西单附近的编译局宿舍里,具体谈的细节已经记不得了,但他平易近人的态度至今难忘。1985年,吴敬琏,荣敬本和赵人伟三位老师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这一杂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进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也有幸几年后成为了这一杂志的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新军
2017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上午,身在美国的我从同事发来的微信中,惊悉荣敬本老师昨日因病不幸逝世,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虽然我知道荣老师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好,但是真的到了天人永隔的时刻,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尤其是我,1986年7月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编译局,前16年就一直在荣老师任主编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简称"《比较》杂志")工作,从一名普通编辑,成长为资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我没有记日记和整理个人文字档案的习惯,别人给我的信件,无论是过去的纸质信,还是现在的电子信,绝大部分我也不会长久保留。惟独汪敬虞老师的纸质信(他没有给我写过电子信),我大部分仍完好地保存着,因为我特别重视汪老师给我的信。汪老师逝世后,我把这些信拣出,重新读了一遍,脑海中又浮现出自1984年我与汪老师首度书信联系,后考入他门下做学生以来的历历往事,胸中涌起无尽的惆怅。逝者已去,但其精神永存。汪老师的学术精神对我的垂范和激励作用是终身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冬
我是1995年来编译局当代所工作后认识荣老师的。那一年,荣老师62岁,已经不在领导岗位上,但因为是离休干部,依然来局工作,主持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的工作。那个时候,研究所的会议不多,集体活动也少,一个新来的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研究所不多的人认全,熟悉。然而,来局不久,我就和这个戴着高度眼镜、头发有些乱、衣服上偶有饭菜痕迹,思维非常敏锐的矮个子老头熟悉起来。第一次认识应该是在五楼的那间有一对布套沙发的办公室里。我敲门进去想找近期出版的杂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竹
我与成老相见于1991年的全国物价工作会议上。那时,我还是一名刚到地方物价部门任职不久的新兵,而他则是刚从国家物价局局长之岗离任不久的老领导。当时也是他担任中国价格学会会长之时。其后,虽在每年一度的学会年会上能聆听到他的工作报告与讲话,由于会期短暂,也难得有几次近距离的接触。2000年之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廖荣华
笔者长期从事成本会计教学与理论研究,通读了当前高职主要的成本会计教材,这些教材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处理基本一致,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特别是邹金伶与董想二位老师发表在《财会月刊》上的二文,对我启发很大。因而,针对当前教材及以上二文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江乃武
2002年5月9日,原全国高校图工委常委、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图书馆杂志》主编、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吴观国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吴观国同志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图书馆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的业绩和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吉林农业大学原馆长江乃武先生专门为此寄来诗作,悼念观国先生。在此,本刊特编发此诗,以寄托对观国先生的哀思。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师丽梅
人生不过是百年旅途,而百年的人生却是各不相同。辉煌的、平凡的,雍容的、恬淡的。而平凡中的伟大是胜过辉煌的,恬淡中的雍容是最华贵的。我的恩师李修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集恬淡、雍容、华贵于一身的至尊学者。在我们华夏这片天地之间,在我们这百年之间,李修宇先生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图书馆学研究、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志宏
关君蔚教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从事防护林事业是与敬爱的关老师的教导分不开的.他的思想与作风,对我所从事的工作一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今天值关教授80寿辰之际,我怀着无比喜悦和感激的心情,说一声:"祝您幸福长寿!谢谢您的培养和教诲!"1951年我聆听了关老师讲授的水土保持课,使我知道了大自然对人类有恩赐,也有灾害;人能战胜自然灾害,可以把它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水土保持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措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尔康
我于1955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读本科,毕业后留系任助教,又师从郑毅生天挺读研究生课程,于今64年,在求学和任教期间受教于南开的各位恩师。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感谢师恩的心情愈加浓烈,撰此文以抒发我的情怀,在百年校庆之际表达对他们的深切怀念。我从四个方面缅怀老师:(1)听课的初步感受;(2)温馨回忆,情感交流;(3)重温老师学术观点终身受益;(4)老师坚持真理的学术风范,为学界树立做"诤友"的楷模。历史系原本是小系,自从郑毅生师、雷伯伦师加盟以来,蒸蒸日上,在全国史学界名列前茅,一度处于数一数二地位,就是靠我的老师那一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辈发扬光大所致。能否保持兴旺景象?南开学人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继承、发扬南开历史学祖师爷的优良传统,坚持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用史学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南开史学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关键词:
南开大学历史系(学院) 郑天挺 雷海宗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姜四军
岁月如梭,转眼我从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现改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毕业20年了。从迈进校门到步入社会,会计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念兹在兹,大学时代的诸多恩师是我会计生涯中的指路明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进入中南财经大学的时候,会计大家云集,一踏进校园就聆听到了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和会计教育家杨时展教授的《会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讲座。杨时展教授那时已是博士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