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3)
2023(3112)
2022(2439)
2021(2599)
2020(1899)
2019(4583)
2018(4675)
2017(7057)
2016(5029)
2015(5706)
2014(5817)
2013(4722)
2012(4330)
2011(4091)
2010(4368)
2009(3560)
2008(3480)
2007(3205)
2006(2984)
2005(2662)
作者
(10015)
(8183)
(8088)
(7928)
(5248)
(3954)
(3876)
(3467)
(3168)
(3018)
(2840)
(2745)
(2646)
(2617)
(2614)
(2554)
(2528)
(2478)
(2429)
(2395)
(2332)
(2105)
(2061)
(1979)
(1948)
(1905)
(1886)
(1785)
(1723)
(1686)
学科
教育(18544)
中国(9995)
(9107)
经济(9094)
管理(6903)
理论(6018)
(5824)
教学(5469)
(4602)
企业(4602)
(4492)
(3911)
(3739)
方法(3664)
发展(3635)
(3515)
(3513)
政治(3483)
思想(3415)
数学(3240)
研究(3206)
数学方法(3160)
改革(3142)
高等(3030)
思想政治(2982)
政治教育(2982)
治教(2982)
德育(2960)
(2856)
技术(2802)
机构
大学(60418)
学院(55094)
教育(25802)
研究(23326)
(19018)
师范(18983)
师范大学(16048)
(15714)
经济(15154)
(14367)
管理(13194)
科学(11957)
理学(11297)
理学院(11047)
(10956)
中国(10850)
管理学(10715)
职业(10714)
管理学院(10575)
北京(10173)
教育学(10088)
研究所(9851)
(9677)
技术(9548)
中心(9180)
(8496)
(8473)
教育学院(7415)
职业技术(7280)
(7202)
基金
研究(32858)
项目(32762)
科学(27625)
教育(24336)
基金(20600)
社会(18784)
社会科(17336)
社会科学(17333)
(16588)
成果(16376)
国家(16274)
编号(15817)
课题(14660)
(13748)
(13351)
科学基金(13336)
(12957)
规划(10704)
(9782)
(9776)
(9617)
基金项目(9608)
项目编号(9501)
教育部(9387)
重点(9095)
研究成果(8764)
(8701)
(8658)
阶段(8640)
年度(8317)
期刊
教育(44459)
研究(29172)
中国(20899)
(16858)
经济(16858)
职业(10550)
技术(8240)
技术教育(6863)
职业技术(6863)
职业技术教育(6863)
(6637)
大学(6212)
学报(5908)
高等(5109)
科学(4860)
(4694)
论坛(4694)
成人(4693)
成人教育(4693)
高等教育(4537)
(4381)
管理(4344)
(4129)
学学(3985)
财经(3871)
发展(3790)
(3790)
比较(3660)
职教(3576)
(3433)
共检索到95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庆昌  
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存在着执着于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而遮蔽事情的整全,或者对自身之外的有限经验痴迷与崇拜,从而视局部经验为普遍真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教育经验主义现象就其表征来说,主要有人们对局部经验的趋之若鹜、对教育理论的简单轻视和对方法、技术的情感偏执;教育经验主义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者具有亲和力,而教育理论又过度学术化,说到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运行着不同的逻辑。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显然阻碍了教育实践境界的提升,对教育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为了消解这一现象,教育研究者需要揭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颠覆既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没有为正当教育价值的确立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使教育以及"善的教育"的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威胁。自由主义不仅已成为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坚硬立场,而且它所拥有的民间力量也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实践方案。"范美忠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不仅涉及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中的价值取向,也涉及教育应如何面对自由主义的价值挑战。正当教育价值的寻获必须从对自由主义教育价值的批判入手。反思与批判自由主义是当前教育哲学必然的担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李中伟  
当今社会出现了以学校出身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招聘、选拔、任用人才的"校历主义"倾向。其产生有社会的标签化现象、管理的简单化倾向、高校的过度分层、第一学历教育出现的某些问题等多种根源。"校历主义"对社会的危害主要是:助推应试教育,强化择校行为;复辟等级观念,扭曲选才用人制度;打击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否定继续教育,阻碍学习型社会建设;损害高等教育的多元特色发展等。遏制"校历主义"的发展,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个体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业奎  
对图书馆学而言,"主义研究"非常重要,缺乏"主义",图书馆学的思考则丧失一种彻底精神和整体思考。图书馆学"主义研究"的实质是"学科研究",除了受"定量研究"者批评外,还要受到同属于"定性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批评。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但如果对"主义"批判过度,则会出现学理研究的"浮躁"。所以,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简单地否定"主义",其结论必将失之偏颇,存在"主义"批评的悖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批判教育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认识是“教育应该是政治的”,基本立场是站到弱势群体的一边,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教育学把实践理解为在民主授权的合法性前提下规范的政治活动。以上特征使它与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发展的道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本文通过分析“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阿普尔对“保守主义的复兴”这个特定历史情境的认定和理解,阐述其开展“批判的教育研究”的文化政治背景、逻辑起点以及捍卫立场。从而为我们理解阿普尔的著作,尤其是其80年代以来的著作中所内含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杜文静  
教育公平应追求比例平等下的区别对待,教育公平的终极理想在于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从而使之各尽其才并各得其所。当前我国教育公平诉求中折射出来的民粹主义倾向正从根本上动摇这一理想的实现。从根源上来看,这种民粹主义倾向是在我国思想传统、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多种因素交叠作用下产生的,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深切呼唤,具有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性。然而,人们更应警惕民粹主义倾向所主张的民意至上、以非理性方式要求分配的平均主义,以及歪曲教育公平的终极追求等负面影响。强调区别对待、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和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是扭转民粹主义倾向、推进教育公平值得努力的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维武  
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观念之上:一是伦理学上的相对主义观念和从这种相对主义推论出来的价值中立观念;二是自主个体自由选择的观念。然而,这两个基本观念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坚实基础。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反对道德专制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道德虚无主义,追寻、尊重和维护人类珍视的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彼此理解,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伟仁  
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个人生活幸福的成功建构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帮助学生形成这一思维技能。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构对于生活世界可行的理解和实践行为,这种自我驱动地建构个体的丰富生活也能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理解,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学思路,批判性建构主义,它整合了批判性思堆和建构主义,是个体生活世界和教育学系统成功建构的基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姜勇  柳佳炜  刘静  
中国的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深受荷兰乌特勒支学派著名学者兰格威尔德及后来北美的学者范梅南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乌特勒支学派对于现象学教育学运动的重要推动与推广,也要看到这一学派在建构现象学教育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基于现象学的方法、立场与精神三个层面对荷兰乌特勒支学派进行适度的批判。首先,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的批判。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必须要坚持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向体验",而不是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派所主张的片面、单一的"直接描述"。其次,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立场"的批判。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必须回到"直观"的立场而不是以"机智"为中心的立场。最后,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精神"的批判。现象学教育学主要不是关注教育的微观而具体的"生活经验",而是要关心作为纯粹先验现象主体的教育的主观的"生活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