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6)
- 2023(10914)
- 2022(9250)
- 2021(8828)
- 2020(7471)
- 2019(17498)
- 2018(17378)
- 2017(31633)
- 2016(18599)
- 2015(21419)
- 2014(21929)
- 2013(21197)
- 2012(19698)
- 2011(17812)
- 2010(18325)
- 2009(17002)
- 2008(17314)
- 2007(15775)
- 2006(13668)
- 2005(12540)
- 学科
- 济(65405)
- 经济(65309)
- 管理(56016)
- 业(49990)
- 企(41815)
- 企业(41815)
- 财(32693)
- 方法(30654)
- 数学(27066)
- 数学方法(26769)
- 中国(23997)
- 教育(20983)
- 制(19262)
- 农(19100)
- 务(16857)
- 财务(16825)
- 财务管理(16770)
- 企业财务(15923)
- 学(15761)
- 财政(14123)
- 业经(13969)
- 理论(13802)
- 地方(13066)
- 体(12887)
- 贸(11893)
- 贸易(11891)
- 银(11888)
- 银行(11861)
- 农业(11769)
- 易(11565)
- 机构
- 大学(263511)
- 学院(257882)
- 济(100517)
- 经济(98137)
- 管理(91978)
- 研究(89522)
- 理学(78576)
- 理学院(77591)
- 管理学(76208)
- 管理学院(75681)
- 中国(63672)
- 财(57991)
- 京(56386)
- 科学(52918)
- 所(45771)
- 江(41988)
- 财经(41638)
- 范(41381)
- 农(41112)
- 师范(41075)
- 研究所(40860)
- 中心(40434)
- 经(37480)
- 北京(36237)
- 业大(36016)
- 教育(35562)
- 师范大学(33471)
- 农业(32168)
- 州(32004)
- 院(31701)
- 基金
- 项目(162792)
- 科学(128351)
- 研究(125478)
- 基金(114996)
- 家(98732)
- 国家(97781)
- 科学基金(82701)
- 社会(77369)
- 社会科(72968)
- 社会科学(72945)
- 教育(65365)
- 省(64882)
- 基金项目(60338)
- 划(55890)
- 编号(53658)
- 自然(51164)
- 自然科(49919)
- 自然科学(49902)
- 自然科学基金(49018)
- 成果(47316)
- 资助(46845)
- 课题(39915)
- 部(38512)
- 重点(38268)
- 发(35194)
- 制(34657)
- 性(33995)
- 创(33862)
- 教育部(33682)
- 项目编号(32622)
共检索到403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廖楚晖
从制度角度来分析教育财政,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教育财政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政府参与教育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机制,它主要取决于政府财政状况和全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程度:另一方面,教育财政是一种制度选择,是实现和协调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一种机制,它不仅取决于社会制度、国家教育发展政策,而且取决于利益集团之间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和博弈的过程。因此,教育财政的制度分析不仅需要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奕宏
建国以来,由于政府目标、财政资源分配、技术进步、制度选择集合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内在地决定了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从改革开放前的中央集权型"统收统支"体制到改革开放后的行政性分权型"财政包干"体制,再到目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性分权型"分税制"体制的变迁。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实际上反映着集权分权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变化过程。从制度上来说,这一变迁过程具有五大特征:体制变迁选择渐进性改革策略,体制变迁采取强制变迁方式,体制变迁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中央与地方具有明显的经济理性,体制的法制化程度不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由行政向宪政转变。
关键词:
财政 管理体制 变迁 制度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广庆 王有强
本文分析了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变迁过程,并利用1995—2006年28个省份(京、津、沪除外)各级财政获得的转移支付数额及其之间的相对比例、人均值等指标,从三个维度剖析上级对县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越是经济落后的省份越倾向于截留中央对县的转移支付,而越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则越倾向于加大对县的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县级转移支付 变迁 制度 分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永林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雷俊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英关于公共财政制度的传统政治制度基础,英国以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制度为传统,中国以夏商时代的专治制度为源泉。接下来分析了中英两国各自传统政治制度基础的经济学原因,并且进一步比较了英国从封建领主制演变成君主立宪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与中国从封建领主制走上封建君主制、王室财政制度的经济学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平 张春燕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废止再到恢复的历程,期间中央政府始终主导着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方向。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制度需求也逐渐得到重视。由此,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品种均日益扩大。通过引入SSP范式制度变迁分析,从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初始结构、所处市场的状态、上层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结果等层面分阶段解析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历程,根据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所因循的路径依赖以及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制度需求与博弈过程,可判断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
财政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债券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到逐步规范化的演变历程。从理论演进脉络看,中国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展开的,经历了从政府到市场,再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演变历程。从制度演进脉络看,主要是围绕着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展开的,经历了从财政制度体系中几乎看不到"生态环境因素",到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因素"在财政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和力度的渐进式演变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和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上看,适应新时代的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实现生态环境财政治理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根强 苏晓春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个制度矩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在制度供给过程中也有自身利益的考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财政利益在他们之间的重新分配,包括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偏好及选择,进而再次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种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增量性和路径依赖性。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必须要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财政利益分歧。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制度变迁 财政利益分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子荣
在我国,因制度变迁亦即经济转型出现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矛盾,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政治改革滞后则使这一现象更加突出。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是经济转型期财政理论的新内容;加快财政体制以及综合配套改革,利用国债等手段,缩短与平稳度过“特殊财政时期”,是财政实践应当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翠英
农村合作医疗历经了三起两落,这是在公共供给因素持续性缺失的背景下,诸多私人供给因素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财政压力是农村合作医疗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与相应时期的财政压力正相关,其原因就是政府释放财政压力的"甩包袱"策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正确认识财政压力历史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避免"甩包袱"路径依赖,并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避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可能带来的新财政压力。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变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包丽萍
2010年我国财政赤字首次突破万亿达到历史最高位10500亿元。财政赤字数额陡增固然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变化的原因,但国债、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财政赤字计算口径的调整是我国财政赤字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财政赤字计算口径演变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现行的财政赤字相关政策规定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
财政赤字口径 变迁路径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子荣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收支不对称是制度变迁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财政收支不对称的矛盾,平稳渡过特殊财政时期,必须加大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力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德仁 梁俊凤 王茜 郝渊晓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带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强化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壮大农民组织利益集团,实现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跃升,这是财政支农资金低效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林 席文
植根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二元财政制度总是执行有利于城镇部门发展,而且有损于农业部门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居民的长期贫困,而且还持续拉大城乡差距。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分析结果显示,二元财政的制度安排内含自我增强机制,其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所以,农村居民的贫困必然具有长期性,城乡差距也会持续拉大。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经济现实,对二元财政制度采取边际调整的改革措施和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改善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方可在长期内从整体上推动二元财政制度变迁,实现城乡平等的财政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移祥
本文从财政制度安排上来探讨基础教育问题。通过对现实中基础教育服务的几个典型的财政制度安排 ,如 :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和责任 ,教育经费的支出等分析 ,提出实现基础教育的有效供给 ,需要创造新的制度和规则。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基础教育 制度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