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5)
- 2023(12376)
- 2022(10847)
- 2021(10563)
- 2020(8609)
- 2019(20296)
- 2018(20257)
- 2017(37757)
- 2016(21519)
- 2015(24336)
- 2014(24654)
- 2013(23826)
- 2012(21842)
- 2011(19287)
- 2010(19454)
- 2009(17217)
- 2008(16763)
- 2007(14463)
- 2006(12600)
- 2005(10956)
- 学科
- 济(75405)
- 经济(75315)
- 管理(59796)
- 业(54309)
- 企(45649)
- 企业(45649)
- 方法(38129)
- 数学(33526)
- 数学方法(33173)
- 财(31646)
- 中国(25956)
- 教育(22718)
- 农(20148)
- 学(18428)
- 贸(18107)
- 贸易(18103)
- 易(17673)
- 理论(16253)
- 地方(16108)
- 业经(15805)
- 务(15766)
- 财务(15703)
- 财务管理(15650)
- 企业财务(14844)
- 制(14326)
- 财政(13694)
- 出(13420)
- 农业(13105)
- 技术(13079)
- 和(11880)
- 机构
- 大学(292015)
- 学院(286211)
- 管理(111198)
- 济(107591)
- 经济(105072)
- 理学(97207)
- 理学院(96065)
- 研究(95618)
- 管理学(94334)
- 管理学院(93813)
- 中国(65626)
- 京(63111)
- 科学(59085)
- 财(56457)
- 所(47671)
- 范(45996)
- 师范(45718)
- 研究所(43332)
- 财经(42284)
- 中心(41982)
- 江(41885)
- 业大(40757)
- 农(40565)
- 北京(40523)
- 经(38540)
- 师范大学(37550)
- 教育(36920)
- 院(34761)
- 州(33466)
- 经济学(32469)
- 基金
- 项目(197088)
- 科学(155844)
- 研究(150337)
- 基金(140910)
- 家(121140)
- 国家(120015)
- 科学基金(103059)
- 社会(92518)
- 社会科(87456)
- 社会科学(87433)
- 省(77160)
- 教育(75367)
- 基金项目(74884)
- 划(66249)
- 自然(66015)
- 自然科(64467)
- 自然科学(64451)
- 编号(63274)
- 自然科学基金(63273)
- 资助(58269)
- 成果(53200)
- 部(45502)
- 课题(45464)
- 重点(44640)
- 发(41686)
- 创(40890)
- 教育部(39856)
- 项目编号(39357)
- 大学(37987)
- 人文(37941)
- 期刊
- 济(112530)
- 经济(112530)
- 研究(94377)
- 中国(60387)
- 教育(59257)
- 财(45721)
- 学报(43237)
- 科学(39026)
- 管理(38225)
- 农(35314)
- 大学(33882)
- 学学(30458)
- 技术(27439)
- 农业(25072)
- 财经(20257)
- 融(19902)
- 金融(19902)
- 经济研究(18735)
- 业经(17656)
- 经(17197)
- 图书(15576)
- 问题(14822)
- 职业(14072)
- 理论(13680)
- 技术经济(13022)
- 科技(12882)
- 实践(12651)
- 践(12651)
- 业(12605)
- 贸(12553)
共检索到422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颖 司言武
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福利效应,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采用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储蓄率都为正相关,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作用更为明显,即政府教育支出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率同时提高,不符合"预防性储蓄"心理,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财政教育政策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
关键词:
教育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 居民储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溶沧
财政支出与储蓄──投资变动的相关论析和政策选择刘溶沧一、我国财政支出在动员储蓄──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条件下,国家财政收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长,是一个带规律性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财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麒麟 赖小琼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财政影响 储蓄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德华 李琼
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提供了一个研究政府储蓄问题的基本框架。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政府储蓄和财政统计中的财政盈余(赤字)并不是一个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按照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财政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政府储蓄计算过程的分类、整合,构造了一个政府储蓄的财政视角分解框架,将政府储蓄问题与财税问题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我国政府储蓄的各构成项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作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中国的政府储蓄率已经从4.83%上升至11.98%;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中国的高政府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扣除社保缴款后的宏观税负过高,政府消费占GDP比重偏低。除...
关键词:
政府储蓄率 分解框架 政府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中华 梁媛
很多年来我国一直是高储蓄国家,由于高储蓄抑制消费,在我国提升内需的现实要求和新经济战略形式下对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本文以城镇居民收入五等分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研究发现心理收入差距对高于中等收入的居民产生负影响,住房价格对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居民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对他们的储蓄率产生抑制。另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大部分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增加,收入增长率只对中等偏上居民组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青
近年来,为扩大地方政府财权、提高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动了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该项措施却并没有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甚至出现了持续递减的态势。文章以Sims-VAR模型为研究方法,论证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关系 抚养负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通过分析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延迟退休对居民储蓄率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法定退休制度下,受教育年限提高缩短了工作期,预期寿命提高则延长了退休期,两者共同减少了工作期与退休期之比,从而提高了居民储蓄率;而延迟退休恰好可以对冲这一变化,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利用系统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的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大约增加0.4个百分点;而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增加约0.75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居民储蓄率的下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受教育年限 预期寿命 储蓄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玲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程远 陈蕾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潘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城镇化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