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7)
2023(3963)
2022(2960)
2021(3066)
2020(2062)
2019(4796)
2018(4724)
2017(6891)
2016(4939)
2015(5580)
2014(5690)
2013(4641)
2012(4135)
2011(3869)
2010(3982)
2009(3277)
2008(3019)
2007(2853)
2006(2589)
2005(2390)
作者
(10021)
(8293)
(8293)
(8135)
(5266)
(3961)
(3876)
(3403)
(3136)
(3067)
(2864)
(2746)
(2711)
(2705)
(2642)
(2523)
(2516)
(2510)
(2473)
(2416)
(2250)
(2138)
(2118)
(1954)
(1921)
(1888)
(1888)
(1826)
(1819)
(1748)
学科
教育(18739)
中国(10032)
(7477)
经济(7473)
管理(6227)
理论(5948)
教学(5875)
(4691)
(4483)
(4238)
发展(4169)
(4049)
(4047)
思想(3411)
(3295)
政治(3275)
研究(3215)
改革(3191)
(3129)
企业(3129)
思想政治(3129)
政治教育(3129)
治教(3129)
高等(3101)
德育(3092)
技术(2950)
农业(2899)
学校(2821)
教育改革(2789)
业经(2772)
机构
大学(56866)
学院(53978)
教育(26128)
研究(22393)
(19126)
师范(19073)
师范大学(15818)
(13709)
管理(12749)
科学(12604)
职业(12301)
(12056)
经济(11465)
技术(11076)
理学(10837)
理学院(10592)
(10485)
管理学(10230)
教育学(10168)
管理学院(10092)
(9808)
北京(9642)
中国(9629)
研究所(9612)
中心(8837)
(8435)
职业技术(8399)
(7587)
教育学院(7449)
技术学院(7325)
基金
研究(34360)
项目(33658)
科学(28039)
教育(24645)
基金(19569)
社会(18635)
编号(17596)
社会科(17245)
社会科学(17242)
成果(17172)
课题(15992)
(15895)
国家(15552)
(15363)
(15057)
(14373)
科学基金(12443)
规划(11420)
(10459)
项目编号(10400)
(9805)
(9460)
研究成果(9434)
重点(9375)
年度(9300)
基金项目(9255)
(8967)
(8833)
(8787)
阶段(8766)
期刊
教育(45486)
研究(27042)
中国(21609)
(14668)
经济(14668)
职业(11392)
技术(8964)
技术教育(7408)
职业技术(7408)
职业技术教育(7408)
大学(6072)
学报(6056)
(5818)
科学(5247)
高等(5162)
成人(5008)
成人教育(5008)
(4821)
论坛(4821)
高等教育(4518)
(4313)
农业(4240)
(4050)
管理(3893)
发展(3858)
学学(3858)
(3858)
职教(3816)
比较(3372)
业经(3095)
共检索到92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彬莉  
个体能否进入大学以及进入什么样的大学是否依赖于其所进入高中的类型?个体进入什么样的高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进入的初中甚至小学的类型?本文运用2005年N省W县的数据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了回答。结果发现,县镇初中和示范初中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更大,重点高中学生进入三类本科以上学校的机会远远大于非重点高中;与此同时,与农村初中和非示范初中毕业生相比,县镇初中和示范初中毕业生进入三类本科以上学校的机会更大。本文结论认为:个体的高中教育机会质量依赖于初中学校类型,高等教育机会质量对初中学校类型存在着弱依赖,而对高中学校类型则存在强依赖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进前  岳昌君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猎聘网提供的样本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个人收益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接受教育增强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并经由绩效奖励、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等媒介途径,释放教育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从而获得工资收入增长,其中外部流动对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水平有显著作用,是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率的重要媒介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雪征  
文章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即破解路径依赖所要面对的与大学英语教师、教材出版既得利益者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博弈,解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培养价值和目标路径,提出了加强对大学英语的领导,引入强力外生变量;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引入多元化目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改革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德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有了较多获得感,但是,农民获得感仍然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农民群众需要更可持续的获得感。新时代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经常倾听民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前提,努力破解民生痛点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关键,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核心,不断创新制度性供给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学静  陈海玉  
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树立和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一时代化问题展开研究,让人民群众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内涵及维度,并提出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柏霖  庞海云  
中学阶段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间,中学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知识、情感、思维、实践四个层面浅谈获得感提升路径,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号召,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精尖创新型人才打好思想基础,固牢政治根基,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时晓虹  耿刚德  李怀  
路径依赖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我们给出的制度网络结构中,节点制度和连接制度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架构密切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网络结构。因此,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可以纳入网络结构中来,不仅考察制度演进中的依赖因素,还应考察网络结构中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制度因素对变迁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多重路径依赖的特征。本文基于制度网络结构框架剖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多重路径依赖、路径偏离、路径创造三个阶段,进而指出制度变迁具有摆脱单一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造的可能性,并肯定变迁主体对制度变迁的能动作用。其意义在于,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的主体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军  
日本的学位,传统上是由大学授予。但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日本又开辟了一条获取学位的新途径。一、创建学位授予机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增长日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高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们终身致力于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增加了;另一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炜  
干中学作为教育之外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方式,长时间以来缺少关注。本文使用2010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干中学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干中学是农民工劳动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重要性超过了教育培训。干中学习得的技能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与教育培训习得的技能相比,干中学习得的技能对农民工工资收入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育与干中学存在交互作用,干中学习得的技能所获得的收入回报率要高于教育培训所获得技能的回报率。这说明要提升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也应鼓励干中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童年留守经历是留守者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其成年后的终身发展往往存在着持久的影响。基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青少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影响高等教育获得的理论机理,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 2018)进行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留守经历者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5%,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2.7%。其中“全部留守”(父母都不在身边)和“高中留守”的负面效应更加突出,该结论在对留守经历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城乡效应”和“独生子女效应”,即显著降低了农村个体和非独生子女获得高等学历的可能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青  
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形象化表达,这一思想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供了一个共识性认识和切实的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起点上,进一步明确了谁是教育改革的主体、谁是改革的受益者谁来推动改革的基本问题。本研究辨析了"获得感"思想的内涵,明确以"获得感"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提出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论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政策过程,完善制度安排,创新改革路径和模式,逐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改革的"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卢艳秋  赵英鑫  
构建知识获取、路径依赖、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为知识获取—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路径依赖对知识获取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为我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信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颜泽贤  吴超林  
本文从单一路径下我国高等教育卖方市场格局及其成因、高等教育需求条件等方面 ,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小军  
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单一,民办高校自身、政府、社会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其原因是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在学费、财政投入、教育消费与教育捐赠等方面的路径依赖。唯有在融资、财政资助、社会捐赠、品牌建设等方面实施制度创新,破解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路径依赖,民办高等教育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秋衡   陈琼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既是高等教育勇担强国使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对高等教育推进“三融”进行客观审视后发现,实践中面临着制度性、资源性、主体性上的三重路径依赖。联动融通中“通而不畅”“合而不深”“融而不创”等梗阻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未来,可从完善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供需联动机制、加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衔接、构建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推进“三融”的改革路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