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3)
2023(12454)
2022(10908)
2021(10557)
2020(8789)
2019(20583)
2018(20648)
2017(37747)
2016(21594)
2015(24505)
2014(24713)
2013(23639)
2012(21569)
2011(19460)
2010(19661)
2009(17315)
2008(16775)
2007(14477)
2006(12764)
2005(11240)
作者
(59541)
(49217)
(48799)
(46704)
(31432)
(23661)
(22330)
(19450)
(19021)
(17744)
(17004)
(16430)
(15636)
(15569)
(15333)
(15050)
(15012)
(14780)
(14112)
(14112)
(12412)
(12310)
(11875)
(11297)
(11191)
(10990)
(10952)
(10851)
(9984)
(9698)
学科
(74151)
经济(74070)
管理(55217)
(51043)
(43140)
企业(43140)
方法(34252)
数学(29234)
数学方法(28772)
中国(25158)
教育(24490)
(19831)
(19578)
理论(18781)
(17822)
业经(16567)
地方(16197)
技术(14038)
(13519)
农业(13051)
教学(12966)
(12375)
贸易(12366)
(12330)
(11962)
环境(11078)
(10950)
财务(10878)
财务管理(10854)
(10597)
机构
大学(292618)
学院(286986)
管理(109928)
(101231)
研究(98714)
经济(98445)
理学(95684)
理学院(94457)
管理学(92477)
管理学院(91934)
中国(66005)
(64756)
科学(62750)
(49620)
(48695)
师范(48330)
(45773)
研究所(45477)
(44526)
(43407)
中心(43321)
业大(42864)
北京(41723)
教育(40959)
师范大学(39505)
财经(36636)
技术(36402)
(36021)
(35112)
农业(34597)
基金
项目(198779)
科学(156668)
研究(151587)
基金(139422)
(120799)
国家(119628)
科学基金(102071)
社会(90378)
社会科(85162)
社会科学(85137)
(80011)
教育(77671)
基金项目(74056)
(68997)
自然(66538)
自然科(65004)
自然科学(64989)
编号(64769)
自然科学基金(63770)
资助(57010)
成果(54954)
课题(48066)
重点(45958)
(44755)
(42624)
(41936)
项目编号(39800)
(39126)
教育部(38893)
创新(38649)
期刊
(110781)
经济(110781)
研究(91885)
教育(69637)
中国(68591)
学报(46066)
科学(41730)
管理(40131)
(39647)
大学(35732)
(33385)
学学(31806)
技术(30172)
农业(28141)
(19230)
金融(19230)
职业(17799)
业经(17706)
图书(17238)
财经(17051)
经济研究(16884)
(14908)
(14494)
科技(14302)
问题(13507)
(13503)
论坛(13503)
理论(13366)
(13176)
(12831)
共检索到428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意见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将"三助一辅"研究生单纯作为科研、教学、管理的支撑或补充,将"三助一辅"工作单纯作为助学助困渠道等倾向,相关管理还不够科学规范,限制了"三助一辅"作用的充分发挥。意见要求,重视发挥"三助一辅"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强化和落实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三助一辅"工作的统筹协调,保证"三助一辅"岗位提供能力与培养需求相适应,建立完善指导与培训体系。针对如何建立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意见明确,要建立开放、公开的聘用制度,分类进行岗位管理和考核,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帅  唐广军  
本刊讯3月263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2017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班",来自全国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10所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研究生院(部、处)负责培养工作的管理人员共143人参加了学习研讨。研讨班聚焦研究生培养工作,交流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研讨班共组织开展了14场专题报告、2次分组讨论、3次专题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作开班报告,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围绕"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华  迟道才  刘洋  高云  
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开展"三助一辅"工作实践,"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以下不足:因岗位与毕业后就业方向有偏差,研究生参与"三助一辅"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受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影响,参加"三助一辅"工作的研究生待遇与期望值有差距;因参与"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人员流动性大,相关部门参与度亟待提高;"三助一辅"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科学设置各类岗位的合理待遇,因此,加强完善和改进研究生"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工作模式,必须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三助一辅"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抓手;理顺高等教育的各项管理机制,统筹协调"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增强"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师生参与度,促进民主管理和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完善"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考核制度,科学规范研究生教育的薪酬制度;完善"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长效机制,有效拓展多元化经费筹集制度;增强"三助一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涛  雷世富  王忠海  
回顾了研究生"三助"工作,认为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工作具有培养、资助及完善补充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功能。实现"三助"功能,需要建立健全"三助"工作制度;理顺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四者在"三助"工作中的关系;统筹学校资源,多渠道筹措"三助"资金,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待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胜  吴旭红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人文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教育,包含了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占有人文知识教育资源优势的文科研究生,其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笔者在分析目前我国文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中存在缺陷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促进文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秋蕊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梳理,对其涵盖的奖助措施和制度机制进行整体性、有机化的分析,并从制度层面归纳出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所发挥的保障性、激励性和导向性三大作用机制,结合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即应形成助学贷款和研究生"三助"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应形成多样性、梯度化的奖学金体系,应突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导向性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玲  王凤姣  龚蛟腾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职业实践技能、社会协同能力和创新创业才能,其核心能力的缺失会造成人才竞争优势降低、学科声望提升受阻、图情事业发展驱动不足,以及图情教育缺乏支持等不良后果。文章提出通过采取优化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开展协作办学等措施,提升MLIS获得者的核心能力,进而克服跨专业报考教育劣势、功利目的严重、培养方案同质、师资水平失衡等制约MLIS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川  胡乐乐  
认为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指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对于他们洞察力、鉴赏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广泛阅读、勤写论文以及方法论的学习,能够实现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祎鸿  
认为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导师应该是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者、创造性的知识传递者、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市场化引路者以及研究生做人的楷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宝林  
数学课历来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毫无列外,“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久以来人们就这样评价数学的重要性。对此,这里不作过多的论述,本文的重点是探讨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齐善鸿  乐国林   刘明   吕波   李培林  
认为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即知识结构的缺陷、道德教育的缺位、心理教育的缺乏和能力培养的缺憾。提出欲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而基于结构主义的全人教育是实现这一创新的可以尝试的选择,从做人的教育、道德塑造、实践的给养、多元立体学习等方面实现研究生综合结构的完善,达至研究生教育的“全人性”,培养出适应动荡环境的具备充分自我发展潜质的精英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振洪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者论述了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探讨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致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以大量事例为基础,论证了艺术教育对于研究生的价值取向、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作用,认为应该引起高等学校的足够重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1997年12月,王大中、钱伟长、杨福家等10名院士联名致函国务院领导同志,针对我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迟缓,且地区间教材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呼吁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的领导与支持。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院士们的建议十分重视并作出了有关批示。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教育部于1998年设立了“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专项资金”,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组织编写和遴选出版500本左右高水平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选用。 遴选、出版、推荐一批系统性强、内容新、水平高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对于弥补各培养单位间在师资力量、教材水平上参差不齐的缺憾,缩小边远地区、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庆忠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三位导师,用他们的言行阐释了为师之道。乌丙安先生对我的影响是"美",他的神情和妙语让我记忆犹新;黄淑娉先生带给我的是"真",她的严谨和自律令我刻骨铭心;沙莲香先生带给我的是"善",她的责任和使命让我懂得学者的社会担当。通过现身说法,呈现了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也在研究生教育的期待中揭示了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