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9)
- 2023(17021)
- 2022(14522)
- 2021(13745)
- 2020(11325)
- 2019(26247)
- 2018(26158)
- 2017(49684)
- 2016(27192)
- 2015(30542)
- 2014(30584)
- 2013(29404)
- 2012(26780)
- 2011(24039)
- 2010(23997)
- 2009(21540)
- 2008(20628)
- 2007(18292)
- 2006(15976)
- 2005(13560)
- 学科
- 济(106176)
- 经济(106054)
- 业(78199)
- 管理(72000)
- 企(55097)
- 企业(55097)
- 方法(50598)
- 农(50378)
- 数学(45125)
- 数学方法(44547)
- 农业(33991)
- 中国(31006)
- 业经(26870)
- 财(26447)
- 教育(23167)
- 学(21618)
- 地方(20883)
- 制(18720)
- 理论(18701)
- 贸(18085)
- 贸易(18079)
- 技术(18031)
- 易(17567)
- 务(16261)
- 财务(16192)
- 财务管理(16155)
- 发(15853)
- 环境(15543)
- 企业财务(15371)
- 银(14603)
- 机构
- 大学(374154)
- 学院(372617)
- 管理(148546)
- 济(145976)
- 经济(142883)
- 理学(130545)
- 理学院(129184)
- 管理学(126805)
- 管理学院(126118)
- 研究(120135)
- 中国(86328)
- 京(78504)
- 科学(73296)
- 农(70598)
- 财(64682)
- 业大(58745)
- 所(57744)
- 中心(56583)
- 范(55749)
- 师范(55351)
- 农业(54060)
- 江(53730)
- 财经(52928)
- 研究所(52808)
- 北京(49133)
- 经(48708)
- 师范大学(44898)
- 经济学(43495)
- 州(43373)
- 院(43217)
- 基金
- 项目(262058)
- 科学(208625)
- 研究(198134)
- 基金(189845)
- 家(163610)
- 国家(162101)
- 科学基金(140750)
- 社会(124766)
- 社会科(117925)
- 社会科学(117895)
- 省(103000)
- 基金项目(100499)
- 教育(95696)
- 自然(89955)
- 自然科(87879)
- 自然科学(87860)
- 划(86998)
- 自然科学基金(86273)
- 编号(83522)
- 资助(77390)
- 成果(67842)
- 部(59529)
- 重点(58648)
- 课题(57387)
- 发(56326)
- 创(54701)
- 教育部(51830)
- 国家社会(50918)
- 创新(50780)
- 人文(50421)
- 期刊
- 济(153059)
- 经济(153059)
- 研究(111244)
- 中国(73336)
- 农(70347)
- 教育(63550)
- 学报(56279)
- 科学(51740)
- 管理(48967)
- 农业(48115)
- 财(47041)
- 大学(45239)
- 学学(41546)
- 技术(35407)
- 融(31157)
- 金融(31157)
- 业经(30702)
- 财经(24731)
- 经济研究(22664)
- 业(22381)
- 问题(21162)
- 经(21007)
- 图书(19105)
- 版(18130)
- 理论(17322)
- 科技(17167)
- 技术经济(16975)
- 统计(16413)
- 实践(16007)
- 践(16007)
共检索到533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晓嘉
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并选择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7524个农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检验教育对于农户贫困状况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的贫困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其中,对于绝对贫困群体,延长受教育年限对其工作收入仅具有微小的正效应;但是对于相对贫困群体,延长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增加其工作收入。来自政府部门的补贴同样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是其系数要明显小于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贫困农户受"能力贫困"的因素影响相对较大,低下的受教育水平...
关键词:
受教育年限 政府补贴 贫困农户 联立方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眭张媛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户脱贫的影响。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加入使未能获得融资的部分农户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农户整体福利得到提高;利用二元Logit模型,基于农户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非正规金融对农户脱贫的可能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为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加快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进程,给予农村非正规金融更明晰的发展定位与政策支持。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贫困 绝对脱贫 相对脱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眭张媛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户脱贫的影响。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加入使未能获得融资的部分农户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农户整体福利得到提高;利用二元Logit模型,基于农户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非正规金融对农户脱贫的可能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为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加快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进程,给予农村非正规金融更明晰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贫困 绝对脱贫 相对脱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娟 梁琬淞 王志章
本文利用CFPS2018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地区农户脱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两种贫困维度下,非正规金融均能正向显著地促进农户脱贫;上述脱贫效应对不同类型农户、不同地域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从农户类型来看,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的脱贫效应集中在非农户中;从地域划分来看,非正规金融主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存在显著的脱贫效应,而对东部地区无显著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对我国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和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收入贫困 消费贫困 脱贫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霞 黄诗盈 彭澎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相对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贫困治理的重点,而教育在其中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CFPS2018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实证研究了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支出能够通过实现非农就业转移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来促进农户脱离相对贫困。其中,学校教育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都发挥了作用,并且校外教育支出的作用略大,因为适当且多样化的教育更有助于农户积累非农就业和农业规模经营所需的资本。与户主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相比,家庭教育支出更有助于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脱离相对贫困,因为作为家庭基本教育支出的学校教育支出对后者的影响更大。未来,应重视教育在贫困治理中的重要性,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投入,构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元化教育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劲松 张金若 黄崑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审计署深入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通过理论研究、审计实践及实证检验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扶贫审计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在审计目标、思路与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自身在体制、机制、组织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改进和优化的环节,需要通过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等加以解决。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扶贫政策及其跟踪审计的绩效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深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未来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政策跟踪审计 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稳 钱忠好
本文利用江苏、广西、湖北及黑龙江4省112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分别从转入户和转出户视角实证检验教育及培训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转出土地的作用并不显著,但能显著地促进转入户转入土地;农业培训会抑制土地转出,但能促进土地转入。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民种田意愿较低的情况下,提升农民教育水平、有针对地开展农业培训将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并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关键词:
教育 农业培训 农地流转 农地经营规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亚丽 白云丽 甄霖 辛良杰
基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构建了三期具备农村户口且拥有耕地的微观农户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背景下新农保能否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研究发现:(1)2015年中国耕地的平均转出率和转入率仅为14%和6%,2011-2015年中国耕地呈现转出率逐年递增、转入率逐年递减的趋势,凸显中国耕地出现集聚现象。(2)中国土地流转行为区域差异性明显,耕地转出率顺序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耕地转入率除西北地区较高外(2015年为9%),其余各区均在5%左右。(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够促进60岁以上老年农户的耕地转出。政策启示是: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以弱化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进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耕地集聚化背景下的土地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发展区域差异化的农村耕地管理政策,首先重点针对土地流转潜力大的地区推行土地流转交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斯丽娟
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了全样本检验。从贫困特征和子女受教育阶段角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分样本来看,对贫困家庭的降低程度大于非贫困家庭,所有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都能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应最大,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次之,学前教育阶段的效应最小。增加社区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社会网络的增强是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贝贝 张强强 刘天军
本文利用陕西省576户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两个方面分析手机对农户采用IPM技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多维度农户认知在手机对IPM技术采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后的模型结果表明:手机对农户IPM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分析信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发现:信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信息利用的影响更大。农户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认知和农药施用认知在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农户农药影响认知只在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农户的信息利用能力;在推广IPM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实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泽逵 王哲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9年数据(CHFS2019),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定量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家庭金融素养水平和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5.93%、37.30%。据此,提出完善金融素养教育体系、鼓励数字金融参与行为、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等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提振内需,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曦 吴琼
支持农村女性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和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与2020年的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使得农村女性创业可能性提升7.62%;(2)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农村女性与男性在创业领域的差距,尤其对东部地区、低教育程度和家庭资产较少的农村女性影响最显著;(3)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线上商业繁荣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4)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而社会信任水平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女性创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精准服务水平,以支持农村女性创业实践;同时,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环境,提升农村女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增强其参与社会合作的意愿。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女性 创业 社会资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云波 杨家奇
使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测算了中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恢复力,并深入探究了农户生计恢复力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户生计恢复力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呈倒U型关系;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家庭教育期望具有倒U型影响,自组织能力对家庭教育期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计恢复力能够通过影响教育回报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作用;农户生计恢复力对男性户主、女性子代和高教育回报率地区家庭的教育期望影响更大,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降低了二者的关联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翁秋怡 蒋承
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健康调查"的跨年度数据,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的影响下,探讨教育对个体工作转换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工作转换的概率越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女性相较于男性,教育对工作转换的负向作用更加明显;公有部门中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转换的概率越低;而相反的是,私有部门中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转换的概率越高。
关键词:
教育年限 教育水平 工作转换 部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脱贫农户收入增长机制——以贵州为例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吗?——基于10省、自治区2780份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FPS2010~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
土地流转能够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FPS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思考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信息消费能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吗?——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脱贫农户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数据
劳动力转移促进还是抑制了贫困户脱贫?——基于凉山彝族聚居区237户农民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