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7)
2023(8207)
2022(6579)
2021(6294)
2020(4719)
2019(10854)
2018(10504)
2017(18196)
2016(11170)
2015(12285)
2014(12357)
2013(11663)
2012(10673)
2011(9803)
2010(10077)
2009(9012)
2008(8842)
2007(8435)
2006(7678)
2005(6813)
作者
(27355)
(23406)
(22962)
(22134)
(14331)
(11300)
(10478)
(9019)
(8925)
(8205)
(7986)
(7640)
(7256)
(7080)
(7074)
(7024)
(6994)
(6746)
(6597)
(6585)
(6069)
(5868)
(5652)
(5577)
(5390)
(5319)
(5289)
(4990)
(4878)
(4651)
学科
(48138)
(42334)
经济(42193)
(32979)
农业(32271)
教育(19815)
管理(19323)
中国(18258)
业经(17756)
(13698)
企业(13698)
方法(13471)
(13108)
农业经济(12271)
(11945)
收入(11465)
发展(10885)
(10763)
理论(10516)
数学(10386)
数学方法(10293)
地方(9611)
(9372)
农村(9354)
(8826)
(8101)
建设(7461)
(7420)
(7372)
劳动(7368)
机构
学院(148773)
大学(147091)
(58796)
经济(57500)
研究(53247)
管理(51674)
理学(45044)
理学院(44546)
管理学(43779)
管理学院(43500)
(43286)
中国(36061)
农业(32209)
(31206)
(30082)
师范(29986)
科学(29408)
教育(28907)
业大(26294)
(25861)
(25671)
中心(24435)
(24097)
师范大学(24086)
研究所(23025)
财经(19998)
北京(19996)
农业大学(19888)
(18424)
(18288)
基金
项目(95081)
研究(81683)
科学(77077)
基金(65841)
(55209)
国家(54404)
社会(53268)
社会科(48774)
社会科学(48760)
科学基金(46462)
教育(43631)
(39663)
编号(37721)
基金项目(34253)
(33216)
成果(32694)
课题(27738)
(27386)
自然(24786)
资助(24703)
自然科(24161)
自然科学(24159)
自然科学基金(23744)
(23468)
(23331)
(23183)
(22472)
重点(21969)
规划(21650)
国家社会(20801)
期刊
(73472)
经济(73472)
研究(53780)
(51641)
教育(48928)
中国(42989)
农业(35320)
学报(20454)
科学(19645)
业经(19022)
大学(18581)
(18502)
学学(16170)
(15171)
技术(14867)
(14447)
金融(14447)
农业经济(14346)
农村(13544)
(13544)
管理(12614)
职业(11706)
问题(10720)
财经(9915)
(9608)
世界(9137)
社会(9091)
农村经济(9065)
经济研究(8651)
经济问题(8577)
共检索到23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单德朋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多维度检验了教育经历、社会资本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教育经历提升将使得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并且这种扩大现象在高收入农户群体中效果更加明显;社会资本质量能够帮助低收入农户降低工作搜寻成本,从而有利于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现象;教育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验证了社会资本质量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诚  姚远  
21世纪以来,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治理中被各界人士寄予厚望。但它到底会扩大还是缩小收入不平等,仍无共识。运用分位数回归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不平等的影响截然相反。前者对于特困家庭的作用更小,是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因素。而社区社会资本特别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它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农村的不平等程度。因此,培育农民自发组织、发展正规专业的社团组织等社会性力量,对缓解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阳鑫  张应良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平衡面板数据,参考Maasoumi个体福利函数以及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了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养老金能显著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养老金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及缴费补贴等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安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晶  黄云  
利用CFPS2016数据,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消费不平等总体上较为严重,且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内消费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且人力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随生命周期变化而减弱,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呈"驼峰状",组织型社会资本则仅对抚养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存在影响;考虑不同消费结构之后,同对照组相比,抚养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低,而起步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高,且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在农户发展型消费不平等中产生的作用最明显;中介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影响农户非农就业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组织型和亲缘型社会资本禀赋则通过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和提高家庭收入地位来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家庭总收入、不同来源收入和收入不平等都存在有差别的影响。未来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同时,要基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采取有差别的扶贫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超  李强  王会  刘霞婷  宋中丽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CHIP家庭微观调查1988—2007年的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以及非参数分解等多种方法,本文试图对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从业模式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从整体的收入分布来看,早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伴随着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经济增长则带来更多福利改善;其次,家庭主要非农收入来源是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所得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本地非农就业则具有扩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其作用程度也有所改变;最后,经济增长成果惠及不同群体,但并非平均分配,不同群体获益情况不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珅  
运用微观家户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状况、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居民自评健康与家户人均收入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控制家户人均收入水平后,地区性收入不平等本身也与居民自评健康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在村庄、县和省水平上分别测算了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考察了三个不同维度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只有在县级水平上测算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宇峰  
本文主要利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水平的测度指标,同时,采用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作为基尼系数的补充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区、市)间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和地区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基尼系数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农村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在各省(市、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曲兆鹏  赵忠  
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出发,考察了我国农村消费及收入不平等与年龄及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CHIP 1988年、1995年和2002年三年的微观数据,利用方差分解和回归分解方法,将我国农村总的消费和收入不平等分解为出生组间不平等、出生组内不平等和老龄化效应。结果发现,在我国农村,消费不平等要低于收入不平等;其次,在各个时期,组内不平等都占主导地位;最后,老龄化对不平等的效应很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昭   孙欣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等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等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锦华  
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的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教育差距既推动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又可能伴随着收入非平衡增长的扩大而扩大,低收入农户有陷入贫困陷阱的危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