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0)
2023(4624)
2022(4166)
2021(3845)
2020(3497)
2019(8438)
2018(8320)
2017(16653)
2016(9374)
2015(10943)
2014(11247)
2013(11440)
2012(10893)
2011(9896)
2010(9952)
2009(9459)
2008(9642)
2007(8938)
2006(7510)
2005(6720)
作者
(29428)
(24934)
(24709)
(23678)
(15522)
(11985)
(11512)
(9780)
(9151)
(8788)
(8345)
(8269)
(8105)
(7897)
(7817)
(7781)
(7767)
(7324)
(7161)
(7117)
(6315)
(6118)
(6098)
(5741)
(5639)
(5596)
(5592)
(5427)
(5097)
(5045)
学科
(41742)
经济(41705)
(24833)
管理(24595)
方法(22506)
数学(20362)
数学方法(20200)
(18530)
企业(18530)
(13161)
(10324)
中国(9397)
(9169)
农业(8455)
(8449)
贸易(8449)
(8196)
地方(8075)
业经(7466)
(6966)
(6438)
(6285)
财务(6271)
财务管理(6250)
企业财务(5859)
(5703)
银行(5683)
环境(5458)
(5449)
金融(5447)
机构
大学(143167)
学院(142379)
(59497)
经济(58248)
管理(53469)
研究(48940)
理学(46194)
理学院(45671)
管理学(44854)
管理学院(44592)
中国(36862)
(32057)
科学(31771)
(30415)
(26494)
(25957)
农业(25788)
业大(25157)
研究所(24255)
中心(23036)
(21839)
财经(20931)
北京(18957)
(18917)
经济学(18432)
(18260)
师范(18054)
(16983)
经济学院(16912)
(16637)
基金
项目(93044)
科学(71468)
基金(66390)
研究(65824)
(58631)
国家(58157)
科学基金(48119)
社会(40224)
社会科(38037)
社会科学(38021)
(36814)
基金项目(35513)
自然(31705)
(31372)
自然科(30894)
自然科学(30881)
教育(30369)
自然科学基金(30331)
资助(27720)
编号(27542)
成果(22411)
重点(21270)
(21037)
(20250)
(18807)
课题(18555)
科研(18546)
计划(18178)
创新(17675)
教育部(17393)
期刊
(62914)
经济(62914)
研究(38124)
(28974)
学报(25722)
中国(25689)
科学(21968)
(20831)
农业(19780)
大学(18483)
学学(17546)
管理(16325)
教育(12364)
技术(12328)
(11327)
金融(11327)
(11067)
业经(10699)
财经(10297)
经济研究(9819)
问题(9241)
(8803)
(7991)
技术经济(7976)
理论(7440)
统计(7418)
(7091)
商业(7004)
实践(6797)
(6797)
共检索到204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利用出土文献,结合正史、地方志、农书等传世典籍,对■的字体、名称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是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地域、习俗、时代差异,名称、写法各有不同。■别名穄。所谓关西谓之■,冀州谓之穄。唐宋时期■的名称出现以稷冒穄的现象,明清以后虽逐渐得以厘清,但稷穄分歧产生的影响遗留至今。明清至民国以后,■的名称又出现黍、■、穄合称为黍或■或黄米的现象。这些称法在各地方约定俗成,不言自明。不同区域名称相同,所指却不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贞  
"三贾均市"是唐代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准则,它源于汉代每月对市场货物定期评估的"月平"制度。具体说来,唐代市司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并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在此基础上,市司制定市估文簿,并报送州郡仓曹及尚书户部备案,作为官方平赃定罪、官民之间和市与和籴交易以及赋税折纳的依据。这种每隔十天的物价评估,不仅在两宋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运用,而且在明清的物价评定与奏报中也能看到些许类似的痕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青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为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口粮外,主要用于饲料和造酒以及货币使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数万件文书。其中有确切纪年者,最早的为西凉建初十二年(416),最晚的是宋咸平五年(1002)。这批文书绝大部分为写经,但也有一部分官私文书。大体与此同时,吐鲁番地区也出土了一些文书,其中有纪年者,最早的是西晋元康六年(296),最晚的是元至元十七年(1280)。由于历史原因,这批文书大都流落国外,但有显微胶卷、版图、录文可资利用。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队曾在吐鲁番地区进行十多次考古发掘,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修建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制定严格的灌溉用水制度,设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制。灌溉中既体现了《水部式》"依次取用"和"务使均普"的总原则,又保持地方用水的独特性,在灌溉中始终遵循"自下始"的原则。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役"的原则,建立灌溉设施日常维护机制。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的灌溉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更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灌溉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江泓,张志军  
吐鲁番地区粮食生产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新疆吐鲁番地区科委张江泓张志军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中部,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自然条件特殊,高温、干旱、多大风等不利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粮食作物的生育,粮食生产长期处于低产出、低效率、低水平。与粮食生产形成鲜明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更有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有不少反映唐代乡村社会状况的资料。本文依据目前已刊布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的户籍、契约文书和书信,特别关注了均田制下村民社会的经济状况、村民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村民社会构成的贫富分化,以期通过援引文书中记载的人及其日常经济活动,更加直接地反映长时段内唐代村民经济身份变迁的事实和过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新国  
唐前期户籍的管理措施与以租庸调制为主的赋役制度密切相关。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以及《斯坦因所获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等资料中户籍文书的基本范式,探讨了唐前期的户籍管理措施,通过对唐前期西州户籍文书的详细梳理,认为唐前期户籍管理较为严格,主要体现在户主的确定,家庭成员的年状、身份,户籍的变动信息,民户的户等、赋税情况以及受田数额等方面。揭示唐前期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租庸调等各项赋役的征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吐鲁番出土唐代经济文书札记杨际平一、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所见之开元中括户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唐墓出土的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①有一段内容与开元中括户有关;(前略)101蒋化明年廿六102化明辩:被迥先是何州县人?得共郭林驱驴?仰答。但化明103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谭燕亮  
敦煌会计文书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料,不仅为会计研究,而且为经济、社会关系、契约制度、户籍制度、佛寺关系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参考和文献依据。敦煌会计文书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与唐五代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繁荣的东西文化交流、寺院特殊的社会地位和高度发达的单式记账方法是分不开的,体现了科学与原始、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银芳  潘伯荣  阿迪力·吾彼尔  管开云  张海波  沙东  
为减轻葡萄越冬掩埋的劳动量,2011和2012年冬季在新疆吐鲁番进行了葡萄越冬黑塑料布双层和单层、白塑料布单层覆盖,逐日观测其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探讨葡萄越冬覆膜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黑塑双层覆盖优于单层,寒冷期的最低温度双层覆盖高于单层覆盖1.3-1.5℃,最高温度高于单层覆盖2.6-3.0℃,有利于抵御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冻害。双层覆盖的生长期比单层覆盖增加了3-15 d,更有利于葡萄生长。但在转暖期的最高温度,双层覆盖高于单层覆盖5.9-9.4℃,有增温过快的温室效应弊病,白塑材料优于黑塑材料,生长期比黑塑材料增加了12 d。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建议秋季最低气温稳定在0℃时应该封边防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敦煌文书为主,并征引其他历史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吐蕃时期不仅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就是农业经济也达到相当的水平。那种认为吐蕃时期畜牧业经济尤其农业经济落后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少锋  
本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 ) 1 990年以来经济效益的变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子刚  毛文坤  郭庆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三大作物(稻谷、玉米和小麦),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三大作物的国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三大作物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玉米和小麦历年生产状况,探讨其消费格局及需求变化,剖析其供求及库存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