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3)
2023(8513)
2022(6564)
2021(6422)
2020(4980)
2019(11092)
2018(11040)
2017(18997)
2016(11764)
2015(13129)
2014(13690)
2013(12451)
2012(11630)
2011(10596)
2010(11361)
2009(10403)
2008(9515)
2007(8673)
2006(7519)
2005(7108)
作者
(31181)
(25671)
(25442)
(24789)
(16453)
(12460)
(11854)
(9895)
(9736)
(9728)
(8797)
(8667)
(8347)
(8298)
(8174)
(8041)
(8009)
(7643)
(7461)
(7249)
(6683)
(6497)
(6143)
(6120)
(6050)
(5926)
(5739)
(5674)
(5279)
(5260)
学科
(33964)
经济(33922)
管理(27554)
(25152)
教育(20925)
(19952)
企业(19952)
中国(16994)
方法(12288)
理论(11826)
(11770)
(11086)
(10695)
数学(9830)
数学方法(9627)
教学(9245)
业经(8941)
(8603)
农业(8093)
(7572)
金融(7570)
(7514)
银行(7506)
(7175)
技术(6993)
(6948)
(6848)
财务(6830)
财务管理(6801)
地方(6722)
机构
大学(154501)
学院(153699)
研究(56268)
(49994)
经济(48398)
管理(46250)
理学(38652)
理学院(38030)
管理学(37063)
中国(36886)
管理学院(36726)
(34778)
科学(33948)
教育(31880)
(31686)
师范(31459)
(28662)
(26877)
(26251)
研究所(25752)
师范大学(25434)
中心(24466)
(23457)
北京(22931)
技术(22516)
(21118)
财经(20659)
职业(20578)
(20571)
业大(20516)
基金
项目(94755)
研究(77918)
科学(74585)
基金(62781)
(54164)
国家(53495)
社会(45233)
教育(44700)
科学基金(44205)
社会科(42380)
社会科学(42369)
(39480)
编号(35038)
(34953)
成果(32008)
基金项目(31558)
课题(28714)
自然(26199)
自然科(25570)
自然科学(25563)
资助(25400)
自然科学基金(25087)
(24683)
(23368)
重点(23344)
(22142)
(21903)
规划(21131)
项目编号(20932)
(19967)
期刊
(60790)
经济(60790)
研究(57745)
教育(56167)
中国(42474)
学报(24565)
(22434)
(22419)
科学(20544)
大学(19860)
技术(17692)
管理(17632)
学学(16938)
农业(15305)
职业(15078)
(14460)
金融(14460)
业经(10485)
财经(10413)
技术教育(9851)
职业技术(9851)
职业技术教育(9851)
经济研究(9648)
(9094)
(8960)
论坛(8960)
图书(8106)
(7998)
(7845)
(7589)
共检索到248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路,主要表现在目的观、研究观、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观上。现代性及其教育观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代性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观也没有丧失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性的教育观之出路在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机整合,即走和合之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伟  胡娇  
本文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视角分析了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问题 ,阐明了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限合理性 ,提出了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出路在于走向和合 ,这既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教育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的"现代性"追求与型塑在使课程研制走向科学化、实证化、精致化的同时,也使课程自身所禀赋的生成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内在精神与旨趣日趋衰微与枯竭。面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与思潮的猛烈抨击与批判,课程的"现代性"逻辑、角色与品质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合理性质疑与合法化危机。课程的"现代性"救赎与概念重建已成为时下课程理论研究走出诘难与困境的必然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龙  
男生性别弱势现象,实质上反映了自近代以来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危机。在基础教育领域,积极关注"因性施教",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关注"因性施教"并不是人为夸大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而是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寻找更好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有效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教育难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学刚  王成新  王雪芹  
我国大都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雾霾危机却暴露出大都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多重矛盾。该文从雾霾影响机制分析入手,通过空间结构诸因子的视角重新审视雾霾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雾霾的产生在空间结构范畴内是人口、产业、土地、交通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反思雾霾危机下大都市空间结构中表现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背离、落后产业的滞留、功能布局的偏离、土地利用的粗放以及生态空间的干扰均产生了负面效应。最后,基于雾霾危机背景总结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战略,提出偏重居住空间、重构产业空间、规整土地空间、强化生态空间四类空间结构优化新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小玲  
在《霍华德庄园》中,资本城市文明破坏了人类的家园,使得主体遭遇分裂的文化和分裂的身份,并开启了寻找现实和精神双重家园的旅程。小说中大量的隐喻和象征再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分裂的家园,巴斯特的死亡体现了现代性危机症候在小说文本场域中叙事范式的转变和性别诗学的政治化。福斯特从哲学维度提出的"联结"主题,体现了其家园政治的选择性接纳与排他模式,但是依然无法弥合现代性危机造成的差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结  
现代性是对现代化的精神指向、行为规定和价值反思。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是现代化建设的产物,而现代化是其正聚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高职教育现代性的增进路径是坚持走和合之路,坚持现代性的"有限工具理性论",坚持办学理念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坚持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性转换,坚持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言虎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依靠传统社会规范和信仰禁忌的社区自主管理制度、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汉区农耕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先后取代地方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地方知识、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通过"自然资本化"逻辑取代传统生存导向型农业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现代性和断裂予以深刻反思。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栋  姜秋爽  
经过百年发展,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日益繁多和复杂,内部出现诸多竞争性范式,未能向人们展现出统一的理论范式和清晰的理论框架。后现代管理的出现对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假设和研究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这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范式对立加剧了管理学的范式危机。剖析这种范式危机,并不是要摒弃一切现代管理理论,而应该寻求各种理论范式之间的整合路径以进行优势互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天佑   李晓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产物”,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感低的现实危机。调研发现,社会民众普遍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存在办学质量不高、本科属性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对职业本科院校转型前的办学背景及其定位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类型定位模糊、办学资源不足、制度建设缺位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进而引发了社会“认同危机”。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形象,可从优化类型定位、发展数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危机,从而构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新形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中原  
俗话说"危机四伏",说的是不管事业成功与否,危机总是伴随着你前进的左右,可以助你前行也可以拽你后退,关键看是否能够分析、判断、提取出影响你左右前进的主要因素。抓得准了并给予解决之,那就赢得了发展的机会;抓得不准抑或错误,那就失去了发展的机遇,甚至一败涂地。所以说"危机"是中性词,无所谓褒与贬,把握危机的主动权在人,在人的智慧与决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其镁  常江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仍处于一个由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时期,传统乡土社会的信用思想与现代信用理念并非完全割裂和冲突,而是具有向现代信用理念转型的社会、组织和道德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引领乡村信用文化建设;以村落组织为辅助,建立农村信用共同体;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现代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以基层党建、村落组织、乡风建设作为传统信用观现代性转换的路径,更好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