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8)
- 2023(10501)
- 2022(8673)
- 2021(8660)
- 2020(7003)
- 2019(16186)
- 2018(15998)
- 2017(28008)
- 2016(16593)
- 2015(18951)
- 2014(19438)
- 2013(18529)
- 2012(17389)
- 2011(15808)
- 2010(16066)
- 2009(14265)
- 2008(14733)
- 2007(13118)
- 2006(11471)
- 2005(10590)
- 学科
- 济(55944)
- 经济(55871)
- 管理(42541)
- 业(37564)
- 企(30191)
- 企业(30191)
- 财(28419)
- 中国(25886)
- 方法(24667)
- 数学(21570)
- 数学方法(21305)
- 教育(21183)
- 农(15571)
- 学(15425)
- 制(14435)
- 务(13610)
- 财务(13592)
- 财务管理(13532)
- 理论(13290)
- 财政(13152)
- 企业财务(12918)
- 贸(12814)
- 贸易(12806)
- 易(12571)
- 银(11197)
- 银行(11177)
- 业经(10818)
- 政(10706)
- 行(10608)
- 体(10007)
- 机构
- 大学(230469)
- 学院(224276)
- 济(88808)
- 经济(86904)
- 研究(86823)
- 管理(71994)
- 中国(62284)
- 理学(61058)
- 理学院(60144)
- 管理学(58899)
- 管理学院(58446)
- 京(51374)
- 科学(51155)
- 财(50943)
- 所(45136)
- 研究所(40670)
- 范(39363)
- 师范(39070)
- 中心(36928)
- 财经(36684)
- 江(35440)
- 农(35016)
- 教育(34024)
- 北京(33927)
- 经(33506)
- 师范大学(32127)
- 院(30912)
- 经济学(29521)
- 业大(28912)
- 州(27515)
- 基金
- 项目(140206)
- 科学(110734)
- 研究(108691)
- 基金(100194)
- 家(87915)
- 国家(87082)
- 科学基金(72102)
- 社会(66968)
- 社会科(63197)
- 社会科学(63181)
- 教育(57895)
- 省(52375)
- 基金项目(50802)
- 划(47413)
- 编号(44713)
- 自然(44076)
- 自然科(43101)
- 自然科学(43085)
- 自然科学基金(42362)
- 资助(41979)
- 成果(40970)
- 课题(35015)
- 部(34389)
- 重点(33956)
- 性(31698)
- 发(30668)
- 教育部(30061)
- 创(28979)
- 年(28646)
- 中国(28351)
共检索到361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斌 钟宇平
基于经济学模型和教育充足的有关文献,本文首先对教育财政充足的"满足人道发展标准"、"垂直公平"、"高水平公平"和"限制但不减少教育优势群体的教育收益"四个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充足、效率和公平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其次总结出美国教育财政实践中五种主要的充足测量方法;最后结合模型分析和文献综述,就教育财政充足在当前中国教育财政改革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财政 充足 充足的测量 适用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文 李文军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事权与财权各自分摊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012年我国首次达成4%的整体目标,但是地方层次的教育经费在充足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于教育经费投入占GDP至少4%的总体目标的达成的可持续性还存在需要努力的方面。本文通过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充足性问题,并提出严格立法保障4%目标、建立全国性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标和教育多元化供给与投入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教育经费支出 充足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方芳
有关美国"教育财政充足"的讨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财政充足诉讼案,在法院、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中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此,教育财政的焦点由"公平"开始转向"充足"。美国有关"教育财政充足"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对"教育财政充足"的兴起原因、定义以及测算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美国 教育财政充足 评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灏
由于外汇储备充足性标准的演变趋势是充足性要求的范围不断扩充,标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却相对减少,实际情况与所述理论背离。因此,本文不认为GG-IMF准则有科学依据,它只是不计储备成本的理论鼓惑,并且带有知识的欺诈性。本文认为确定充足性标准的依据是国际收支波动风险和海外投资收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金燕
教育财政一般要遵循充足、公平以及中立的原则。在中国,区县一级财政是影响基础教育财政充足和公平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以北京市为个案,以区县为单位,使用统计数据从财政充足、公平、中立的视角来分析探讨基础教育的财政分配情况。研究发现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并不遵循财政中立的原则,当区县财政紧张时,容易压缩教育财政支出比率;当教育支出总量水平较低时,容易压缩公用部分经费支出;并且区县财政的安排还表现出渐进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
公平 充足 财政中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卜紫洲 侯一麟 王有强
本文利用2000年-2006年全国2150多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Evidence-based方法,考虑了教育需求、教育目标和标准、教育生产要素及价格、以及财政收入水平对基础教育支出最低标准的影响,建立了县级教育最低支出标准测算模型,计算了县级教育财政充足度,发现中国县级教育财政充足度在统计分布、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些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突破点之一为财政政策,使学生达到某种最低程度教育标准的财政政策就是教育充足财政政策。基于专业评估办法,如果没有市场因素可言,则将市场价值与教育充足投入有关部分相联系,推导其价格;如果存在市场意义的供给与需求,则根据市场规则确定价格,从而制定促进公平的教育充足财政政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教育充足 教育公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冯晓莹 韩永辉
本文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措施试行期间(2007~2011年)的监管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但资本监管对银行体系造成的监管压力有限,银行风险管理亟须更为有效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提高资本充足率促使银行提高绩效,增强竞争力,资本新规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有效监控隐性风险;适当修正风险测度方法,提高指标计算中的贷款信用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的权重,使之更符合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要求;加强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利用反周期缓冲资本,提高抗冲击能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祥云 张澜 童泽峰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备受社会关注,但究竟什么是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性,国内已有研究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至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含义及标准。已有国外研究和实践表明,确立学校财政拨款充足标准,必须要与教育结果关联,且要考虑学校所处环境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排除学校低效率行为。基于此,本文在明确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财政拨款充足性含义及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环境因素的学校拨款充足模型,运用拓展的线性包络分析方法排除学校低效率行为,以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B县、S县和J县所辖小学为典型案例,对各县所辖每一所学校达到该县设定教育结果水平所需最低成本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达到各县确认的优秀教育结果水平,排除低效率行为,超过60%的学校无需追加财政拨款。今后在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红生 朱保华
本文通过五变量的VAR和两变量的SVAR方法,运用1996年至2006年的月度数据分析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是否适合解释中国经济的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不仅实际利率对于一单位的实际税收正向冲击的反应基本为正;而且存在显著的通货膨胀与紧缩、产出扩张与衰退等两种交替脉冲反应过程。再结合基于中国经济的基本事实的逻辑推理,本文认为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在我们所考察的期间具有适用性。本文研究的重要现实政策含义在于,如果将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精神融入积极型货币政策(如泰勒规则)和盯住实际赤字目标的财政政策组合,那么中国政府就有可能同时实现价格稳定、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和谐社会三大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东光 张东海 罗光扬
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直是政府及个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衡量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异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因为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过大必将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两极分化的分配结构使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得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梅
随着我国对外合作勘探、开发近海海域石油资源事业的发展,外国石油公司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自保公司参与承保与其母公司投资比例相当的风险。出单公司承保后需将大比例的分保业务回分给自保公司,为了满足被保险人对赔付及时、可靠性的要求,在保单或再保险合同中约定分出公司在失去偿付能力而无法支付赔款或出现其他合同约定的情况时,分入公司必须就其应负担的再保险责任直接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即Cut Through Claus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