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5)
2023(2329)
2022(1819)
2021(1999)
2020(1494)
2019(3592)
2018(3713)
2017(5153)
2016(4038)
2015(4605)
2014(4820)
2013(3921)
2012(3577)
2011(3456)
2010(3623)
2009(2893)
2008(2765)
2007(2566)
2006(2372)
2005(2238)
作者
(7808)
(6465)
(6350)
(6307)
(4095)
(3119)
(3112)
(2654)
(2499)
(2439)
(2255)
(2230)
(2176)
(2033)
(2027)
(2003)
(2000)
(1985)
(1951)
(1871)
(1849)
(1680)
(1677)
(1551)
(1543)
(1473)
(1453)
(1422)
(1377)
(1348)
学科
教育(18144)
中国(8359)
管理(5797)
理论(5728)
教学(5377)
(4481)
(4390)
经济(4382)
(4230)
企业(4230)
(3422)
(3131)
改革(3099)
(3084)
发展(3044)
思想(3001)
高等(2981)
(2922)
政治(2857)
研究(2813)
教育改革(2764)
思想政治(2745)
政治教育(2745)
治教(2745)
德育(2725)
方法(2496)
学校(2471)
学法(2317)
教学法(2317)
计算(2286)
机构
大学(48176)
学院(43111)
教育(25052)
(17407)
师范(17378)
研究(17363)
师范大学(14670)
(11852)
管理(10965)
职业(10267)
教育学(9775)
理学(9543)
理学院(9334)
科学(9034)
管理学(9017)
技术(8954)
管理学院(8905)
北京(8557)
(8515)
(8050)
经济(8038)
(7691)
研究所(7320)
教育学院(7174)
职业技术(7000)
中心(6668)
中国(6306)
(6192)
(5936)
技术学院(5876)
基金
研究(26151)
项目(25175)
科学(21853)
教育(21758)
基金(15024)
成果(13782)
社会(13709)
编号(13692)
课题(12960)
社会科(12652)
社会科学(12650)
(11754)
(11590)
(11522)
国家(11464)
(10948)
科学基金(9567)
规划(9424)
(8333)
项目编号(8216)
(7804)
研究成果(7672)
教育部(7629)
年度(7531)
(7510)
基金项目(7176)
重点(7103)
(6902)
(6875)
阶段(6859)
期刊
教育(43207)
研究(23857)
中国(19002)
职业(10310)
(9088)
经济(9088)
技术(7677)
技术教育(6748)
职业技术(6748)
职业技术教育(6748)
高等(4776)
成人(4597)
成人教育(4597)
大学(4377)
高等教育(4253)
(4049)
论坛(4049)
(3787)
学报(3786)
管理(3768)
(3635)
科学(3560)
职教(3521)
发展(3447)
(3447)
比较(3273)
教研(2766)
高教(2766)
远程(2278)
远程教育(2278)
共检索到74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文章从哲学的意义上 ,探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教师的社会形象应当是“执掌明灯者”。继之 ,从教育的真理性上阐述任何教育家都只是亲近真理过程中的普通人 ,必须具有谦和、批判精神。最后从学校教育扼杀学生个性的弊端论述中 ,呼唤优秀的大学 ;优秀的大学应具有创新的教育 ,以担当起选拔精英的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平  
我国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重就业而轻素质、轻人文,强调专业化、专门化而忽略人的个性发展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职教界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度,并提出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策略。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强调服务功能、就业功能的同时,不能忘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萍  
学习兴趣有利于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根据成人受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五种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即为成人受教育者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灵活选择和运用最优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学习激励机制以及让成人受教育者经常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云飞  
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质量、教育期望收益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人才的素质有一定关系;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受教育者供需变化,使受教育者需要有进行正确的教育投资决策策略。人才素质构成要素分为内在层面的修养、临界层面的能力和外在层面的核心能力,从受教育者角度考察,影响人才素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育成本、时间和环境,以此为变量构建了人才素质数学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人才素质是多方面的,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合适的素质。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悦  王英州  
2022年4月修订并生效的《职业教育法》,增加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规范,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经过类案分析后发现,在不构成劳动关系的职业教育纠纷中,企业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有待深化。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条虽增加订立实习协议和人身权利保护的规则,但没有精细化规定报酬支付标准、方式连同专门保险内容,有待各地方《职业教育条例》的出台。此外,还应通过转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财政支持,从而扭转社会“偏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多元治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思源  张晨文  嘎拉森  裴俊良  
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亟需与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文章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培养计划”的个案研究,参照教育的内部结构要素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的方式分析数据,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4个维度探究受教育者对项目制数字人文教育的认知态度,构建项目制数字人文教育整体框架,据此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互、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匹配、外在环境等方面揭示受教育者认知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数字人文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万青  
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网络教育实施现状,找出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寻求对策,提出构建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参研平台,探讨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参研模式创新,可以为网络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在师生互动的具体教育场景中 ,学生常常会在实际上变为“非受教育者”,并有可能在实际上充当“教育者”。师生之间应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的观点与行为正逐步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新现实”。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劲松  吴晓梅  
作为一项法律授权,政府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必须满足义务教育的特殊需要。方便受教育者"就近入学",既是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也是对政府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行为的义务要求。政府应主动调整其行为,以夯实就近入学的物质基础,提高就近入学的方便程度,提升就近入学的综合品质和完善就近入学的制度配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一书基于对教育技术化时代的专业主义、行为主义教师教育理论的反思,针对苏格拉底的“谁是懂得人性和具有心灵美德的教育者”这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寻,通过对教育者心灵完整性的理论化建构,探寻了教育者自我塑造的精神实践,诠释了教育者的心性品质和心灵美德,描绘了教育者的心灵气象和精神气质,建构了教育者的理智德性、情感德性、伦理德性、技艺德性同构互成的教育美德,提出了教育者心性秩序主体化建构的心灵诗学和生命美学,从而回答了“谁是技术时代的真正的教育者”这一教育的本原性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教育者的自我治理是塑造自身教育品质的行动。自我治理对自我施加变革的权能,把自己转化为伦理性的教育主体。教育者的自我关心、自爱和自我赋值是自我治理不可或缺的方式。教育者的自我治理建立在自我关心的基础上,自我关心是照料心性秩序、获得自我的伦理之美的方式,是心灵之善的实践。教育者的自爱,是获得自身统一与真诚性的方式,是唤醒教育良知的反思性治理。教育者的自我赋值塑造自己主体价值和教育行动的价值,是对自我进行价值治理的行动。教育者的自我认识、自我治理、自我塑造、自我赋值、自我教育在实践中是统一的,教育者的自我治理是教育者建构教育关系、发出教育行动、创造教育价值不可或缺的构成性条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身份,即个体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中形成的。此外,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份和教师教育情境,特别是职称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平衡不同的亚身份,构成身份认同的危机。教师教育者需要共同体以建构"附属身份"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松林  
罗兰·巴尔特曾长期在国内外任教,切身的体验使他认识到权力无处不在,它甚至渗透到学校和教育之中。为了摆脱权力的束缚,使每个受教者都能够呈现出自身的差异,他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即幻想式教学。在法兰西学院的研讨班上,他依次讨论了"个人节奏性""中性"以及小说的写作,这些虽然能够给予受教者短暂的精神自由,但无法改变权力普遍存在的事实,所以这一教学法浸润的是巴尔特内心深隐的人文情怀以及乌托邦精神。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秀丽  
本文介绍英国语言教学专家Julian EdgE新近提出的教师教育者发展的新理论——反省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教师发展沿着从模仿、应用、提炼、反思到行动等五个维度发展,分别体现出有方法性、有技术性、有理论性、有知识性和有实用性等不同特点。在这些发展过程中,反省自始至终存在。本文对反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指出,教师教育者是刚刚引起国内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却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领域,这对国际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等学科的教师培养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学农  
教师的成长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发展过程。对此人们也已形成共识。由此看来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在逻辑上分析,应当接受过与教师职业相关而特殊的专业教育,并经历特殊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教育者要能够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