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1)
2023(5493)
2022(4555)
2021(4556)
2020(3723)
2019(8546)
2018(8557)
2017(14416)
2016(9244)
2015(10678)
2014(10898)
2013(9798)
2012(9221)
2011(8523)
2010(8559)
2009(7517)
2008(7360)
2007(7008)
2006(6345)
2005(5687)
作者
(24216)
(20012)
(19646)
(19058)
(12737)
(9790)
(9355)
(8000)
(7750)
(7449)
(6897)
(6874)
(6528)
(6401)
(6368)
(6315)
(6286)
(6044)
(5991)
(5850)
(5241)
(5176)
(4844)
(4842)
(4804)
(4646)
(4496)
(4369)
(4179)
(4098)
学科
(22447)
经济(22300)
教育(21897)
管理(17128)
中国(14620)
(14440)
企业(14440)
(14323)
理论(12841)
方法(11492)
(9562)
教学(8198)
业经(7421)
(7320)
数学(6852)
(6743)
数学方法(6633)
(6262)
研究(5521)
政治(5195)
思想(5176)
(4911)
经济理论(4846)
企业经济(4738)
思想政治(4710)
政治教育(4710)
治教(4710)
德育(4667)
(4548)
发展(4476)
机构
大学(123504)
学院(116371)
研究(45993)
管理(34633)
(33306)
教育(32617)
经济(32142)
理学(29692)
(29127)
理学院(29108)
(29084)
科学(28885)
师范(28844)
管理学(28151)
管理学院(27899)
中国(26593)
师范大学(23797)
(23621)
研究所(21488)
(20092)
北京(19487)
(19392)
中心(19082)
技术(17844)
(16911)
(16531)
业大(16497)
(15490)
职业(15453)
农业(15420)
基金
项目(74205)
研究(60935)
科学(59436)
基金(49202)
(42816)
国家(42198)
教育(38363)
社会(36054)
科学基金(34610)
社会科(32500)
社会科学(32486)
(30607)
(28819)
编号(28058)
成果(27195)
基金项目(24682)
课题(23763)
自然(21563)
自然科(21089)
自然科学(21080)
自然科学基金(20710)
(20185)
资助(20177)
重点(18698)
(18420)
规划(17595)
项目编号(17235)
(16444)
教育部(16406)
大学(16226)
期刊
教育(57447)
研究(46840)
(39958)
经济(39958)
中国(38990)
学报(21390)
科学(18107)
大学(17465)
(17395)
学学(14375)
管理(13625)
职业(13552)
(13366)
技术(12769)
农业(12046)
技术教育(8383)
职业技术(8383)
职业技术教育(8383)
图书(8123)
(7454)
论坛(7454)
高等(7427)
财经(7415)
(6704)
(6680)
(6546)
成人(6544)
成人教育(6544)
高等教育(6449)
(6290)
共检索到192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Joyce E.King  闫予沨  王成龙  
众多的少数族群其实是失去联结、未来的"新多数族群";以"处境不利""文化剥夺""弱势"等词汇称为少数族群,投射了人们对他们社会及教育成就的低期待以及缺乏了解;了解少数族群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激励他们成功学习的最好动机策略;让每一个人成为文化卓越者;教师应该避免误识性种族歧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通过对一个小学生提问的现象学式的描述,本文对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绪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其主要思想根源。本文进一步提出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必须从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构开始,构建新的以人为本的学习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文章从哲学的意义上 ,探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教师的社会形象应当是“执掌明灯者”。继之 ,从教育的真理性上阐述任何教育家都只是亲近真理过程中的普通人 ,必须具有谦和、批判精神。最后从学校教育扼杀学生个性的弊端论述中 ,呼唤优秀的大学 ;优秀的大学应具有创新的教育 ,以担当起选拔精英的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个案研究发现,学科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可以概念化为学科认同、教学认同和研究认同。其中,学科认同是基础,教学认同是关键,研究认同是巩固和提升,实践是教学认同和研究认同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是在个人维度和环境维度的博弈和协商的建构主义路径下形成的。近年来师范大学中形成了文理学院模式、教育学院模式、不完全教师教育学院模式和完全教师教育学院模式等教师教育机构组织形式,教育学院模式有利于形成明确和坚定的学科教师教育者认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万伟  
三四百年以前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互契合的,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仍处于教育文化的表层。从思想到文化要走多远,新课程改革就要走多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一书基于对教育技术化时代的专业主义、行为主义教师教育理论的反思,针对苏格拉底的“谁是懂得人性和具有心灵美德的教育者”这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寻,通过对教育者心灵完整性的理论化建构,探寻了教育者自我塑造的精神实践,诠释了教育者的心性品质和心灵美德,描绘了教育者的心灵气象和精神气质,建构了教育者的理智德性、情感德性、伦理德性、技艺德性同构互成的教育美德,提出了教育者心性秩序主体化建构的心灵诗学和生命美学,从而回答了“谁是技术时代的真正的教育者”这一教育的本原性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教育者的自我治理是塑造自身教育品质的行动。自我治理对自我施加变革的权能,把自己转化为伦理性的教育主体。教育者的自我关心、自爱和自我赋值是自我治理不可或缺的方式。教育者的自我治理建立在自我关心的基础上,自我关心是照料心性秩序、获得自我的伦理之美的方式,是心灵之善的实践。教育者的自爱,是获得自身统一与真诚性的方式,是唤醒教育良知的反思性治理。教育者的自我赋值塑造自己主体价值和教育行动的价值,是对自我进行价值治理的行动。教育者的自我认识、自我治理、自我塑造、自我赋值、自我教育在实践中是统一的,教育者的自我治理是教育者建构教育关系、发出教育行动、创造教育价值不可或缺的构成性条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鸾   崔雯   王智攀  
学科教师教育者因其工作逻辑的复杂性,同时承载学术研究者、教学示范者、教育服务者等多重身份,在多重身份的碰撞下学科教师教育者面临多样化的困境与抉择。为探究学科教师教育者在多重身份困境下的行动逻辑,本研究假设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为多重自我,借鉴自我博弈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三位学科教师教育者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其在多重身份中的困境与行动抉择。研究发现:多重身份下的学科教师教育者面临学术时间琐碎、空间狭窄;“教”“学”错位失配、矛盾凸显;合作协同不够、疏不间亲等困境。当多重自我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科教师教育者会基于自我意识中的效能动因、行为动因、公平动因、认同动因展开博弈,进行自我利益的相对理性分割,在多重自我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寻找更优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身份,即个体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中形成的。此外,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份和教师教育情境,特别是职称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平衡不同的亚身份,构成身份认同的危机。教师教育者需要共同体以建构"附属身份"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在师生互动的具体教育场景中 ,学生常常会在实际上变为“非受教育者”,并有可能在实际上充当“教育者”。师生之间应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的观点与行为正逐步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新现实”。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维莉  Steven F.Lehrer  吴桂英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教育改革一直是政策制订者和社会科学家们争论的一个主题。最近的改革计划提出根据学生实际取得的成绩来奖励他们的教师。在本文中我们证明 ,建立在客观和主观绩效评价相结合基础上的激励合同能够减轻由不完美客观度量引起的激励扭曲 (比如应试教育 )。而且 ,当我们结合基于客观绩效评价的显性合同和基于主观绩效评价的隐性合同时 ,由此提供的联合激励随着客观绩效评价的方差递增。我们随后分析来自中国中学教师的评估体系 ,尤其是它对客观和主观绩效评价的同时使用。初步估计表明 ,教师薪酬确实与客观绩效评价和主观绩效评价正相关。我们发现 ,尽管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并不直接影响薪酬 ,却和晋升的概率显著相...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书明  李莉丽  徐法寅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遇到了各种挑战,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引进到学生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松林  
罗兰·巴尔特曾长期在国内外任教,切身的体验使他认识到权力无处不在,它甚至渗透到学校和教育之中。为了摆脱权力的束缚,使每个受教者都能够呈现出自身的差异,他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即幻想式教学。在法兰西学院的研讨班上,他依次讨论了"个人节奏性""中性"以及小说的写作,这些虽然能够给予受教者短暂的精神自由,但无法改变权力普遍存在的事实,所以这一教学法浸润的是巴尔特内心深隐的人文情怀以及乌托邦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学农  
教师的成长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发展过程。对此人们也已形成共识。由此看来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在逻辑上分析,应当接受过与教师职业相关而特殊的专业教育,并经历特殊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教育者要能够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秀丽  
本文介绍英国语言教学专家Julian EdgE新近提出的教师教育者发展的新理论——反省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教师发展沿着从模仿、应用、提炼、反思到行动等五个维度发展,分别体现出有方法性、有技术性、有理论性、有知识性和有实用性等不同特点。在这些发展过程中,反省自始至终存在。本文对反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指出,教师教育者是刚刚引起国内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却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领域,这对国际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等学科的教师培养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